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闭保守热衷仕途--湖湘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湖湘学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湖湘学派的研究者大都只以狭义的湖湘学派为范围,而忽视了对广义的湖湘学派的研究。文章认为。广义的湖湘学派包括湖湘学派所开创的整个湖南文化传统,它以非正宗、非异端的学术倾向为突出特征,主要内容表现为重感性、重经验的心性体系;重实用、重实际的“经世致用”学风;以及关心民众、关心国事的民本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文章最后指出:湖湘学派及其所创立的湖湘文化传统,不仅影响了湖南的学风,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湖湘学派主要从四个方面批判佛学:一是批判佛教视天地万物为“空幻”的思想,二是批判佛教“万法皆心”的思想,三是批判佛学心与理分离的思想,四是批判佛教的禁欲主义。与此同时,湖湘学派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学的影响。他们虽然批判佛教,却与寺僧来往密切。“性本论”是胡宏在《知言》一书中重点阐述的思想,也是胡氏父子以及湖湘学派哲学思想的基石,这个思想基石也与佛教有复杂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湖南地区的重要理学派别。从其创始人胡安国 ,中经五峰胡宏、南轩张、胡大时等 ,直至 12 78年南宋灭亡为止 ,表现为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体看来 ,性本论是其理论基础 ,“春秋大义”是其坚守的一贯原则 ,经世致用是其一贯的学风。湖湘学派在湖南地区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南宋湖湘学派的学术思想对其文学思想有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湖湘学派情性观、“涵养”,“玩味”的功夫论、经世致用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湘籍革命史人物群体产生的原因是一个多维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包含两个因素:一是环境与传统的影响。特定的地域环境,湖湘文化的熏陶,湘籍人才之间互相帮带、扶植和举荐,湖南人行为形象的霸蛮勇武与愚忠;二是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湖南工人阶级队伍的产生和壮大,湖南工农运动的发展,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带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碧泉、隐山是核心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湘学的真正诞生地。以心性修养为基础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核心湖湘文化 ,其真正的源头就是胡安国父子所开创的湖湘学派。胡安国父子于南宋建炎三年 (112 9)冬来到湘潭碧泉 ,精研理学 ,讲学授徒 ,创立湖湘学派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并改变了湘潭和湖南的闭锢风气 ,为湖南地区近世人才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也创造了人才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舆论奖励条件。湖南地区重视人才风气的形成 ,胡安国父子是始作俑者。湘潭碧泉和隐山也就因此成了湖湘核心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史中占有首当其冲和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湖湘学派和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中两颗灿烂耀目的明珠,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朱汉民先生所著《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一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考察了它的学术成就及其特色;南宋时期湖湘学派与湖南书院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过程;湖湘学派和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对于独具特色的湖湘学风的形成和发扬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朱著切入湖湘文化发展史上这一较为丰富的断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0.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湖南地区的重要理学派别。从其创始人胡安国,中经五峰胡宏、南轩张械、胡大时等,直至1278年南宋灭亡为止,表现为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体看来,性本论是其理论基础,"春秋大义"是其坚守的一贯原则,经世致用是其一贯的学风。湖湘学派在湖南地区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朱汉民:男,1954年生,湖南邵阳市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遴选为部、校两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美国中央康州州立大学、美国精神心理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湖湘学派源流》、《中国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主编之一)、《儒家人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传统文化源头。青年毛泽东求学工作于湖南,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特别是受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经世致用治学精神和湖南第一师范“实事求是”的人才培养要旨影响。毛泽东在革命的求索中把“实事求是”发展化用为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3.
湖南人的“独立之根性”是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一种人格化表现。这种“独立之根性”使以政治为本位、以“经世致用”与“原道”作为人生的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的湖湘士人特别重志节,特别重独辟蹊径,特别重天下苍生,特别重“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而表现出一种“宏识孤怀”、“敢为天下先”的“原道”的襟怀,乃至“殉道”的英雄气。五四时期的湖南报人,在特有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最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独立之根性”,最充分地表现了一种探索大本大源的血性、刚性和智性。具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一是独辟蹊径的求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的二重性决定其对湖南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从正面看,湖湘文化中富于求新求变的变革精神、海纳百川的会通精神和磅礴大气是企业家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战略眼光的深层文化基础.当然,湖湘文化所导致的湖湘人大气与狭隘并存的二重处世风格、泛政治化倾向和双重功利原则,也在客观上对湖南企业家的成长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当今许多区域文化研究都是基于"文化自觉"而展开.但近20年来,学界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有渐被模糊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应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研究领域上将其分为"湖湘学派"、"湖湘精神"与"湖南文化",并在深化研究的同时,去除某些庸俗因素,使其精神内化为湖南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湖湘文学,尤其是湖湘近代文学,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湖湘文化传统要素。孙海洋先生近年来在湖湘文学研究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先后主持和完成了“社会转型中的湖南近代文学”和“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作家流派研究”两大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最近又著成《湖南近代文学》一书,并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对湖湘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段历史作了全面总结,从而为湖湘地域文学的研究添加了浓郁而厚实的一笔。《湖南近代文学》对自19世纪初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文学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差可称之…  相似文献   

17.
湖南维新运动的兴与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 ,湖南作为中国戊戌维新运动的重镇而受到举世瞩目。时人称颂“振支那者惟湖南”、“可仁可侠者惟湖南”,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湖南维新运动的兴盛令人注目 ,而它的衰落却又比戊戌政变早到两个月 ,兴与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地域范围考察 ,前期各派势力的联手合作和后期新旧两派的分裂是运动兴与衰的表象原因 ,而湖湘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则是运动兴与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传统经济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之间具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哲学思想上: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有三,一是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二是以“特色论”、“两点论”和“重点论”三位一体的矛盾论学说;三是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唯物史观。表现在经济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浓重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变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他的“富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崇尚小而全的自然经济思维定势的变革,也是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表现在政治思想方面:邓小平的系统改革论,是对中国传统的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的国家统一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他的民主与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由于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在剧本创作中表现出“以刺世事”和“凭心而言”的审美倾向。湖南现代话剧作家关心时政、“以刺世事”的积极面世的创作倾向的形成得益于在湖南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新式教育和亲戚朋友爱国思想的熏陶;他们擅于捕捉生活中的浪漫与诗情的“凭心而言”创作姿态的形成则离不开孩提时在湖湘故土养成的“诗心”主体。历史的、民族的群体实践以及社会、文化的遗传因子对湖南剧作家审美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潜隐却是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本大源”是湖湘文化的传统,“原道”是湖湘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原道、卫道乃至殉道成为湖湘文化规约下湖南士人人生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毛泽东、蔡和森等灿若星河的一大批“五四”时期湖南有志青年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与他们在湖南的文化氛围里形成的“原道”精神密切相关。在“五四”时期短短的6年时间里,湖南社会经历了反袁、驱汤、驱傅、驱张,湖南自治运动,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反日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运动形成了湖南人一个探讨“大本大源”的“原道”过程,形成了一个历史的链条。而“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则成为这一历史转换、文化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成为这一代人才渡河之舟桥,冶炼之熔炉,砺剑之硎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