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源于生活实践又高于现实生活的大庆精神,从其产生起就一直关照人们的生存状态,为人的生存提供充沛的精神给养,引领人们去思考生存的目的和追求活着的意义。从生存论出发,深入理解和阐释大庆精神蕴含的生存论意义,将生存论看成是理解大庆精神内涵的重要维度,在此基础上挖掘大庆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生存论转向的人学意义是从传统抽象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新人本主义也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小说《活着》反映了小说人物所代表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影响,以土地为生存基础的农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中国农民在面对特殊时刻,所体现出的坚韧的自我生存意识。而这些背后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探寻和追问,认为人应该生活在以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凸现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四种生存理论 ,即黑格尔的精神生存论、费尔巴哈的自然生存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海德格尔的自我生存论 ,认为 :无论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自决的力量生成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感性生活自发生成人的本质 ,还是海德格尔的非理性的个人体验生成人的本质 ,都只能诠释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只有马克思的实践生存理论才能将诸多生存视界整合起来 ,揭示出人的完整的实践本质 ,并由此入手 ,剖析了当代生存哲学研究陷入“准存在主义”误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通过主人公聂致远从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担任高校教师20余年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矛盾,探究了活着以及活着之外的人生意义。小说既是对物化社会知识分子的精神拷问,也是对物化世界的批判反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存论哲学是通过实践观来阐释的,在生存论视域中,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观点有: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能动的、批判的表现方式;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人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文学艺术的价值指向与人的审美生存和自由解放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生存论转向”表达了现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在对传统哲学的“反叛”中,现代哲学正是从“生存论转向”中“坚定出场”。它超越传统的知识论路向,开启生存论路向;摧毁“实体存在论”,开显“生存论存在论”;解构永恒“在场”的“非历史性”,凸显人的存在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美学"美是什么"的追问,转换为"美如何存在"的提问方式,对当代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发生范式转换的整体背景下,才可能理解从本体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转向的真实意蕴.生存论美学将艺术或美视为人类生存境域的一种呈现方式、展开方式或存在方式,认为美之存在与人之存在密不可分.只有在生存论视域下,美如何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提出、展开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试论生态美学的生存论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论路向"表达了当代美学的理论自觉.在对"认识论传统"的"反叛"中,生态美学成为美学自身突破传统认识论束缚,实现由"认识论传统"到"生存论路向"变迁的美学尝试.生态美学摧毁了"实体存在论",开显了"生存论存在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视野中,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克服长期以来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生存论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方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历史哲学主要分析了历史学的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 ,这种分析直接来源于狄尔泰的生命历史学思想。海德格尔对历史学生存论 存在论基础的分析有两个特点 :(1)追问存在问题 ;(2 )从生存论角度阐述自己的历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超越科技意识形态,建立生存论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需要。人类生存的二重结构是确立意识形态的依据。生存理性是生存论意识形态建立的理性基础。共产主义是扬弃科技意识形态的现实活动。  相似文献   

12.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活着》展示了一份活着的执著与精神重量;从一个对立的角度,发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与自我的脱落。《活着》是对人的生命过程的一种艺术阐释,也是一种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教育哲学孕育了丰富的当代教育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理论资源,无论是苏格拉底的“反讽”、柏拉图的“idea”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理性”与“生存”的张力平衡,但他们的教育哲学生存论开启并不彻底,造成了后世教育哲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上活着 ,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在衍生着自身的历史性生存。对于这个历史性生存的精深思考 ,首推施蒂纳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的生存意味着 ,每一个生命都不可能被重复 ,没有人是我的平等者。每一个人只要活着 ,都是利己主义地活着 ,而这是不能用善恶来判断的。但就是指出了这一点的施蒂纳本人 ,他著书立说就与他吃饭、休息一样 ,并不超越于他的当下的历史性生存 ,而就是他的当下的历史性生存。因此 ,负载于生命之上的个体生存所能达及的“真、善、美”的界限就是他自己的当下的历史性生存  相似文献   

16.
自人类诞生到现在,农业就一直存在于人类生存之中,成为标示人类存在的生存方式。但是针对农业的生存论问题,学界的探讨却非常少,而另一方面,有关农业的生存论问题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探讨,以使农业可以在生存论层面上得到解释。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农业以何种目的出现在人类生存中、农业以何种方式进入人类的生存以及农业如何展开自身的生存论路径、农业生存论显明的功能四个层面对农业在何种意义上体现其生存论特征加以分析,试图给予农业一种生存论理解,使农业原本存在的生存论特性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7.
布尔特曼与海德格尔的错综关系使人们认为生存神学是生存哲学的附庸。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但不是把某门哲学理论搬用到神学领域。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看到生存哲学与生存神学的关系是存在论—生存论对存在—生存状态的奠基关系。然而,隐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是为生存哲学和生存神学共同认可的人观。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因为后者在形式指引的意义上清理出对神学所要探查的信仰经验同样有效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存论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把教育问题与哲学生存论关联起来,具体从生存构境、意义创序、乐观主义的未来导向等方面展开来说明教育的生存论维度或本质,并对当今教育领域的张力和困境作出粗略的厘定,谋求教育问题解决的启示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以突出对教育作生存论思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阎真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对现实与生存描写最有穿透力的作家之一.小说《活着之上》获得首届路遥文学奖,这既是对作家个人创作的肯定,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肯定.《活着之上》将笔触深入到高校生活之中,塑造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阎真敢于直面现实生活,用艺术之刀解剖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打开了一个新的书写之门,这正是《活着之上》这部小说在题材上的价值所在;同时对于现实与理想,生存之下与活着之上的思考,对人性的书写,是其小说的意义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当前所遇到的挑战,通过对其教学困境和教学模式利弊的分析,以生存论哲学为理据,提出了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生存论转向的新观点,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初步探讨了生存论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现当代文学教学只有面向生存、以人为本,将人文性、应用性等统合起来,才能摆脱困境,重铸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