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相似的外表之下又浸润着各自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本文通过比较《射雕英雄传》和《三个火枪手》两部作品中所刻画的主要人物,以小见大,探讨中国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的异同点,由此窥见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人与众生万物、人性及人与神的关系角度对比探讨两者关于人的观念差异,在哲学本体论的论域内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对实体存在论上则体现了中西方基本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这一概念便顽强的渗入到社会肌体的精神领域.并在遵循这一共同规范的群体内激发出具有相同取向的理想化的热情——骑士精神。骑士精神和道德是西方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文中就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分析,并对骑士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文学与西欧骑士文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说,欧美西方尽管现在优越,但他们的一切优越、一切科学都要归功于中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去的那些丰富、持久的文化根柢,那我们绝不是在过甚其词,也不是在吹牛胡说。”美国学者希提在其《阿拉伯通史》一书中也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举起者。……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尽管由于“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作祟,人们大多对西方文化、文学受古代阿拉伯文化、文学影响一事,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对西欧骑士文学兴起的影响,即是一例。 西欧的骑士文学繁荣于12、13世纪,以法国为最盛。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11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去冒险。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由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学发轫期的代表人物,在文艺的本质、文艺的社会功用、文学艺术活动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观点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本质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观点也存在差异之处。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文艺观进行异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两位学者有更清晰地认识,也能够使我们对中西方文论发源期的异同有所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十二生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显著象征,而十二星座则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是东西方文化对比的一个缩影。在跨文化视域下对比剖析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探究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通过对中国生肖与西方星座的文化对比剖析,本文旨在总结两者在表层形象及文化内涵上的异同,以期促进我国生肖文化的国际化,并为我国跨文化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域的差异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西方之间的地域差别、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决定了中西文化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从我们的文化习惯出发,而应当在翻译时更多地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关注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在英美文学的翻译中,要更加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保证对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随着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中西文化鲜明的个性,才能在英美文学翻译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8.
文化作为国家历史的载体,体现民族特征,彰显本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英国国家主流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由贵族阶级主导的,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发展而来的绅士精神合体。绅士精神不仅影响上流社会,对于平民百姓和英国民族性格的塑造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曾在中国文坛风靡一时。而以金庸武侠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异军突起,更是上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的辉煌一笔。金庸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罗万象的人文情景以及新颖独特的故事人物设计。从"新"字切入,以"新"的角度来解读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从而以金庸作品的人物之新来看新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的音乐类型,“摇滚”这一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直到1986年崔健在北京首开演唱会,才宣告摇滚在中国正式落户,而它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开始在80后这一代作家身上显现出来。摇滚乐在80后作家作品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艺术、精神、命运方面,80后文学与摇滚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点。80后作家是80后这一代人的代表。80后文学与摇滚的诸多相似之处。正是80后生人受到的摇滚文化的影响。,对于这一代中国的青少年而言.他们发现并选择了摇滚精神作为反抗中国的权威主义文化的武器,并希望这种精神能带领他们走出青春的迷惑与无助。摇滚文化对于唤醒中国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并且它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民主化、开放化、文化多元化、平等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传统文学开始逐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学也吸引着一些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其中,武侠小说可谓是中国文学中壮丽而璀璨的一页篇章。金庸先生是泰斗级的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备受关注。以闵福德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翻译学分析译本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雅、俗之辩是一个老话题.新武侠小说的出现与流行又使人们重新瞩目这一话题.但在以往的论辩中似乎极少将其看成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更未能从传统文化运作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事实上.文学的雅与俗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只有明确了文学雅、俗之分的历史过程与文化机制,才能更清楚地定义雅、俗文学。  相似文献   

13.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加清晰、全方位地了解世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国学者在文学翻译上的研究使得相关理论层出不穷,英美文学翻译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重要桥梁,对于英美文学的翻译,本文介绍了翻译规范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语境文化因素,探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与英美国家在经济、政治、地域、天气、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与习惯,从而造就了今天的饮食文化差异。本文通过中国与英美国家历史背景差异和饮食差异的对比来论述和分析中国和英美国家饮食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文化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就需要综合作者、翻译者、赞助商以及出版机构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中国文学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发展中,文学文化走出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学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攀升,也使各种文学文化活动开展起来,在文学文化日益繁盛的同时,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较大的压力。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文学文化的研究现状、困境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与各国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文化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碰撞或者冲突。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含义,文化差异在日常交流中的表现,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徐向楠 《现代交际》2014,(11):129-129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由于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课程设计方面,以及学校考试制度等方面,对比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张冉 《现代妇女》2014,(12):386-386
当代中国雕塑发展迅速,雕塑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目前我国雕塑精神正处于转折时期,雕塑文化、精神的发展处于转变时期,是由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是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文化精神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中在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影响了中国雕塑家对传统的认识,是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