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茅盾前期的文学思想与列夫·托尔斯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对茅盾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列夫·托尔斯泰了。一九二八年,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中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我曾经热心地——虽然无效地而且很受误会和反对,鼓吹过左拉的自然主义,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  相似文献   

2.
茅盾文论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一方面,他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实际出发,接受了自然主义“真实”概念,但他的“真实”与自然主义的“真实”有根本的区别。另一方面,对“真实”的追求,也给茅盾文论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茅盾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所占的地位是重要的。对于他“五四”时期文艺主张的探讨,评论家们也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作了大量的考证,然而我觉得,仅仅把茅盾早期的文艺主张理解为现实主义(或曰“写实主义”)却有失精确或者说不当,这种似乎巳约定俗成的说法忽视了茅盾早期做为一位自然主义的倡导者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做的贡献。笔者认为,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而且还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自然主义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文学主张也表明他是我国第一位自然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自然主义时期,是指他自称的1920年开始“叩文学的门”到1925年5月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这一段时间)。 茅盾早期对自然主义写作方法及理论的宣扬和介绍,并不是他一时的心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对茅盾小说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创作前的准备过程-对现实生活与把握的视角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上,也表现在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心态与创作思路上,更具体表现在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上,正是这种影响,使茅盾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风姿别具。  相似文献   

5.
探究茅盾前期为人生的进化文学观的渊源,不能不对他与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作一番具体深入的考察与分析。“五四”前后,茅盾曾积极鼓吹和提倡过西方的自然主义,“主张吸取以左拉为首的法国兴盛时期的自然主义,作为当务之急”。然而,他在最近出版的《我走过的道路》一书中却说:“我主张先要大力地介绍写实主义自然主义,但又坚决地反对提倡它们。”若全面以观,他对自然主义的态度常常是又怀疑又相信,并且前后尚有变化。他不仅认为“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实为一物”,而且通过一九二二年的“自然主义的论战”越发坚信并“提倡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了。我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提倡不提倡(即使提倡它  相似文献   

6.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群教授等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其师及高校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与熏陶,他喜爱上中国现代文学,酷爱鲁迅、茅盾研究,于后者尤为用力.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仅茅盾研究的笔记就达100余万言,另有数十万字的鲁迅、毛泽东的笔记.大学毕业后,陈芬尧仍孜孜于茅盾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十数年如一日,搜集齐了全套43卷精装本《茅盾全集》,以及自茅盾研究始至当下学者的100多部茅盾研究专著、论文集,令专门从事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惊叹.他还与诸如孙中田、朱德发、袁良骏、万树玉、庄钟庆、李岫、王嘉良、万平近、唐金海、丁帆、钟桂松、钱振纲等二十多位著名评论家、文学史家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虚心求教.陈芬尧在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著之同时,厚积薄发,在《茅盾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粤海风》《文教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茅盾与马寅初》《本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茅盾曾和鲁迅有过论战?——质疑鲁迅和茅盾关系的几种"新论"》《一个时间问题献疑——从"茅盾学"大视野试谈我对茅盾研究起点的一点浅见》等茅盾研究及其他学术、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等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文摘卡》转载收录.  相似文献   

7.
茅盾论自然主义--茅盾与自然主义关系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主义对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具有重要影响。从大量材料看,茅盾在长达6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然主义的论述及其认识可分为介绍与探索阶段,大力提倡阶段,客观分析阶段和全面否定阶段,从这四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发脉络。  相似文献   

8.
张华教授在《易卜生在中国的殊遇与碰壁——评茅盾的三篇小说》中指出:茅盾是受易卜生影响的现代作家之一。他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发扬易卜生精神,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娜拉”的解放之路。因此,他的《烟云》、《创造》等三篇小说虽有易卜生的影子,但却是体现了自己创作个性和思想探索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左拉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茅盾对左拉自然主义没有全盘吸收,而是采用了"拿来主义"态度,取其"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而非"人生观的自然主义",纠正国人历来"以文学为游戏为消遣"和"不求实地观察"两大毛病,以求文学更真实地表现人生。  相似文献   

10.
1920年12月,茅盾在给周作人的一封信中,公开抛弃了他鼓吹过近一年的新浪漫主义:“我……曾说新浪漫主义的十分好,这话完全肯定的弊端。”这封发表于1921年2月的公开信,可以视作茅盾艺术美感本质论衍变的一个界标,标志着他艺术美感本质论诞生期的结束和发展期的开始。 从这时开始,严格地说,是从他1921年8月发表于《小说月报》12卷8期上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公开提倡创作“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起,到1925年《论无产阶级艺术》发表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艺论文,它一发表,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以及有影响的茅盾研究专著,对此文均有评价,尽管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并无明显的分歧。而茅盾在《亡命生活——回忆录[十一]》中,却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此文的内容,阐明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一桩“公案”,很有必要进行再探讨,以求得到公允的“判决”。  相似文献   

12.
虽然至今仍有不少论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茅盾倡导的自然主义实际上是现实主义,但从当时茅盾的论文中看,他已经把握了自然主义的理论内涵.在他当时的评论文章中,也常用自然主义文学观去评价作品.当时的文坛,新文化先驱及学者们已认清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茅盾不可能对此糊涂.因此,茅盾虽曾一度倾向于现实主义,但他所倡导的是自然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3.
《子夜》是茅盾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高峰。本文依据茅盾创作《子夜》的史料,探讨了瞿秋白对茅盾创作《子夜》的启迪和影响;同时,作者也用具体的事例阐明了瞿秋白和茅盾两人互相翔、互相帮助的历史实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4.
茅盾小说创作的母题是时代女性。茅盾从时代女性出发 ,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从而形成了茅盾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形成主要是受茅盾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学思潮汹湧而至的现代中国,对我国古代文学素有修养的茅盾,又是在广泛吸收异域的营养中成长起来的伟大作家。他的文艺思想经过接受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的筛选和探索过程。在这过程中,泰纳是茅盾早期“最信仰”的艺术理论家,他的“三因素”理论奠定了茅盾文艺思想的基本框架,同时泰纳的社会学美学也对茅盾的小说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不少论者仅以链条式而不是以积淀和渗透的眼光去理解他们间的关系,以为茅盾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后就将泰纳完全抛弃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本文试图揭示泰纳艺术理论和茅盾文艺思想的精神联系,并借以从一个方面考察茅盾小说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16.
也说《蚀》     
《蚀》已到“古稀”之年,它无论是在茅盾个人创作的道路上,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正象鲁迅这个光辉的名字伴随着《狂人日记》一同出现一样,“茅盾”的出现是和《蚀》联系在一起的,从《蚀》的发表开始,驰誉文坛的理论批评家沈雁冰同时也成了更有影响的、声名更加显赫的作家茅盾.但《蚀》却没有《狂人日记》那么幸运.后者在不同时期几乎都得到人们比较一致的肯定和赞扬(虽偶有不同看法,但极个别,或带有明显的偏见或偏激情绪,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影响).《蚀》却从它一面世就成为人们争议的对象.近年来,学术界对《蚀》及整个茅盾创作重新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但在一些观点上的分歧仍然是很明显的,因此可以说70年来关于《蚀》都未有定论.本文也就《蚀》谈谈一已之见,希望能够有助于对《蚀》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茅盾的处女作《蚀》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揭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灵魂深处苦闷与放纵、折磨与抗争的矛盾,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从人性的视角对《蚀》进行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而佐证茅盾在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历史进程中,将中西异质文化批判继承并有机融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草创之初影响深远的小说家。受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张资平形成了自已的自然主义文学观:重视科学的描写、暗面描写,强调人的“自然性”。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学观和创作手法上对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张资平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性爱描写的高峰,其露骨的描写也震撼了中国文坛。名利欲影响了张资平文学创作的每个阶段,也是最终导致张资平恋爱小说走向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探析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时代女性成为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是多元的,主要是受他的家族女性、早期妇女观、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资本家系列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语境。市民及其文学是茅盾学术研究的关键词之一。茅盾研究了市民、市民文学、两种文学、中国市民文学等概念,认为都市、有产、工商是其基本要素。茅盾《子夜》的思想资源是他的市民文学、小资产阶级文学概念的合理延伸与发展,也是《蚀》的发展,是茅盾心灵中挥之不去的市民—资产阶级现代工商产业意识。1933年《子夜.后记》客观体现诸。茅盾1939年关于《子夜》的创作谈和1977年的后记,是对《子夜》创作思想资源的自我加述,间离与陌生了事实,体现的是中国现当代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演变的轨迹与缩影,妨碍了对《子夜》主题的研究及其当代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