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协同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成功引用,创生了协同发展论的战略新思维。协同发展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它具有协调发展、空间和谐、时间连续等方面的共同本质。协同发展论无论在战略措施上,还是战略目的上,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与同质特征,并且正从系统协同发展、空间协同发展和时间协同发展三个方面,积极全面地实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和策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战略环境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战略目标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战略手段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战略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策略原则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内容丰富、涉及深广,最主要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和平与发展论;现代化建设中心论;改革创新论;质量建设论;协调发展论和中国特色论。邓小平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形成的,它的本质特征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实行科教兴国,以达到推进社会各个领域及其不同层面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于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保卫和平力量的增长 ,70年代末 ,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主题。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在较长时间内有可能不发生世界大战等一系列新判断 ,纠正了以我为中心的世界革命斗争论 ,提出由我做表率的世界和平发展论。据此 ,他为我国重新确定了以十个“不”、十个“互”、十个“和”为要点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和平崛起"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做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抉择。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要求和保证;"和平"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表明中国"和平崛起"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经济力量的凯旋——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均势下的大国和平崛起,世界权力和平转移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定律;核均势下的中关战略竞争,中在最低限度的确保相互摧毁的战略稳定之下,经济力量作为居于主宰地位的地缘政治因素具有终极决定作用;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不可避免地促使中美力量目趋平衡,即中国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视野下的海洋权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和平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表明“和平发展”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在“和平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海洋成为推动和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我国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在受到严重的侵害,海上形势严峻,大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把海洋强国作为“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洋开发;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海洋权益纠纷;和平强军,加强海军建设,增强军事威慑力量。  相似文献   

9.
世界和平问题是每一个关注国际政治的作者都要涉及的问题。追溯和平问题的源与流 ,康德和威尔逊是两位典型代表。本文拟从人性论、战争观、实现永久和平的方式、现实性程度等多个角度出发 ,对二者的“和平观”进行比较 ,从而对二者的思想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更加认清把一国政制与和平与否关联起来的观点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史少博在《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为防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误读,需要辨明“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与“物本”、“神本”相对立,都凸显人的主体性,都以人为目的。二者的区别点在于:“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抽象的人,而“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民的利益;“人本主义”只是以人为目的,而“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主要内容,以城乡平衡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农村是一种新提法,它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的简练表述.和谐农村的伦理内涵和伦理意义十分丰富.挖掘和谐农村的伦理思想,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浅析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又充满矛盾、相互斗争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日益尖锐的矛盾的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根本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经过数十年世界性轰轰烈烈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教育以后,今天,人类仍然面对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沉重灾难,究其原因,与把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当成一个方法论问题去研究和解决有很大关系。人类当前所遇到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同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实践科学发展观,其核心也都是世界观问题。这些理念和行动纲领的实践,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让科学发展观进教学课堂、入师生头脑是每个高校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所谓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现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针对的是片面的"增长发展观"。新社会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既是"历史再现",又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重建"。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且共同遵守的信念、理论和方式。这一新范式的确立,有其生存论、伦理观及动力基础,"以人为本"是其生存论的基础,"和谐社会"是其伦理观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其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二者是内在统一的。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中去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更深刻地明确其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世界现代发展观演进的历程,彰显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通过科学发展观在国家层面的主要体现,彰显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新;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发展的六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将科学发展观用于人的发展研究,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人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体现。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协调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关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协调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