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以粮食核心区河南农户为例,对其外出务工户粮作经营决策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外出务工户与非外出务工户家庭资产结构差异集中体现在物质资产上,对于外出务工户有随其外出参与度的提高,总体呈现出人力资产水平较高而物质资产水平较低的特性;②外出务工户一般采取"亦工亦农"的方式,由此在劳动时间配置、营粮规模与结构、营粮投入上随其外出务工参与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决策差异;③不同外出务工户在粮作经营上劳动与资金的非均衡投入产生了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并最终引致综合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早籼稻积压是我国南方各省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焦点。把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型调整为“粮——经——饲” 三元型,是南方各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玉米是优良的饲料作物兼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南方畜牧业的发展,南方从我国北方调进大量的玉米作为饲  相似文献   

3.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当前我国不仅面临着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不优,农业科技创新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的瓶颈,也有极端天气频发、突发事件增多,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支持政策的协调性、精准性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藏粮于地”关键在地,核心是产能;“藏粮于技”关键在技,核心是种业。为此,应坚持用养结合,夯实耕地基础地力;坚持目标导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精准施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4.
6窝74头荣昌纯种哺乳仔猪,以窝为单位随机分为两组,20—60日龄分别饲喂同配方、不同加工处理(制粒、膨化)的两种日粮,测定乳猪的增重、料耗、鲜粪中大肠杆菌数、乳猪腹泻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膨化饲料提高了饲料进食量2.56%(P>0.05)、日增重18.30%(P<0.01),改善了饲料报酬13.39%(P<0.05);鲜粪中大肠杆菌数:20日龄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膨化料组较制粒组降低43.90%(P<0.01);制粒腹泻发生78头次,而膨化组发生17头次。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出土唐前期给粮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前期给粮帐文书进行了复原,探讨了文书的登录格式,进而剖析了其写作年代、给粮标准、文书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批文书写于唐贞观至高宗时期.依据其登录格式内容的不同,给粮帐可以分为给粮三月帐和一月帐两类,前者应是应支登录帐簿或申报帐簿,后者应是支给登录帐簿.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户种粮行为决策的分析框架,基于江苏省621户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值选择模型和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考察粮地租金变动对粮食种植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粮地租金上涨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的概率增强,其中农户在粮食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该影响存在负向调节作用;种粮面积的缩减最终体现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的下降,其中农户前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该影响有约束作用。这表明,短期内粮食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与粮食经营规模对“去粮化”趋势存在抵挡作用,下一步要通过推动粮地租金理性化、市场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对规模种粮户的支持政策,防止短期“非粮化”压力转变为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7.
斤粮成本逆控管理是依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以科学预测农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倒推出斤粮目标成本,在各项生产经营费用发生以前和斤粮成本形成的各阶段,对各种影响斤粮成本的因素和条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施斤粮成本逆控管理对于农业商品生产者适应市场化新形势,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意义重大.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和普及斤粮成本逆控管理,是我国农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一条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8.
试论红军长征期间的筹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期间,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当时面临的粮食问题的基础上,对当时实行的筹粮政策,即购买或物物交换、没收征发地主土豪及反动分子的物品、“留条借粮”或“留牌借粮”三种方式的实施及效果加以考察,来探索红军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在农地流转后出现了普遍的非粮化现象,本文基于社会理性选择理论和实地调研方法对小业主非粮化行为选择特性进行了假设,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据此,确定了小业主非粮化行为选择特性是由自身情况、环境情况、对经营方式的综合评价等三个维度构成,并从识别和科学引导行为选择、协同和嵌入价格比照激励以及多元规制和农产品生产结构协同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原本口头性很强的佛经文献传入中原后,慢慢变得“文雅”,经中原传入回鹘社会,这些书面性很强的佛经文献在回鹘口头传统的消融力下又向自然、质朴的口头程式特征回归.文章通过回鹘文本与汉文底本的《金光明经·舍身饲虎品》的口头程式特征进行对比,来探讨汉地佛教传入回鹘社会后的变化,展示古代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基于诺罗夫局部调整模型,采用1991-2002年浙江省10个地市的"时序--截面"数据,就粮食政策改革进程中浙江早稻、晚稻、大麦、小麦、棉花和油菜籽等六种农作物生产对产品价格、经营风险和粮食收购定额等因素的反应程度予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政策改革进程中农业生产者表现出相当的经济理性,产品价格对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生产者行为对经营风险呈现显著的厌恶性反应.不断减少粮食定购尤其是2001年取消定购已对浙江粮食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有助于棉花和油菜籽种植规模的扩大.此外,产品比价的变化也明显地影响作物种植关系,早稻与晚稻呈现较强的互促关系,油菜籽价格的提高将会减少大麦及小麦面积,棉花生产对稻谷价格提高呈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工业发展及工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力不适应 ,工业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工业节水投入及措施滞后等问题突出。应实施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节水新技术、增加节水投入、完善水资源价格体系等全方位解决水问题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与河北省农业结构多样性变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农业结构指数结合比重法 ,比较分析了广东与河北两省 1 981年到 2 0 0 2年在农业总产值结构、作物类型结构、粮食作物结构、经济作物结构多样性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1 )在农业总产值结构上 ,南北两省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农业比重显著下降 ,河北的牧业比重显著提高 ,广东的渔业和牧业比重显著提高。 (2 )在 2 2年间 ,南北两省在作物类型的变化上都在向多元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是粮食作物面积的比重显著下降 ,蔬菜、瓜类、饲料等其他类作物面积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3 )广东粮食作物结构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主要是占绝对优势的稻谷比重有所下降 ;河北粮食作物结构有向单一化发展的趋势 ,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的面积比重明显提高。 (4 )南北两省的经济作物结构都在向单一化和非均匀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都是油料作物在经济作物中的面积比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新疆水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与结构性缺水并存,产业用水结构不合理与低效利用同时存在,过度开发与生态环境需水严重不足,已成为当前制约新疆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该文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控制农业种植规模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构建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战略转移,实现产业用水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水足迹动态演变及分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方法构建粮食生产水资源匹配指数,从用水总量、来源结构和粮水匹配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粮食生产用水的动态演变特征,并采用LMDI模型将粮食生产用水变动分解为9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水足迹变动经历小幅下降——快速回升——企稳上升三个阶段,粮水匹配度较差且矛盾趋于激化。从分解效应看,三产结构调整和节水技术进步是减少粮食生产用水的主要因素,但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用水效率改善未发挥预期节水效果,粮水匹配关系恶化、水土资源贫乏及二者匹配度较差均不利于缓解农业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16.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内外粮食产业化经营动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就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与政策取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南近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商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贵浩 《南都学坛》2005,25(3):35-39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至今一直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商品输入和原料掠夺的加强及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促使经济作物商品化,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河南农业经济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发展轨道,但是这个发展是不正常的,带给农民的痛苦也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打造环渤海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辐射和带动全国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价值以及当前京津冀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水平分工是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河北省优质要素持续流出和京津冀区域产业垂直分工格局是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两大困难。建议通过改革京津冀“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谋划建设若干高端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等措施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河北省2000—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8.0软件分析工具,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其三大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表明: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影响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河北省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贡献不足;河北省职业教育与三大产业发展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因此,必须进行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河北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并引领河北省经济产业发展;三要深化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