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民族"[m■ηg■lündüsüten]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与近当代中国历史和民族政治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近代蒙古地区,"民族"[ündüsüten]概念的流行和使用无疑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国内政治、汉人文化思想界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直接影响。蒙古民众和精英在传统的血统、部落、种族、宗教等概念的基础上逐渐接受了"民族"概念,并为传统的部落、部族赋予了新的意涵。本文通过系统考察蒙古地区近当代蒙古文文献与汉文文献记载,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民族"[ündüsüten]概念在近当代蒙古地区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叙述形式及其社会认同的多线性、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博爱社全称"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初创于1917年,是最早由内地广东一带迁港华人回民组合的民间社团之一.其时他们委身于殖民地之心苦,社名却不忘勇于首冠"中华"之豪义;虽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之冷峻,却并取"博学爱群"深义之时语.足见其时先辈们基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之良苦用心与中华伊斯兰智慧之高超与高明!  相似文献   

3.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真正意义上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来自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于广大的劳动者而言,小康就是能够过上一种温饱的生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无数普通老百姓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4.
locha,满语也写成lokcha、lochan、lucha、luchan,译为"罗刹",或者"罗叉"、"老枪"、"罗车"、"罗沙"、"罗叉"等;oros,又写成oroso,译为"鄂罗斯"、"俄罗斯""厄罗斯"、"阿罗斯"、"翰鲁思"或"兀鲁思"等。"locha"和"oros"都是对俄罗斯、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的称呼。"locha"一词借自于汉语,属于民间用语,在清初的官方史籍或者地方著述中时常出现。"oros"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官方史籍早有记载,当"俄罗斯"一词代表主权国家时,使用"oros"。  相似文献   

5.
韩源 《西部蒙古论坛》2023,(3):107-113+128
“卓斡思”一词见于明代所编《华夷译语》和《鞑靼译语》等用于蒙古语汉译的词汇典籍之中,汉译的辞书之中,其编者大多将之汉译为“钱”,该词即现代蒙古语中的“?oγos”。由于蒙古早期社会的贸易多以贵金属为媒介,且相关史料中也未见对“卓斡思”的记载,故可推断该词应是一个外来借词。元朝以后,交钞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而为了方便称呼,元朝官方和民间统一将交钞简称为“钞”。从“钞”和“卓斡思”两词的古音读法的比较及蒙古语的借词惯例来看,二者间应存在借用关系。时人应是在“钞”的基础上套用了蒙古语中表示复数的“s”,从而构成了“卓斡思”一词。该词的产生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元朝时多民族语言文化相互交融借用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者山田信夫先生认为,回鹘文买卖文书收付款语中的"bir agsüksüz"(一个不少)沿袭自敦煌汉文文书中的"一无悬欠".本文通过考证认为,不仅"bir agsüksüz"一个短语,而且它所在的整个句子的内容结构、语法与汉文同类文书中的有关句子都相似.它反映的是13-14世纪汉文买卖文书的格式和套语.汉文契约文书的格式、套语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悠久,曾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突厥、蒙古、通古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G·克劳森(G·Clauson)爵士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学家、突厥学家和蒙古学家.他生前著述甚多,并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少一流的经典之作.本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但鲜为中国学者所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突厥语诸族、蒙古语诸族和满洲—通古斯语诸族的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及其语言关系.本文分四个部分:一、引言;二、阿尔泰理论问题;三、史前时期;四、若干突厥、蒙古和通古斯语部落.其中第四部分占去本文一半的篇幅,内容涉及古代北方民族狄、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技、吐谷浑、宇文、奚、契丹、柔然和鞑靼.作者认为,除了令、突厥、铁勒、回纥毫无疑问是操突厥语以外,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拔和柔然也是操突厥语的部族;除吐谷浑所操语言不清楚外,宇文、奚、契丹肯定是讲蒙古语的部族;鞑靼原来是操突厥语的,在公元13世纪以前并不指蒙古人.本文的观点虽不能为我们全然接受,但很值得我国史家在探讨这一难题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回族经堂语中方位词"上"、语气助词"着"及倒序式的造词方式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与元明时期的"汉儿言语"存在着极为相似的情况。所谓"汉儿言语",是指由于受蒙古语言影响,在元代以元大都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汉语口语。从经堂语与元明"汉儿言语"语法形式的相似性方面,可以对其语言形成年代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
《金光明经》(Altun?nglüg yaruq yaltr?ql?k?trülm?sh nom iligi alt?nom bitig)是目前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最重要的一部回鹘佛教经典文献.此文献中出现的源于古代突厥语部落的词汇对突厥语词汇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提供珍贵的资料.而且,回鹘文《金光明经》中有好多古代阿拉伯语、波斯语、希腊语、汉语、藏语、吐火罗语和来源不明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对哈萨克语词汇研究、突厥民族语言词源研究以及古代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民族交流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材料证据.笔者从回鹘文《金光明经》中找出50个古突厥语固有词汇,举了文献中出现的例子,并将这些词汇与现代哈萨克语词汇的表示之义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大量蒙汉文基本蒙古史料和相关辞书的整理分析,将蒙古语中"回回"这一民族称谓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一方面考究了其本意本源,另一方面也纠正了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