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如今这个同质化商品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重大转移,即由物质利益为主逐渐转向以精神和心理满足为主。为适应这一变化,现代商业广告越来越多地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精神需要,采用感性诉求和软性手法来打动消费者。本文对商业广告中常用的情感、幽默、关怀、个性和美感等感性诉求手法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这些诉求手法的心理基础和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商家对外宣传的重要利剑之一的广告,如何能够打动、俘获消费者的"芳心",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是取得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围绕广告设计中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因素展开研究,说明广告设计内容只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才能创作出更具有实效性的广告作品。  相似文献   

3.
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生命,而文化是广告创意出新出奇的源泉.本文对一些成功的广告创意进行了文化特性分析,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广告创意,能赋予商品一定的个性化与精神追求的内涵,也就能更好地打动消费者、说服消费者,最终达到其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目的性理论看广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翻译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投消费者之所好 ,供消费者之所需 ,以打动他们的心弦 ,促成其购买行动 ,这是商业广告的惟一目的 ,也是广告翻译的惟一目的。本文从目的性理论 (skopostheories)和功能对等 (dynamicequivalence)的角度看具有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广告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扮演着实现原广告目的的翻译角色。广告翻译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的文化属性与相应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是一门艺术 ,广告语是以文化为切入点来打动消费者的。广告与文化的关系 ,以及广告语的文化属性 ,需要广告语翻译重视译入语的文化个性 ,并应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注意语言的表义差异 ,运用文化翻译和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6.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必须与消费者心理、产品特性、品牌形象匹配;现代传媒中的女性形象有四种基本类型;广告利用女性形象与消费者沟通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篇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我们从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出发,以男女两组英语互动式性别广告为语料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男性广告在“祈使语气”、“消费者充当的主语一限定成分”、“消费者充当的动作者一物质过程”的构形分布上均明显高于女性广告;而女性广告在“消费者充当的感觉者一心理过程”的构形分布上明显高于男性广告。这些构形分布的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类语篇建构的不同性别的身份是不同的,即建构不同的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广告伦理的核心概念。在理论上,公平源自“不伤害”的先验公理,能够与广告的信息共享和价值共创的关系本质相契合,并发展出结构化的广告伦理价值体系;公平的“等利害交换”原则蕴含着直觉正义和理性博弈,奠定了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得所当得”的积极伦理关系;消费者因具有“劝服知识”(Persuasion Knowledge)和“道德性广告素养”(Moral Advertising Literacy)而能够成为公平原则的道德行为主体。在实践中,广告行业组织将公平视为重要的自律原则,包含广义公平、竞争公平和对消费者的公平三层含义,同时,公平与其他伦理原则一起形成无结构的共现关系;媒体对广告失范行为的舆论监督聚焦于司法惩戒和单向的消费者关护;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和评判则表现出对抗性的“等害交换”特征。综上,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范畴中,广告公平的属性、伦理学取径、地位、含义以及公平关系背后的主体这五个认识维度都存在着分歧,笔者尝试开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对话,旨在消除成见,为广告伦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名人代言广告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法律层面界定名人代言广告的相关责任,运用法理与案例分析方法,就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影响和后果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其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对市场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深层原因是名人代言广告责任追究的制度性缺陷使然,即广告立法缺陷,广告审查管理缺陷,广告执法缺陷,广告监督管理缺陷。分析结果认为:治理虚假广告行为必须从立法、审查、执法、监督诸方面构建名人代言广告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品牌心理图式为核心的系统营销方式.这种新的营销方式对广告效果提出了新的评价要求,即广告须达到使品牌效果产生变化的目的.因此,以品牌心理模型为基础构建广告效果心理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对于探索广告效果心理评价的新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8月1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通过媒体给名人、明星们发表公开信,总结了当前名人、明星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产品,却在广告中称其使用效果好,误导消费者;二是在医疗服务和药品广告中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诱导消费者就医购药;三是一些名人、明星对所做的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其疗效。  相似文献   

12.
广告代言人是广告活动中的重要主体,虚假广告代言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作为宣传、推荐商品或服务的广告代言人没有理由超脱于法律责任之外。我国《广告法》应当弥补对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的这一制度缺失,对广告代言行为进行规制;尤其应当明确广告代言人对消费者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规定广告代言人在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3.
广告语英译时非语言符号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英译时 ,如何解决一些非语言符号 ,即语言的文化内涵。这关系到广告能否被译入国消费者理解与接受。本文对此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及物性分析方法属于系统功能语法范围,它是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语篇分析方法。文章运用这种方法分析几则全球知名化妆品牌旗下的女性护肤品广告,通过考察其及物过程的选择和分布情况,来揭示其具有的文体特征,并分析其所使用的语言是如何打动消费者,促成购买行为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我国学界对广告中性别议题的讨论,提出了两个问题,即广告中出现性别内容的商业目的与女性商品的需求是如何经由广告宣传产生的。借重斯麦茨的广告需求管理理论和巴特勒的性别身体理论,对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进行文本细读,发现广告背后的一种“麻烦经济”的逻辑,即厂商如何通过广告宣传为女性消费者制造各种“麻烦”,进而为其制造对女性商品的需求以及商业化的女性身体标准。  相似文献   

16.
提个醒     
《社区》2008,(30):22-22
吃口香糖中大奖是骗局;不要轻信药品“小报”广告;血糖仪有误差 消费者需谨慎;买水洗牛仔服装须注意磨损度;装修替代品中有陷阱;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被广告广泛运用,是因为它恰好顺应了广告文体特点的缘故。其中“言外有意”的模糊语言,能激起人们的的联想、想象,使人们对广告注目倾心,难于忘怀;能产生暗示的作用.冲淡人们的防范心理,使广告更易为公众接受;能缩短广告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使广告信息的传输少受阻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游戏市场的发展,女性玩家逐渐成为游戏公司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然而,电子游戏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并未随之减少。通过使用带有性别刻板印象广告的问卷与没有性别刻板印象广告的问卷,分别调研消费者对电子游戏性别刻板印象广告的反应。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协变量的变异数分析等统计研究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没有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反应优于有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游戏广告创作需与电子游戏发展趋势相匹配,通过减少电子游戏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来提高消费者的情绪愉悦程度、降低消费者的广告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电视广告在有效地推销产品的同时还要能倡导积极的人生信念,传递健康的生活观念,即具有真正的人文关怀。因此,人文关怀是优秀的电视广告应有的品格,电视广告只有具有人文关怀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对消费者广告态度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广告语义量表 ,对 30 2名各类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消费者对广告的总体态度略好 ;青年初期 (高中生 )和老年期是对广告态度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老年期对广告的好感度最强 ,其余依次是青年中期、少年期、成年期和青年后期 ,这些年龄阶段都对广告有好感 ;对广告没有好感的是青年初期 ;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受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