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针对国债市场存在的不均衡性的表象 ,探讨了国债市场不均衡发展的功能定位原因、不均衡发展的直接后果及其现实催化剂 ,提出要均衡发展国债市场必须加强做市商的培育、优化国债结构、强化银行在国债市场的作用及统一国债市场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债市场还处在发育阶段,在发行规模和方式、持有者结构和期限结构、国债利率、流通市场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必须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债市场:适当控制发行规模、实行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改革、调整和优化国债的所有者结构和期限结构、进行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丰富国债交易市场格局、加强国债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国债市场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债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中悄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交易市场——国债回购市场。但是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显然还没有进入轨道,规模过小、分割现象严重,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国债回购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国债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应建立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促进国债市场的基准利率的形成,完善回购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市场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债规模的扩大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我们认为,我国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必须遵循审慎的原则在综合的考虑现行经济体制、资金供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国债市场功能1 完善国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国债收益率波动对于一国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2-2014年中美国债市场数据为样本,从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波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美国债收益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形态并不一致,中美国债收益率波动也具有各自特征;中美国债收益率对于美元指数变化的反应并不相同,当美元升值时,中美国债收益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性,而当美元贬值时,中美国债收益率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背离;中美国债收益率对于物价指数变动的反应相同,均与各自国内物价指数间呈现正向关系。基于此,论文从丰富国债交易品种、完善交易机制、发挥国债市场资金价格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厘清规划与市场在土地资源一级配置中的关系,从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入手,构建了制度成本的比较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制度管理土地资源一级配置的绩效。研究表明:与一般性资源相比,土地资源具有高外部性、不可逆性、异质性和用途专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完全的市场制、庇古逻辑和科斯逻辑因制度成本过大而失效;土地资源一级配置应该由规划制度来管理,它本质上是层级制、市场制和网状制等不同治理结构的结合,规划和市场并不是不可相容的对立面。为解决当前规划失效的困境,应当减少和优化层级制的作用,加强市场制和网状制的作用,约束政府干预、实行弹性规划和加强公众参与成为制度改进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和主体,国债市场监管机制影响着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完善的国债监管机制在于国债监管机制模式的选择与创新,在明确我国国债市场主体的基础上,完善立法、完善监管体系,使国债市场真正成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1996年是“九五”计划第一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市场在这一年也进发出勃勃生机。无论是国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还是从品种、交易量来看都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政府加快国债市场化的决心和行动,对国债市场中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基准利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速度的加快,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成为一个令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债利率充当基准利率的客观机理分析了国债市场利率成为利率市场化中最佳基准利率的必然性,指出目前我国国债利率具备了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条件,但国债利率要真正成为基准利率,还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国债一级市场;逐步推出国债创新产品,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国债发行计划性和透明性;扩大一级交易商参与主体等,以实现国债利率的基准化和市场化,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二级市场 ,与国债一级市场互为依存。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债一级市场的增发空间。长期以来 ,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滞后于一级市场 ,市场分割的存在致使二级市场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考察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减少城投债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2014~2016年新发城投债中7年期公司债为样本,将政府财政及债券等个体因素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宏观因素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中国不同行政级别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债券个体因素对县、市和省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均有显著影响,宏观因素的影响随城投公司所属行政级别升高而升高;地方政府财政因素对各行政级别的影响方向相同,由于城投公司资质存在差异,政府财政因素对低行政级别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不同行政级别下,各类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略有不同,城投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与评级情况和发行规模都呈负向关系,系数绝对值随行政级别的升高而降低,企业自身财务因素影响并不显著。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使城投公司融资成本降低,投资者在投资前利用多种指标估算债券发行信用利差,城投公司也要注意合理设计发债规模,使自身融资成本达到最低,监管机构加强对低行政级别城投公司债券发行的监管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引导,以此促进解决城投债问题和推动城投债公司合理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公债立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于2009年发行2000亿元地方公债,结束了学术界是否应当允许发行地方公债的论争。但此次地方公债发行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少公债法律规范。因此,有必要制定有关地方公债方面的法律规范,以规范地方公债的发行、流通、转让、还本付息以及资金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并将国债投资的重心转移到通过投资乘数的效应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之上。  相似文献   

14.
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由严格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已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在核准制下企业债券发债规模是由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融资需求确定的。文章从影响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两个因素的分析出发,通过整合信用风险度量中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模型构建算法,对2007年我国适合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的发债规模进行了测算,为核准制下的发债规模审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动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2002年至2004年间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行可转债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后门融资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行为,通过大额筹资有利于上市公司控制权益最大化,标的股票低迷的价格表现是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热衷于发行可转债的原因所在;同时,诱导性的政府政策进一步促成了近年来可转债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推进我国巨灾债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巨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的潜在压力巨大,推进巨灾债券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具体操作环境下,开展巨灾债券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市场、技术、法律监管、税收等。因此,"营造环境、建立指数体系、做好发行试点、稳步推进",是我国发展巨灾债券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债券近几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债券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化,总体趋向一个良性的状态。政府债券的本质是政府通过公共经济政策之手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50年长期国债的发行备受市场瞩目,这是一个跨经济周期的期限最长的国债类型,它在深化债券市场建设、完善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和长期定价基准方面对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投资者风险和需求单一问题上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对此,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设想,希图使它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2011年间发行公司债的我国A股主板中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本文研究发现,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在公司债发行前一年和发行当年都有显著向上调整盈利的行为,且公司债发行主体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一定的选择。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在发行公司债前一年调增盈利的行为显著降低了公司债的实际发行利率,结果表明,我国公司债市场不能对公司债发行主体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的内在规定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有其可行性。发行地方公债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已经具备一定可行条件,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相关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市场体系改革的跟进,这些问题必将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北洋政府时期,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混战,财源枯竭,地方财政陷于困境。为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各地方政府除截留国税、增加苛捐杂税外,还募债以资挹注。这一时期江西、浙江等17省(区、市)发行的14 579.96万元地方公债中超过66%被用于军政费用,弥补财政不敷;其余债款则用于兴办实业、筑路修桥、赈灾善后和整理金融,对发展地方事业、稳定地方金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