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花园小径”句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园小径"现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暂时歧义现象,整个句子是没有歧义的."花园小径"句常涉及有多重意义的词语或搭配复杂的结构,这样在理解过程中,人脑中的常规语言知识图式和世界知识图式被率先激活,导致误读,但在遭遇语义短路后读者会意识到原来的理解错误,需要构建新的图式以达到正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英语"花园小径句"是一种局部的语言歧义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作了种种讨论.本文拟从语义、句法、语用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着手,结合认知和心理语言学对"花园小径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归因分析,并尝试对这一有趣而复杂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Stanford Parser对花园幽径现象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剖析。在Stanford Parser对花园幽径句、控制句和普通句的剖析中可以看出,程序语言对语言加工具有非完全性。在处理简单句时,剖析系统不产生误差;但在处理以花园幽径句为代表的艰涩句时,系统出现不可控性。随着类似ERP的在线实时脑神经成像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脑与人类语言的密码可望逐步解开,程序语言的有效性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与<天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句,俱涉"悬圃"."县"、"悬"为古今字,意为"悬挂的花园"."悬圃"在<楚辞>各版本及其他典籍中.与昆仑都有着紧密联系.典籍记载之"县圃"、"悬圃"与"玄圃",其所指实同,但这并不是传统注疏家们所言之通假,而是由昆仑兼具黑色之文化意象所决定."悬圃"初或借用两河流域古代之"空中花园",由于花园具有通天功能,后借以描摹神话昆仑大山之通天高境.通过解析"悬圃"之文化意象,<天问>句当作"其尻",而不作"其尻".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系统",它们大别于"知识系统",前两者应有表达假句(自然包括矛盾句)的能力,否则便有大缺陷;但是,后者应排除内含的假句于系统之外.无论"自涉"还是"非自涉"都会引发假句和假句被证;但是,我们不要把人(语言使用者)犯的种种谬误迁怒于语言本身.两个"悖论之冠"犯"复合命题"、"矛盾定义"等谬误.马丁列举涵盍整个西方20世纪最具权威的"理性重建P、Q"方案,把诸"卓论"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6.
英语“花园路径”现象的触发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园路径”效应是一种局部的语言歧义现象,涉及语义、句法和语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听话者的理解过程如同在花园中寻路,经过重新分析不同的歧义结果选择合理的解释。研究“花园路径句”的理解过程,不仅有助于揭示语言歧义的触发性因素,而且能够深化人们对语言认知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诗人艾青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将印象派绘画中"色彩分割"或"色彩并置"的运笔技法和色彩技法,转换为诗歌语言词块或句块的(意象)并列、组接。词块(句块)与词块(句块)的并置、组接形成了艾青诗歌语言的"空缺"与"断裂",瓦解了诗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语义逻辑,引发了读者的创造性想象和"延伸/保留"等阅读行为,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并通过词块的叠加"化美为媚",为实现诗歌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转译再现,为弥合其相互分裂引起的表现与解读的缺陷与形变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思想,就现代分析哲学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是从句子这一思想的表象出发,去发现"一种语言底普通规则",这与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十分相似。黎先生的"实体词"与"述说词"的说法,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不但适合于汉语这种词根语,而且适合于羌语、却隅语等黏着语。"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是对语言现象的正确描述,是"词性相对论",它本质上是语义取值问题;以外延词和内涵词、外延词品和内涵词品的原理来阐释词性相对论,不但不觉得该理论没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它是超越时代的杰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桑梅 《社区》2012,(24):44
让居民亲自担当主讲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这是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草根宣讲团"的一大特色。"草根宣讲团"包括"草根党员宣讲团"及"草根法治宣讲团",是2009年  相似文献   

10.
正金秋十月,十九大胜利召开,普天同庆,回顾祖国这些年的变化和发展,一句"厉害了,我的国",道出了每个国人饱含自豪感的心声。在我们感受祖国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生活的家园也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我们的小家也发生质的变化,不经意间,各种家电置办齐全,小汽车也开进了家门,连新家也安进了"花园"……歌曲《国家》里面有两句歌  相似文献   

11.
"不比"句多义性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比"句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但在意义上是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不比"句不仅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同时从意义上看也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差比"本身包含"胜过"和"不及"两个意义空间,"不比"句在否定"胜过"义时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不及";在否定"不及"义时也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胜过"。这是造成"不比"句多义性的根本动因。"没有"句的功能是表示"不及"义,是从"不及"的角度去说X、Y之间的差比关系,因此,严格地说它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不具有否定功能。  相似文献   

12.
长阳南曲曲牌[南曲尾]曲词在句式上有自己的特点,传统观点所界定的"十字句"句式除去衬字后,其实可以更进一步细分为由两个"四字句"组成的"八字句",而"八字句"加衬字则是[南曲尾]最重要的基本句式。另外本文还对[南曲尾]曲词基本句式构成的多样化、衬字使用规律以及从押韵角度予以重新分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形容词紧缩句是指由形容词充当分句内谓语的紧缩句。《庄子》共有这类句子170句,只有10句不用关联词语,作为紧缩句句型标志的常用关联词语有“而、则、虽、故、乃、非”等。从语义类别来看,主要有假设、条件、承接、转折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学界广为关注的“S(是)AV(())的”句式为例,重点分析“(是)……的”类句式在语境、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所显示的不同已然义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法界关于"呢"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语用的角度,重新考察疑问句句末语气助词"呢",认为它是疑问语气词,有时也能传达其他语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为载体的“拇指文学”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花园幽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正适应了“拇指文学”创造新奇和娱乐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拇指文学”和“花园幽径”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花园幽径”现象应用于“拇指文学”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语法中特殊句式之一,其句型结构规律及特点的研究已较为系统、深入,但对于“被”字句所表述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问题论述相对较少。“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丰富多样,探讨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主要是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存在句是俄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且应用广泛的句式。在语言学界是研究论点之一。阐述了表“有”意义存在句是存在句中最基本的句式,对其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意义。分析了俄汉语中表"有"意义存在句的对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揭示了其内在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19.
《祖堂集》中的"且置"式问句是一种含有处置义的句式,把不易或不必处理的问题转换为当下相关的问题提出,具有两种语用功能:一是起到化难为易作用;一是起到换位思考作用。该句式萌芽于南北朝时期的佛经文献,成熟于五代,禅宗口语问答的语用环境是"且置"式形成的主要动因,线性增量原则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