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基本美学理论问题之一.依据《巴黎手稿》阐释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美的规律"不是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讲美的生成发展的根据、原因、条件、基础的问题.它与"劳动创造了美"有着内在一致性:"劳动创造了美"只是一般地提出了劳动是美的生成的根据,"美的规律"则进一步阐明什么样的劳动才能创造美的问题."美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主客体借助审美实践的中介而实现的结合,二者并不矛盾:"美的规律"与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不能分离,主体的目的性因素不仅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不矛盾,而且是其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魏晋玄学家会通儒道,以自然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原则与价值标准,建构了其情性统一的人格美本体论,即情性自然论。情性自然论对后现代语境中主体审美建构有着重要的建设意义:情的建构性功能表现为境界的提升和情感普遍性准则的呈现,性的建构性功能则更加关涉到诗性和智慧的层面,情性自然论由此成为当代美学主体审美精神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首先追求的是真.以此为审美价值基础,来审视陕西当代最具代表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从而把握他们创作上审美价值建构的差异性:构成路遥审美价值的核心是真,围绕着真而追求善和美的审美价值建构;陈忠实是以其生命情感体验的善为审美价值建构核心,真实的、美的文学艺术,首先应当是凝聚着善的审美价值内涵的艺术建构;贾平凹则是以美为自己创作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追求的是一种生命本体精神之真.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现象学本体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的本体论本质上不是一个认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现象学问题,它是首先以美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将审美现象的社会历史前提和物质条件全部都放进"括号"内存而不论,直接从美感中直观到的现象学本质的理论.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这是美的本质的现象学定义,它具有"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作为情感的美感"和"作为美感的情调"三个层次.艺术则是"情感的对象化",它的最普遍、最贴近"人学"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诗.诗是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语言作为"存在之家",既是"思",又是"诗".文学是最直接表达了艺术本质的一门艺术,用中国传统美学的术语来表达,文学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语"之上以便传达的"情语".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特殊审美形态,小说既然被人们称为“语言的艺术”、“美文学”,其造型媒介语言理当受到重视。“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语言探索的成就勿庸置疑地是小说价值的重要尺度。 小说语言的探索,并非孤立的实践,它与作家的文学观念、审美情感活动及思维方式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小说语言实质上是作家深层意识情感活动对象化的符号集  相似文献   

6.
城市美是城市美学的核心范畴。城市美的提出是基于城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城市人带来的精神困惑与贫乏,旨在以审美式的情感调节来恢复城市发展中的人性价值。城市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城市中的对象化或外化。城市美是城市人自由创造的结晶,因此人们可以在城市美中直观自身而获得愉悦。城市美的本质特征有技术美、功能美、复合美、多样美、流动美、性格美等  相似文献   

7.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美在本质上与人无关.这些观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等论述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既要符合"物种的尺度",也要符合"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因此,美无法排除人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种艺术,人类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杰出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中阐明教学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具有艺术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又有它自身的特质,即除了艺术美外,还应具有教学美,它将使美的百花园中又绽开一株新的花朵,对广大教师和现代教学研究者来说,它却是充满魅力的.那么什么是教学美?换句话说,教学美的本质是什么?尽管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仍是见仁见智,但我赞同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马克思早在《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诗人审美心理、审美趣味的表现。一部杜诗,就完整地保存了诗人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把民族的精神之美冻凝在那具有恢宏历史感的诗篇之中,达到艺术上美的高度,充分体现出诗人艺术思维中那种能动地反映世界的审美把握。 一、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杜甫的诗歌,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诗史》来读,有重视其认识价值,而不太注意其审美价值的倾向。其实,艺术的根本功能是审美的。诗歌对现实的认识反映并非直接的,而是以情感为中介对现实作评价反映,并通过这种意象思维中的心理体验的反映,把现实的景化为诗中之境,借以流淌自己汩汩情思。  相似文献   

10.
语境解读     
文本的存在就是语境的存在.语境是言语活动的环境以及言语活动所创造的能够引发语言滋生复义的"语义场".解读文本就是解读语境,即弄清语境结构的四个层面:符号组合的表层结构、意向指示的浅层结构、文化价值的中层结构和潜在意义的深层结构,从而完成文学阅读的审美体验,实现文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襞诗歌作为其个体生命情感体验的诗化形态,生动体现了其内在生命情感的美,即内美。其内美主要体现在诗的生命人格和诗的生命形式两个方面,以及实现内美的三个阶段:入情、入性和入神。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作者审美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倾向于在更高的意义上关心人,从而引起读者在道德、人格、精神上的震撼。冰心的短篇小说《我的学生》展示了一位普通知识女性短暂而又美好的一生。但她“美”的一生却让读者长久地留连与赞叹。她集心态美、理性美、诗性美、英雄美和人情美于一身,由此构成了作品卓异的审美价值,也是冰心生活理想、审美理想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哲学美     
哲学的功能是通过哲学修养的潜移默化给人们以“爱智”的“审美”享受,从而达到提升人们的灵魂,教化人们情趣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美主要表现在:以宏大的叙事结构为表达手段的博大的境界美,以穷根究底的对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反思为特征的深沉的思辨美,以现实生活为源泉但又不拘泥于生活细节真实而达到理论真实的抽象美,以及在以上三者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超越的人性美。从美学的观点出发审视哲学,才能真正找到哲学历数千年而不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 ,从美学意义上看都应该是美的。本文认为 ,教师所显示的课堂教学美至少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 ,即潇洒自如、落落大方的仪态美 ,明白晓畅、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条理清晰、张驰有致的结构美 ,坦诚动人、追求真理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5.
读者审美阅读的过程,是激发读者情感和促使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达到审美阅读的效果,应注重从美与丑的对比、审美感受、叙述动作、美的形态等方面入手,激发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诗歌教学中,过分地强调诗歌的思想性,忽视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的情况,提出了把美育贯穿于诗歌教学中,披文入情,感受情感美;品味意象,感知意境美;低吟浅唱,感受音乐美;析彩现纹,品味色彩美,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往诗歌教学中,过分地强调诗歌的思想性,忽视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的情况,提出了把美育贯穿于诗歌教学中,披文入情,感受情感美;品味意象,感知意境美;低吟浅唱,感受音乐美;析彩现纹,品味色彩美,进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解析设计美     
对设计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反而掩盖了它独特、丰富的内涵.对设计美的认识与把握包含于相互对应的四个方面:从构成来说,设计美可划分为形式美、关系美和符号美三个理解层次;从接受关系来说,设计美具有静观、体验和理解三种审美方式;从动态过程来说,设计美显示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表现;从审美的主观形式来说,设计美存在着可知、可感和神秘三种状态.这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出设计美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就存在于人的客观活动规律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从感性学的角度看,长期以来,《祭侄文稿》研究的力度明显倾向于审美的一端.而从审丑维度剖读《祭侄文稿》,全篇有肥笔太过和用笔失误太多等的“缺陷”。但颜真卿用情感节奏驾驭书写节奏,用书写节奏表现情感节奏,凭借章法布局与情感节奏巧夺天工的融会而化丑为美,《祭侄文稿》堪称艺术丑表达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化丑为美"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种风格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追溯书法艺术"化丑为美"风格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由,并对其历史价值作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