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名物学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物为有客体可指,关涉古代自然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其名称亦皆为我国古代实有或见诸典籍记载的客体名词.名物学是研究与探讨名物得名由来、异名别称、名实关系、客体渊源流变及其文化涵义的学科.中国古代名物学是以语音与语义关系的探讨而发轫的,名物学在魏晋以降多学科加入的形势下,语言学方法依然为其基础.名物研究是国学中的重题,历来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当代中国古代名物学研究的沉寂同中华崔嵬丰美的名物文化以及历代成果辈出的名物研究盛况是很不相称的.本文似为学界首篇关于中国古代名物学学科特点及其研究领域与方法之论.  相似文献   

2.
名物是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为止,针对经史子集四部的一般名物研究,如三礼名物等,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古典艺术文献中艺术类名物的关注还非常少。笔者对唐代以前的艺术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部分文献,如《礼记》、《西京杂记》中的艺术类名物词做了初步的归类研究,拟通过逐一的个案研究,进而形成艺术类名物词的断代系统,并进一步作不同时代的纵向研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从文献、考古、图案、民俗等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类名物和名物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3.
名物是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为止,针对经史子集四部的一般名物研究,如三礼名物等,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古典艺术文献中艺术类名物的关注还非常少。笔者对唐代以前的艺术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部分文献,如《礼记》、《西京杂记》中的艺术类名物词做了初步的归类研究,拟通过逐一的个案研究,进而形成艺术类名物词的断代系统,并进一步作不同时代的纵向研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从文献、考古、图案、民俗等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类名物和名物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其中有许多是对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用的材料。本文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中河流类名物词的命名之由,共分析出六大类河流类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分别是:形象理据、功能理据、语音理据、意义与声音理据、性质理据、位置理据。  相似文献   

5.
“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特定事类品物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性特征。名物词的范围,不仅有明言其为名物的禽兽、物产、祭器、祭牲、冕服、几席、玉器、卜蓍、车辇、旗物、兵器、甸邑、食物、庙宇等14类,还有作为变例出现的官爵、乐舞、贡赋、妇功等4类,共18类  相似文献   

6.
正名物考证涉及学科范围十分广泛,历来学者视为畏途。但它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必要工作,故极具实用性。目前该领域的学术著作并不丰富,涉及敦煌名物的成果更为有限,《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以下简称《敦名》)以传统训诂研究方法为基础,积极探索名物研究的不同路径,其研究成果颇具特色,譬如:文献研究与图像及其他文物研究相结合,取得多角度的印证;长于俗字讹字考订并多有斩获;对于涉及中外交通的某些名物亦能深入探讨;多学科的视野等  相似文献   

7.
学界关于中古名物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将文献、图像结合起来考证一个个独立的“名”与“物”的契合与统一,很少从历时的角度探究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之间“名”、“物”关系的变更与交替,忽略了“名”、“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化,割裂了其间内在的有机联系.本文以“魁”与“盔”为例,从“物”的形制、“名”的音义上寻绎其在中古时期“新陈代谢”的具体过程,藉此阐明中古名物研究中异“名”同“物”系联的旨趣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较确凿的文献语言材料,运用名物学、训诂学与音韵学的方法,对“陋室”、“家巷”等五例宫室名物词的流行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唐刘禹锡文的“陋室”应是“隐僻的居室”,其或可简陋,亦或可奢华;屈赋“家巷”据上古文献可释为“家宅”。  相似文献   

9.
客歌是壮族根据汉族故事重构的山歌。以名物为切入点,可将客歌的内部建构与外部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名物之名,是建构壮族客歌的基本路径,其具体建构方式包括增益家畜、鸟类和鬼神叙事,置换故事中的地名、环境和人物身份,以及删减汉族版故事中诸多陌生的名物,等等。名物之实,意指壮族客歌丰富的文化意涵,其具体包括崇尚家畜、鸟类和“尚鬼”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强烈的处所意识等等。以名物为视角对壮族客歌进行研究,揭示出壮族客歌建构的基本路径,有助于壮族人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词名物的实证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典诗词中涉及的名物词很多,而且每个名物词既有其原生状态的内涵,又有处于诗词中的文学和文化含义。以女子穿戴的金银饰品为主要关注对象,从特定角度对唐五代诗词的名物属性进行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唐五代诗词中金银饰品的类别划分;第二,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声色表现;第三,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意象组合与传递;第四,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情感寄托。既实证考察人们对金银饰品的使用情况,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体现文学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11.
赋训聚敛,旨在天下古今无数单个之物的类聚,也是赋体铺陈的要义。赋是主物的文学,无论大赋、骚体及六朝抒情小赋乃至唐代律赋,都以叙物为主;无论畋猎、都城、鸟兽、音乐、宫观之赋,都有众多飞走名物的铺陈。赋体叙物,是在以字称名,反映人们对于物类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或取于想象虚构,适资凭虚夸饰。汉大赋直承宋玉《高唐赋》等弃情叙物,大题巨制,多致名物,然以讽喻缩减篇幅,或大题短制,不克铺陈。《骚》及屈宋楚辞托物抒情,不同《诗》篇比兴,而是托物连类,义取象征,渐成环境烘托。汉代骚体赋承之,转为就事议论,名物为寡,汉末复归情物。赋中飞走甚众,多在畋猎及猎后游乐与自然环境的铺陈,或以自然生存,非徒猎获而已,不仅畋猎,在都城、音乐、宫观、鸟兽之赋中都有普遍的表现。畋猎乃是汉魏晋赋普遍的题材,飞走物类也有普遍的呈现。然《文选》畋猎赋中扬雄《羽猎》《长杨》,反于畋猎为略,名物为寡,而《上林》多陈苑囿,显示《文选》赋分类与题材分布的相悖。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名物的世界。《诗经》名物的运用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名物的认识对于理解《诗经》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不了解名物就不能正确理解《诗经》,就会出现谬误。从名物研究的视角,纠正了今人对有关诗意的误解,包括三则:一,从“副”的形状重新解读诗句“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二,从蒺藜之特性说《墙有茨》兴句之含义;三,从鱼的象征义看《卫风·项人》卒章之内蕴。  相似文献   

13.
谈注解古书     
注解古书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在先秦两汉古籍中就包括了历史、哲学、文学、文化礼俗、天文地理、名物制度等等极为广泛的知识。所以,我们注解古书除了必须具备的文字学、音韵学、词义学、语法学、训诂学的基础知识以外,根据古  相似文献   

14.
《离骚》的名物,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神异性、对立性、实用性五大表现特点。表面看来,这些表现特点的形成似乎具有偶然性,但实际上,却隐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楚地民俗、人格象征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楚地环境具有广袤性和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名物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楚地民俗既崇拜动物又崇拜植物,这决定了其名物的神异性和实用性。生于斯、长于斯的屈原在运用《离骚》名物时,自然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同时,楚地名物一旦被屈原组织到《离骚》中,就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呈现,还是精神品格的象征;而《离骚》中的"名物世界"存在着两大系列的对立——香草与臭草、善鸟与恶鸟,这正是屈原用以象征"人的世界"中的两种人格的冲突——明君与昏君、贤臣与佞臣。  相似文献   

15.
汉代出土遣册是对当时实际用语的真实记录.本文通过对遣册中同类名物词语的穷尽性汇释,结合传世文献相关用例,并与出土物对比,对遣册中考释尚未明确的名物词提出了新的见解.如遛犬、横戟、钦柯;分析了异名同实的名物词,如茀、费节.  相似文献   

16.
谱录是《四库全书》子部的一个大类,于宋始立。过去的研究较为忽略其存在,尤其缺少对其独特文化价值的探讨。宋代谱录兴起的历史文化因缘,隐含着开国君王的治世之道、"尚雅"与"尚博"的时代精神及多元层次的社会文化意义。谱录的兴盛拓展了人们体物的视野和审美方式,创造了名物审美的新境界,新的名物审美观念的产生又给文学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风神,使其创作获得了更为深广开阔的意义发抉空间。  相似文献   

17.
《离骚》的名物,大致可分为自然名物和人工名物.屈原在结撰这些名物时,并不是呆板的、随意的罗列和堆砌,而是灵活的、精心的选择和编排,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意、寄托情思,从而使这些名物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神异性、对立性、实用性五大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8.
《离骚》中的名物,本来只是作为客观物象而存在,一旦被屈原成功地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将其组织到作品中,就转化为审美观照的意象,融形象、情志于一体,并由此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特征。《离骚》名物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绮丽关、动态关、深婉美、悲凄美。  相似文献   

19.
戴震的《考工记图注》是礼学研究史上的一部开创性的著作,代表着他名物研究的最高成就。戴氏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考工记》中的名物,以传统训诂方法对名物进行训释,指出了名物的沿革和变化,并在注释后绘以详细的图解,使名物研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从这些名物训诂实践中,可以看出戴氏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因物求则的治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红学”成因之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自现代学科立场亦即一般意义上观,"红学"应属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即使从特殊角度考察,《红楼梦》研究也难以成为具备自主性品质的专业学问。"红学"成"学"之因,必须从华夏固有的经学本源中探索,从"脂学"及其学统形成的历史脉络中追寻,这也是一门旧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