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某些植物词语在汉英语言文化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喻义、象征意义,这是由于使用汉英语言的民族所在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和人类文明的共性造成的。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思维方式、民族审美心理、民族文学传统、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同一植物喻体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虽然字面意义相同,但产生的文化意义却具有差异性,也就是文化喻义相异。而有些植物喻体在一种语言中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却缺乏任何联想,这就是零文化喻义。此外,汉英植物喻体也有民族的文化喻义。  相似文献   

2.
包立梅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69-170,174
通过汉英词语文化内涵的比较 ,阐述两种不同文化群体赋予词语的伴随意义、联想意义、感情色彩所引起的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及礼貌语运用上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这种比较对具有不同母语及文化背景的人们掌握运用该种语言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文化载体,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同样负载着文化信息.透过词语,尤其是文化词语,可以窥见一国民族文化的状况.词语的翻译策略有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但对于文化词语而言,异化翻译似乎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4.
翻译与文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翻译在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时,有两种文化取向:译语文化取向和源语文化取向。这两种文化取向各有优缺点。前者的优点是译语可接受性强,迎合了译语读者的文化心理,缺点是导致了源语文化亏损。后者则相反,它保留了源语词语的文化形象,但译语词语对读者产生陌生感。以源语文化取向翻译的词语要经过由陌生到接受和融化的过程。本文认为,翻译在选择文化取向时应考虑译语的可接受性和源语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动物词语在两种语言的成语、习语或谚语中的使用,阐明了动物词语所体现的特殊文化内涵及转换形式,简明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语言之间的共性是可译性的基础,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则是翻译的主要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要克服的实际上就是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在此通过剖析社会文化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分析了汉英句法特点及长句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一步阐述要做好长句翻译必须注重汉英两种语言的跨文化对比,合理地组织语言,以达到更好的译文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艳杰 《北方论丛》2002,(3):111-113
词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之一,能生动地反映社会以及民族生活的不同侧面.在不同的民族群体中,词汇所具有的意义能独特地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汉俄两个古老民族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世界语言中宝贵的一员.词语文化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比较汉俄两种语言中部分词语的文化差异,可以更深刻体会汉俄两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8.
变译理论下的汉英旅游翻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鸽 《中州学刊》2007,(5):247-248
汉英旅游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化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特别是汉英两种语言在旅游文体中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汉英旅游翻译的难度。变译理论的提出,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全译的翻译理念。变译理论中编译的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为汉英旅游翻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增文 《理论界》2007,(7):137-138
伴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是不同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必然会带来语言的相互借用。然而,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即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语言间的吸收同化功能差异主要受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心理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英语民族的“开放型”民族心理在语言上表现为主张语言上的“自由贸易”。而汉语民族由于受长期封建制度及闭关自守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保守型”民族心理。英汉两种语言在外来词上所表现的不同的吸收同化功能即是两种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外来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外来语的社会文化分析唐雪凝外来语,又称外来词(alienword)、借词(borrowin),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现代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曾指出:各族语言都是相互取长补短的,正像天然物体和人造...  相似文献   

11.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比探讨汉英两种语言数量隐喻构建机制.研究发现,汉英数量隐喻主要由基本隐喻构成.基本隐喻一方面基于体验共现,另一方面也是认知主体感知相通的结果.汉英民族相同的身体结构及相关体验的相似性导致汉英数量隐喻之间存在汇通,而两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决定其势必存有歧异.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比喻义的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和原始的认识方式,比喻义的产生过程是一种隐喻认知。汉语词语的比喻义中蕴涵了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比喻义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汉民族的生存生活状态给语言带来的影响。汉语词语的比喻义环环相扣,具有一种比喻化的表义程序,形成了一个类比性的隐喻框架和一套类比性的隐喻规则、隐喻模式,构成了一个无穷的隐喻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心理差异看汉英寒暄交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暄交谈指并非真正用来交换信息或意见,而只是为了创造气氛或保持社交接触的交流语。它传递的信息极微,却分布广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汉英寒暄交谈深层次上受制于东西方两种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方面探讨汉英寒暄交谈的差异,以窥文化对语言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滋生的土壤.语言中的文化信息是通过语词体现出来的.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有意译、直译、直译加注法和套用译语成语或习语.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根植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体系,它们之间的行文表达习惯存在明显差别.本文从汉英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入手,提出在汉译英过程中,进行语言对比分析,培养各种"翻译意识",以提高译者的素质和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一种语言系统中所有词语的汇集,退出历史舞台的词语并不是完全"消亡"或"死亡",而是在词汇系统中以"休眠"的形式存在。这些休眠词语是词汇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休眠词语在时间、范围以及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以及心理认知等是休眠词语激活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中英“死亡”委婉表达的异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委婉语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共存的现象。它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从宗教文化、民族情感和社会地位三个角度对中英“死亡”委婉表达方式异同的探讨分析,揭示了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曹润宇 《学术探索》2012,(4):152-154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具有浓厚封闭性的农业经济,而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兼具开放性和外向性的商品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两个不同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观察和研究中西文化思维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运用和处理两国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双语交融过程中词语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双语指的是个人或语言(方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①本文所说的双语主要指普通话和粤语,有时也涉及普通话和外语或其他方言。互.互不规范词语的产生,一般来说是言语交融的结果。因为言语交融过程中,词语会发生双向性的相互渗透作用。不过,作用力是不相等的。当方言比共同语更为活跃的时候,方言的作用力就会比共同语强。这时候,言语交融过程就会同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积极的,即共同语会大量吸收方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充实发展自己。二是消极的,即方言词语会“冲击”共同语词汇系统,使不规范(方言)词语不断涌…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及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翻译的可译性只是个限度的问题。本文作者在奈达翻译过程论述的基础上把原语文化语境分析和译入语文化语境分析引入到翻译过程中,从而使翻译过程细化,明确化。本文运用大量实例进一步探讨了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它的三个主要功能来实现可译度的提高:制约功能、解释功能以及补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