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d、Pb单一污染对龙须草生长全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以前,Cd、Pb低浓度(不高于5mgCd/kg土)刺激能够促进龙须草植株干物质积累,高浓度(不低于200mgPb/kg土)刺激对龙须草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被Cd、Pb污染的龙须草在成熟期时干物质积累总量比前一时期略微减小。Cd、Pb的临界浓度分别为5mgCd/kg土和200mgPb/kg土,表明龙须草干物质积累对Cd污染较Pb污染敏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不同时期根系发育、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重的测定与分析表明,该组合源足库大,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运转通畅。干物质积累量大,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3.
用联合国根农组织(F·A·O)的农业气象专家范·费尔图依森所介绍的方法测算生产潜势较其它同类方法为优。但其中水潜势测算法是错误的,结果不可置信:云层复盖率等定义含混;叶面积指数校正值的定义及数值、净干物质校正值均不妥本文提出了使用“水分供需动态法”的理论依据;重新定义了云层复盖率;对叶面积指数校正值、净干物质校正值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和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比较了两系杂交稻泸光 2S/ 130与汕优 63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泸光 2S/ 130籽粒产量 8.7t/hm2 ,生物产量 17.7t/hm2 ,分别比后者高 13.7%及 18.3%。泸光2S/ 130抽穗前贮藏的干物质及抽穗后积累的干物质对产量的贡献分别为 2 4 .3%和 75.7% ,而汕优63分别为 57.6%和 4 2 .4 % ,泸光 2S/ 130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较大且衰减平缓 ,NAR及CGR较高是形成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优势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1998~ 1 999年 ,在罗江县丘陵旱地和广汉市平原稻茬麦田进行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 ,结果表明 :(1 )丘陵旱地膜际栽培有显著的抗旱保墒作用 ,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增产 1 551 .0kg/hm2 ,增幅达 3 8.4 % ,纯收益达 1 556.0元 /hm2 。平原稻茬麦田地膜覆盖栽培同样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尤以膜际栽培效果最好。 (2 )地膜覆盖栽培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植株增高 ,叶面积扩大 ,干物质积累增多 ,分蘖早 ,分蘖多 ,个体与群体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际通气和盐分胁迫对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根际通气和盐分胁迫对玉米植株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盐水(3,6和9 g/L NaCl水溶液)灌溉处理,均使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减小,且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大,胁迫效应加强;在所有灌水处理中,根际通气均使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盐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胁迫效应;盐分胁迫和根际通气均使玉米的根冠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大,但其影响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帽儿山16个典型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统计特征,叶功能性状内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枝功能性状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树种枝叶功能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面积变化范围为6.68(白皮柳)~166.83 cm2(青楷槭),小枝上叶片数量变化范围为2(青楷槭)~94.17片(胡桃楸);失水速率与营养成分(N,P,K)呈极显著正相关;叶柄直径与单个叶片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枝条直径与总叶重、总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青楷槭叶面积最大,小枝上叶片数量最少,即随着出叶强度的增加,树木叶面积及叶面质量减少;在叶水平上,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叶片比含量低的叶片失水速率快;无论是在叶水平上还是在小枝水平上,大叶片都会比小叶片付出更大比例的叶柄生物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乐都紫皮大蒜全生育期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青海乐都紫皮蒜为材料,研究了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大蒜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全生育期鳞茎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假茎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根、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生育期内,大蒜植株各器官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有所不同,就大蒜植株同一生育器官来说,不同生育期,其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温度是控制植物生长发育速率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然而关于棉花对温度的反应几乎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以利用。掌握一个较宽温度范围的信息对预测棉花生长速率和发育速率是有用的。因此,我们在棉花发芽至发茅后56天的自然光照下,温度和CO_2控制棚内进行了试验。试验棚内温度分别保持为20/12℃,25/17℃,30/22℃,35/27℃,40/32℃的昼夜循环。整个试验期间每周测定一次植株高度、茎节数和叶面积,每隔3次测定植株干重。大约发芽后3周,主茎的伸长、叶面积的增长和生物量的积累速率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此之前,它们对温度的反应相对来说不敏感。茎的伸长,叶面积的扩展和生物量积累的最佳温度是30/22℃。由主茎节数、果枝数、果枝节数描述的发育速率对30/22℃以上的温度反应不如生长速率那样敏感。30/22℃条件下果枝的产生是20/12℃时的4倍,而许多叶枝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在40/32℃时所有的花芽(含苞未放的棉蕾)从生长的植株上脱落。实质上,在早期生殖生长阶段,30/22℃条件下所有的棉铃和花蕾得以保持,在35/27℃条件下观察到有10%的棉铃和花蕾脱落。就本试验采用的栽培种而言,在适合棉花生长的任何温度下产生花蕾所需要的时间较以前试验提出的时间少。  相似文献   

10.
晚稻齐穗后,一些农民认为产量已定局,就放松晚稻后期管理,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晚稻齐穗期干物质的积累仅完成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是在齐穗后完成的。有的年份晚稻前期长相很好,由于灌浆期气象条件差,加上病害流行,品质变差,产量下降;也有的年份虽然前期长相一般,但灌浆期气象条件优越,病害防治好,生产管理得当,仍能获得高产,所以,晚稻的灌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公园春季观花木本植物观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地区38个公园绿地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的个体观赏特征及整体景观特色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公园绿地中应用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70余种,全部为落叶树种,以观花灌木种类为最多,体现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地域性;应用频度超过8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有15种,以寓意美好的传统花木为主,而应用频度超过40%的春季观花木本植物仅有28种,仍有大量春季观花植物需要推广;花期时序分布以四月份最为集中且重叠性较高;花色以白色系、红色系及黄色系为主。显著的花相、艳丽的色彩和集中的花期构成了北京春季植物景观繁花景象和色彩冲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用磁感应强度为0.01T的磁场处理豌豆种子或用该磁场处理的水浸种显著促进豌豆幼苗的营养生长,增加干物质累积量,而用同样磁场处理的水浇灌胚根已经伸出的种子则显著抑制幼苗生长及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安庆市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庆市1957-2006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安庆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安庆市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295℃/10a,并以春季增温最显著,对全年气温变化的贡献最大,夏季增温幅度最不明显。年降水量波动性大,夏、冬季降水量上升,春、秋季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降水量最多,是多雨期;近7年是降水量最少,是少雨期。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为例,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影响烟区烤烟种植分布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户均种烟面积、品种差异、烟用物资生产费用、种烟劳动力数量及烤烟单位面积产值都是影响宾川县各烟区烤烟分布的关键因素,并反映出传统烟叶生产存在的分散种植、高成本、低效益以及对人力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因此,为科学布局烤烟产区,促进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高烟民收益,烟草部门应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和机械化水平,优化生产环节并适度增加优势品种区域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5.
纳顿是农事活动链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与牌头的选任、“叶尔将”、九月九祭祀、春天开耕仪式、堂运、浪青苗、立插牌、夏至嘛呢、庙神装脏等前期准备过程构成农事祭祀系列。农事祭祀系列作为仪式和象征的汇合,有其内在的构建逻辑,随着时空转换,信仰意识在逐步累积、升华。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振动料斗板弹簧在安装角度设计时缺乏理论依据的缺陷,通过对振动料斗工作时板弹簧的弹性变形进 行分析,实现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法振动料斗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MATLAB仿真模块分析了不同板弹簧安装角 度对振动料斗振幅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零件能够输送的前提下,板弹簧安装角度大的振动料斗其振幅小,输 送零件时冲击和噪音小,适合输送精密零件;安装角度小的振动料斗其振幅大,适合在工作环境要求不高的场合输送零 件。文章的研究为设计输送不同物料的振动料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抗旱剂一号在川西北地区小麦上拌种和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剂量喷雾两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拌种能增加小麦三叶期、五叶期的次生根数、根长及其地上部的鲜、干重,能减少无效分蘖数,提高上林率。抗旱剂一号拌种、分蘖期和孕穗期喷雾均能增加小麦的单穗绿叶数。拌种最佳剂量为50kg麦种200g,喷施的最佳时期和最佳剂量分为分蘖期,每公顷300g。拌种和喷施对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其优势主要在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