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激发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青海及其他地区三语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激发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青海及其他地区三语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三语教学"就成为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并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本文对我国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解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具有同一性,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英语习得有正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英语学习可以结合汉、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英语教学注重语际共性和个性的平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在英语中的正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静  刘金林 《民族学刊》2021,12(11):28-36, 12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当前,我国已进入各民族跨区域流动的活跃期,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切实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任务。在基于语言的交际工具、文化载体以及人力资本属性三个层面论证语言治理融入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结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语言治理的成功实践,从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社区干部“双语”能力的培育、社区“多语和谐”语言环境的营造等三个方面提出语言治理融入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治理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秦祖宣  唐林 《民族学刊》2022,13(4):76-87, 139
作为三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语音系习得曾一度是三语习得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颇具活力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主要探讨:双语者/多语者相对于单语者是否具有音系习得优势;三语音系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三语音系习得的理论模型。本文总结和归纳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的成绩与特征。跟踪少数民族学生大学四年的外语学习情况,开展纵向研究。采用神经语言学神经影像学技术与三语习得相结合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系习得。以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学生为对象,考察其习得英语语调的情况。加强逆向迁移研究,探讨二语(汉语)、三语(外语)对少数民族学生母语的影响,检验音系渗透性假说,考察逆向迁移与语言磨蚀之间的关系。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乐习得中的超音段特征习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财政体制包括中央对民族地区(含8省区)和各省对所属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实行的财政体制.其特点在于,一是财政划分方面充分体现民族地区的区域自治;二是中央财政给予特殊照顾. 一对民族地区财政管理上采取的优惠和照顾政策主要有: 第一,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后,继续保留了民族地区预备费、机动金和补助费等三项照顾. 1980年财政体制改革时,将三项照顾都计算在民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具有同一性,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英语习得有正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英语学习可以结合汉、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英语教学注重语际共性和个性的平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在英语中的正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是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历史、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具有9种模式和3个层次,而风险主要表现在边境安全、跨境犯罪、民族宗教及生态保护等方面.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和枢纽地区,如何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 财政“三项经费”是指国家为了支持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地区财政活力,规定在财政预算中设置民族地区机动金,提高民族地区预备费的比例和设置民族地区补助费。财政“三项经费”设置几十年来,在民族地区各  相似文献   

12.
概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利益保障和维护相关研究领域,笔者发现,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的观点.鉴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往往是引发民族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进行蛊惑煽动、制造民族冲突、实施民族分裂的切入点,因此,在切实保障和维护我国少数民族利益的同时,明确认识“民族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正确引导社会民众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主要区域,通过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我国内陆地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联结起来,形成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性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优势、困境、形成困境的原因以及突破路径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土司是元明清等朝利用少数民族首领代表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产物,研究我国历史和民族史的土司问题应以国家存在为前提.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通过土司制度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历代土司逐渐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在封建王朝强调的治统一贯中,历代土司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化”、民族地区的“内地化”和政治一体化;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文化共享中,历代土司通过文化交流和兴学启智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和文化认同;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民族一体中,历代土司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参与并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5.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 《民族学刊》2022,13(4):88-94, 140
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赴美华盛顿州西雅图高中进行汉语语言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期间,体会到了美国外语教育在外语教学地位、课堂教学模式、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师培训等方面与中国外语教育的诸多异同,这些异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的科学分析,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师资培训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三语人才的培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撒拉族 中国信仰伊斯主教的少数民族。自称“撒拉尔”。汉文史籍称“撒剌儿”,“撒刺”、“沙喇族”等,均系其自称的不同音译。1954年正式定名“撒拉族”。人口71000余人(1986年),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与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少数散居在青海西宁地区及黄南,海西等自治州,新疆伊宁县和乌鲁木齐等地。使用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大多兼通汉语,部分人还兼通藏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使用汉文。  相似文献   

18.
论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母语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为单一民族家庭条件、单语制下建立起的“母语”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民族语言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双语现象的大量普及,应根据现实状况的变化确定其内涵。提出对“母语”概念应区分语言和心理两个标准。按语言标准,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第一语言,不管这个第一语言是否是其本民族语言。如果一个人从小同时习得两种语言,那么这两种语言都是他的母语。心理标准则是从个性的观点出发,每个人从感情上确认哪种(或哪些)语言是其母语,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人真实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民族自我意识状态。文中还提出了“第二母语”的概念,简要论述了第二母语的功能及其与第一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民族教育已完成“两基”任务,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三语”为重点的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在教育全局工作中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健全民族教育法规体系,是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保障。1998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并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在民族教育地位、民族学校的管理体制、民族学校布局调整、各级各类学校降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保障措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也出台了朝鲜族教育条例,前郭、长白、伊通…  相似文献   

20.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来自古代闪米特语。古代地中海东岸住着一个讲闪米特语的民族,叫腓尼基人。这个民族文化发展较早,擅长航海。除地中海沿岸各国外,他们还到过世界许多国家。他们以地中海地区为中心,以东的地方称“亚细亚”,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在闪米特语中,“亚细亚”是“太阳升起”、“东方日出”的意思。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将是亚奥理事会全部39个成员国及亚洲各国和地区运动员的大聚会。为了迎接亚洲各国各民族的朋友,进一步增进我国各族人民同亚洲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现将亚洲主要国家和民族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沙特阿拉伯人是阿拉伯半岛最大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基本居民,约有962万人,属欧罗巴人种(即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