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缺氧程度与血清肾损伤指标水平的内在关系,从而为老年COPD患者肾损伤建立检测指标。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60例老年COPD患者,按照是否缺氧程度分为A、B两组,再按照缺氧程度进一步将B组分为B_1,B2和B3三个亚组,另选取40例年龄相仿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采血并检验血清微球蛋白(α_1-MG和β_2-MG)、血清胱抑素C(Cys-C)及肌酐(Scr)水平,观察各指标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OPD老年患者血清α_1-MG,β_2-MG,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差异显著(P0.05);B_1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A组,但两者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B2组α_1-MG,β_2-MG,Cys-C均高于B_1和A组(P0.05);B3组α_1-MG,β_2-MG,Cys-C均显著高于A组、B_1组、B2组(P0.05);各组间S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肾损伤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检验α_1-MG,β_2-MG,Cys-C对肾损伤程度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CD40L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共62例老年健康男性,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sCD40L、MMP-1的血清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类型。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SDP,FPG,TC,UA,sCD40L,M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2例中15例有斑块(25.8%),糖尿病组102中73例有斑块(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32.54,P〈0.05)。糖尿病组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不同,其动脉斑块检出率亦不同(X2=16.88。P〈0.05)。以颈动脉斑块分型与危险程度之间作秩相关分析,二者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Kendall’staub=0.521,P〈0.05),随着MMP-1水平及危险程度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类型亦增加。DM组患者外周血sCD40L与MMP-1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sCD40L和MMP-1水平的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而且使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变差,增加心血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8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比较,有高血压病史者分别占71.5%和45.3%(P〈0.05),有高血脂者分别占68.7%和42.2%(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配对组的3支病变比例分别为35.0%和12.5%(P〈0.05),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68.3%和55.8%(P〈0.05),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分别为15.0%和5.8%(P〈0.05)。两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较高,其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特点有别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比例和弥漫性病变血管比例高,血管受累支数多,在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檗碱联合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02例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功能衰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檗碱0.5g,每日3次,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h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尿mALB、尿β2-MG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还能减小血压变异、增大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血压负荷、一定程度的恢复血压昼夜节律,且降低尿mALB、β2-MG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联合洛汀新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有明显的肾保护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用洛汀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IGF-1与2型糖尿病肾病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10年7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24h)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59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EDM)组38例以及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CDM)组23例,测定并比较患者血清中C肽及IGF-1含量。结果SDM组、EDM组以及CDM组间IGF-1含量依次升高,C肽含量依次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2型糖尿病肾病的逐渐加重,患者血清IGF—1含量逐渐上升(χ2=10.384,P=0.031)。结论血清IGF-1含量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其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7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给予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8N,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动态血压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结果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24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及尿β2-MG明显减少(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仅有良好的平稳降压效果,而且对其肾功能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D40L的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sCD40L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共62例老年健康男性,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sCD40L的血清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厚度。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SDP、FPG、TC、UA、sCD40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2例中15例有斑块(25.8%),糖尿病组102例中73例有斑块(71.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在糖尿病组中以IMT为应变量,IMT与sCD40L独立相关(P〈0.05)。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分级越高,患者血清sCD40L水平越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浆sCD40L水平的增高,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扩大,是老年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期脑梗死(ACI)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结果(1)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ACI患者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大面积ACI患者显著高于小面积ACI患者(P〈0.01);恢复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阳性率(54.74%)显著低于血清h-FABP的阳性率(82.11%)(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一致性。③ACI急性期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显著升高,且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对诊断ACI并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具有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α(Lpα)、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关系.方法 测定检测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HCY、Lpα、CysC、hsCRP水平,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和临床蛋白尿(CP)组,统计各组UAER、HCY、Lpα、CysC、hsCRP水平;以120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结果 DM各组HCY、Lpα、CysC、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M各组间HCY、Lpα、CysC、hsCR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HCY、Lpα、CysC、hsCRP分别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645,0.578,0.681,0.693,P<0.05).结论 DM组患者血清 HCY、Lpα、CysC、hsCRP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与UAER一样,都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各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营养不良、多浆膜腔积液和心衰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探讨DN患者的血液透析指征,以选择最佳血液透析时机;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均重度营养不良,血肌肝(Scr)200~400umol/L,内生肌肝清除率(Ccr)血液透析20~40m1/min之间,透析组(n=26)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辅助血液透析,非透析组(n=30)仅内科综合治疗;结果透析组3M、6M后营养状况改善及明显改善、多浆膜腔积液和心衰缓解病例均优于非透析组,Ccr水平下降不明显。非透析组中Ccr水平下降<15m1/min7人,死亡2人;结论①重度营养不良、多浆膜腔积液和心衰为决定DN患者血液透析指征,不能过分依赖改Scr、Ccr水平。②提前血液透析可减慢DN走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正常人、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蛋白尿组)患者共120例研究对象的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分析其与HbA1c、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蛋白尿组两个亚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脂联素与HbA1c、尿微量白蛋白、hs-CRP正相关(F=6.29,P〈0.05)。结论脂联素、hs-CRP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二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肾病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糖水平与IL-6和TNF-α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初诊T2DM患者27例血糖控制良好(HbA1c〈7%)T2DM患者及2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的IL-6和TNF-α水平,同时监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体重指数(BMI)等。结果初诊T2DM组血清胰岛素、各炎症因子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糖控制良好T2DM组TNF-α和IL-6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IL-6和TNF-α与性别、BMI和空腹胰岛素等均不相关,但与空腹血糖(r=0.38,P=0.03)呈显著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19,P=0.04)。结论人类空腹血清IL-6和TNF-α水平在T2DM病人中明显升高,其与血糖浓度有关,与肥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分析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口腔牙周现况及外周血、龈沟液(GCF)炎性标识指标水平。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CHD患者47例,对照组入选同时间参加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老年人42倒。两组对象均接受了口腔牙周检查及外周血、GCF处炎性标识指标(IL-1β、IL-6、TNF-α和hs—CRP)检测。结果老年CHD组的牙周炎及牙周病患病率分别为53.19%(25例)和72.34%(34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例,27.65%,χ^2=6.59和10例,23.81%,χ^2=9.15;均P〈0.01)。老年CHD组的临床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牙齿填充指数及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P〈0.01);老年CHD组的外周血IL-1β、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CHD组的GCF处IL-1β、IL-6、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老年CHD患者口腔牙周卫生状况差,牙周疾病患病率增加,外周血及GCF处炎性标识指标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适宜的临床液体治疗方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盆腔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0ml/kg,B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5ml/kg,C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20ml/kg。所有患者输液20min开始硬膜外给药,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10~T12,研究结束后方可手术。记录输液前及输液60min内每隔5分钟的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数值。结果3组患者在输注复方乳酸钠后血液稀释度均有所变化(P〈0.05)。与A组相比,C组T45后的血液稀释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VP较基础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组的输液方案比较适宜,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EIF)与脑钠肽(BNP))、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8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BNP和CD62P,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BNP及CD62P则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BNP、CD62P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本溪市中心城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采集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CHD患病率为28.34%。女性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上升(P〈0.05)。吸烟、BMI≥24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伴有视网膜病变(DR)、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HD的患病率高于非上述情况者(P〈0.05)。结论增龄、病程增长、吸烟、BMI≥24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合并DR、DPN是糖尿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同时戒烟、减轻体重、低嘌呤饮食,积极治疗DR、DPN对预防CHD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老年IFG、IGT、T2D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FPG、TG、TC、HDL—C、LDL—C、HbA1c等,同时送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和CD62P。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舒张度(FMD)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度(NTG)。结果①T2DM组、IGT组、IFG组的FMD较NC组显著下降(P〈0.05),而T2DM组的NTG与IGT组、IFG、NC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②T2DM组、IGT组、IFG组的CD6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了,两者互相促进,在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共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加药物对社区人群糖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671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干预前、两年后、三年后,测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两年后观察人群的FBG、PBG和HOMAIR比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HOMAIR显著升高(P〈0.01);观察三年后较干预前所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三年后较两年后FBG、PBG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NS、HOMAIR、HOMAIS下降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加药物对社区人群糖代谢产生显著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30呼吸机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 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19例在30min~2小时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仅14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