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已经逐步成为了美国剧坛的领军人物。同时,随着他的戏剧创作手法日趋成熟,奥尼尔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然而,中国现代戏剧在20世纪20年代仍然处在"生长期",对国外剧作家关注的广泛度有限,而且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激化,以及现代戏剧发展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关系密切等因素,中国的戏剧工作者对国外剧作关注的焦点也主要集中在以易卜生戏剧为代表的社会问题剧上。因此,20年代的中国文坛对奥尼尔依然知之甚少。与此同时,对东方一直抱有深切向往的奥尼尔在1928年底开始了他的东方之行,作为对自己"终生理想"的一场实践。这次历时四个月的远游,不仅使奥尼尔个人受益良多,更重要的是对奥尼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悲剧对古希腊人精神上的重要意义 ,接着讨论现代社会中 ,奥尼尔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文章批驳了一些评论家的观点 ,并从奥尼尔在剧作中高扬的超出物质实利的梦想 ,以及其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为梦想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切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两个方面 ,肯定了他剧作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当代颇有影响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与存在主义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奥尼尔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视为悲剧性关系,他认为人类的信仰意志和理性主义精神因必然遭到现实的否定而归于空幻,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视为人类生存的必然矛盾,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人与自己的斗争。还对奥尼尔戏剧中与思想内容相联的艺术表现特征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名字之于美国现代戏剧,正如易卜生之于挪威,布莱希特之于德国一样,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而且同这些戏剧大师一样,奥尼尔的声誉也超越了国界。戏剧史家巴纳德·海威特认为奥尼尔是“世界剧坛的一位主要剧作家”;一部世界性的戏剧百科全书认为奥尼尔是“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享有历久不衰的声誉的作家”;然而当我们纵观奥尼尔一生创作的近五十部戏剧作品,似乎可以说,奥尼尔更无愧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杰出作家。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为美国戏剧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声誉,并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 在二十世纪之前,美国戏剧也一如美国小说,是遵循英国文学创作传统的。舞台上上演的,都是些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剧,以现实生活题材为内容的轻松闹剧,或以历史题材为  相似文献   

6.
震撼人心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蒋虹丁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188—1953)于1940年9月“带着血和泪”写了自传性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以下简称《旅程》),一向被美国国内外奥学者公认是奥尼尔本人、乃至整个美国戏剧史上的最高成就,美国各州经...  相似文献   

7.
描写人和自己的斗争,表现人的内在的心理上的命运是尤金·奥尼尔戏剧的重要主题。奥尼尔借鉴和吸收表现主义戏剧艺术,运用象征、面具、音响、舞台布景等诸多艺术手段具体地、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其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论奥尼尔戏剧人物的双重人格与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他提出的三重结构的人格学说深深影响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 ,奥尼尔在戏剧中尝试用多种形象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两个“自我” ,效果独特。从幽灵、面具、旁白、内心独白 ,甚至从两个演员扮演同一人物的两种人格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奥尼尔戏剧人物双重人格的特点 ,并指出人的内心矛盾和人格分裂是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是美国荣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位戏剧家,常被尊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的丰富的戏剧创作既表现了作家对人生极为严肃的探索,对世俗(包括流行戏剧)的鄙弃和鞭挞,同时,也反映出各种学说和哲学流派对奥尼尔的复杂的影响。评论界一致认为奥尼尔与尼采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具体表现如何?作为一个美国现代戏剧家的奥尼尔又为什么会受到尼采这个德国哲学家的影响?这些都还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研究奥尼尔思想的渊源,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分析他的剧本涵义,从而正确地介绍和评价奥尼尔剧作和戏剧理论,都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希望就教于各位行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戏剧大师擅长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手法来揭示美国 2 0世纪前半期人民的思想和冲突。其作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剧本自始至终都充斥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本文以奥尼尔的悲剧力作《榆树下的欲望》为例 ,旨在透视奥尼尔独特的悲观主义 ,即取精华于古希腊悲剧及弗洛依德无意识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的思想和创作明显受到世纪初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和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人类精神异化、对新大陆清教文化对人性的戕害持彻底批判态度.本文以《悲悼》作个案,研究了奥尼尔的现代悲剧意识的构成:现代的悲剧命运观、强烈的主体意识、彻底的人生悲剧感.  相似文献   

12.
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 ,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 :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13.
论曹禺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戏剧创作受西方戏剧的影响较深.他的现实主义观念与戏剧观比较接近易卜生、奥尼尔、契诃夫等西方剧作家.其中,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对悲剧观念的思索、对人类命运的追问,以及戏剧诗意化的表现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位戏剧大师的艺术作品,都因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洋溢着对人类理想的追求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曹禺与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冲突与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曹禺与外国戏剧家丰富深刻的联系中,奥尼尔是值得重视的。时过五十年之后,曹禺还说:“美国奥尼尔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剧作家。”奥尼尔作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以悲剧创作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的。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近五十部剧作,其中大多数是悲剧,曹禺的主要剧作也都如此。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1888—1953),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悲剧,揭示了一个时代美国人乃至全人类一种普遍的存在真实,因此,他超越时空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他及其剧作进行了包罗万象的阐发解释。他被看作现实主义者、表现主义者、自然主义者、精神分析者、神秘主义者、象征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等等。因此,奥尼尔是极其复杂的,所有这些特征融合表现在他的悲剧中,无法对他进行最终的界定。然而,剥开各种“主义”的迷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种种“梦幻”(或曰“幻想”)所“围困”的奥尼尔。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奥尼尔悲剧的“梦幻”主题,探索奥尼尔的人生观,并以此观照20世纪美国人的处境及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悲剧对古希腊人精神上的重要意义,接着讨论现代社会中,奥尼尔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文章批驳了一些评论家的观点,并从奥尼尔在剧作中高扬的超出物质实利的梦想,以及其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梦想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切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两个方面,肯定了他剧作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背景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因素无疑是犹太-基督教传统,奥尼尔的戏剧文学实际上也是这个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笔者从这一视角对奥尼尔最具有自传性的作品《漫长白天进入黑夜的旅程》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奥尼尔作为一个灵魂探索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奥尼尔戏剧是关于奉行个体主义的人的悲剧。古希腊悲剧中,悲剧英雄与人以外的力量进行抗争,而由此引发的失败和痛苦使悲剧英雄和观众意识到人自身的不足。恰是这一对人类不足的认识构成古希腊悲剧的高贵,即悲剧感。奥尼尔悲剧中,神与社会的力量被弱化至虚无,他专注于描述悲剧人物的失败和痛苦本身,使其因自恋而自怜。剧作家和悲剧人物所秉持的个体主义至上思想抑制了古希腊戏剧意义上的悲剧感的产生。在个体主义赋予的自由意志下,奥尼尔悲剧人物却依然为人的自我身份而困惑,并表现出与宗教、社会或他人的隔离与疏远。  相似文献   

20.
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总是处于依附男性的境地,这在女性主义觉醒的今天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奥尼尔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或罪恶或神经质或疯狂极端,因此被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是反女性的,可是细观奥尼尔的剧作,读者和观众不难发现他对女性的细腻关怀。从女权批评的角度入手,对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中女主人公爱碧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以期从新的视觉展示奥尼尔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并给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现代解读。这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