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极不平衡,而非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导致文化产品、文化价值观念流通的单向性,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以个体创造、个性化为特征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面对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入侵,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低碳经济、文化多样性的脚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福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其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传统文化产业实力并不匹配,未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权主体予以确权是制约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基于现实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属性、洛克的劳动学说及报偿理论,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权主体势在必行。但产权确认关乎产业发展与公平、正义,宜谨慎为之。除了考虑"实质贡献和传承"之外,还需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属性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面临着知名度低、艺术水平下滑、缺少资金、没有市场、传承艰难等困境。当代社会流行艺术的冲击、保护意识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化,是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缘化的原因。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培育策略,是一个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推近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应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加强传播和宣传体系的建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综合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寻求法律保障与政策扶植。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高度重视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过度依赖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新兴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整体规划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皖北地区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民间文化接班人青黄不接,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够等,都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本文将针对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宝贵资源;文化产业其生产的品牌产品及获得的经济效益,有许多是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而实现的。文化产业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赖以生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文化产业得以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刺激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文化市场的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中简称“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的整体开发中,不仅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找到了着力点,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在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产业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遗”保护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提升本国的文化竞争力的一项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是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研究所依托的主要学科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和方式是不同的。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价值的日益增加,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近年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境,存在着传统的民间艺人渐渐消失、传承人的年龄偏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法制保障、传承人缺乏自觉意识等诸多问题。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教育、人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人类学的文化传承视域下,应发挥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之中,借助现代教育唤醒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觉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张德江提出要深入研究"文化经济"与"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2002年 5月13日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着眼于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深刻阐述了文化与经济辩证关系和文化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精辟揭示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 张德江指出,经济、政治、文化是支撑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在新世纪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进行再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原因很多。他认为,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就在于聪明勤劳的浙江人所具有的自强不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变迁的“过渡性”形成“过渡状态”,从而完成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合理配置,构成了世界文化分布与呈现的图景。变迁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文化的接触与影响。不经过“过渡状态”的文化变迁是不真实和不可靠的。文化从个别现象上看,可能存在暴风骤雨式的变革;从全局角度看,循序渐进式的“过渡变迁”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中国"这一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以温瑞安为代表的马来西亚"华侨生",最早将其引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学人当推韦政通,将其发扬光大并成功运用于学术实践的实系傅伟勋教授,杜维明则是"文化中国"论说在英语世界的弘扬、宣传者;张岱年、方克立、郭齐勇、陈卫平、胡治洪等一批学者则是"文化中国"理念在国内学术界的提倡者.  相似文献   

16.
"文革"十年,广西文艺组织、作家、艺术家遭受了严重破坏和伤害.在这样的年代里仍有不少老一辈作者,如秦似、莎红、王一桃等,坚持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写出真实的现实和内心的真切情感."文革"后期的工农兵创作,虽然仍有一些"文革"痕迹较重的作品,但也有来自生活,坚持文艺规律创作的作品.它们是广西的"文革"后文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质疑、辨析了"文化侵略"论,肯定了西方近代在华文化活动的价值,文章的基本观点是:试图厘清文化侵略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并与是否存在思想文化之互动联在一起.近代西方在华的基督教文化活动不存在强制个人接受的问题,因此不属于文化侵略.真正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是与文化专制、文化强权连在一起的,文化侵略、文化殖民不过是将文化专制推广到异国而已,没有文化专制,就没有文化侵略与文化殖民.  相似文献   

18.
直面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詹姆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晚期的文化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创建了著名的文化乌托邦理论。虽然称之为“乌托邦”,但这一理论却与传统的乌托邦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不仅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处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一个意义抽象而广泛和具有综合性的概念。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出发,进行"文化战略"语境的思想认知阐释,并结合高等教育所担承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强调它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发挥的作用,同时就其文化引领功能的彰显和优势的发挥进行学理层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广场的兴建,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城市文化生活中最活跃的样式之一,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大众性、传承性、开放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发挥城市广场的文化效应,必须重视其文化的展示功能、调节功能和凝聚功能。提升城市广场的文化效应,取决于城市所在党委和政府对广场文化的关注与重视,需要党委和政府提升对广场文化的认识和理念,创新广场文化的运行机制、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