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十五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产证分析,阐述了近代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即:1.粮食作物生产总量持续增长;2.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美丽的高产作物播面积增长迅速;3.传统蚕丝生产转而复兴;4.经济作物,无论在播种面积还是在种植区域方面,均有前所未有扩展。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与动力,如在外力的推动下,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民族工商业的初步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指出:生产结构的这种变化,对农民来说生产中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各类生产间相互替代的程度更强了,较之相对封闭的传统自给自足性生产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
孙居祥 《小康生活》2000,(11):10-11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由传统的二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向三元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转变,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战略性举措。因此.如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做到增产又增收,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铜山县何桥镇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符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着力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全镇芦笋发展迅速,经济作物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粮经比例将由上年的4:6调整为3:7;多种经营产值增长28%,预计全年畜牧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由上年的51%提高到70%。  相似文献   

4.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是新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该文从历史和空间地域的角度,以种植面积的数据为基础,采用结构相似系数动态地分析出新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棉花产业已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林果业发展前景广阔,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蔬菜产业的发展还不清晰,实力还很弱;其他作物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业布局的协调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西部地区农业是在全国产业结构中构成比重最高、农村劳动力最集中的地区,但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西部地区还必须重视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主要分析影响西部地区农业布局的因素,重点探讨如何根据西部地区比较经济优势逐步理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作物的比例关系,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优化与农业开发的协调发展,并指出西部地区在农业优化布局中应加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个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刻画要素替代,特别是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本文探究不同坡度和不同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耕地中坡耕地比例高的地区,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生产中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考虑到经济作物相对高效,这会导致总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年湖北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PSM和GPSM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比土地未流转更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0.78个单位,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分别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2和0.64个单位;土地转入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2.69和0.57个单位,且水田对不同类型作物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最大;由G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即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要高于土地流转面积增加的幅度,且水田转入面积的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最大.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大规模经营扶持力度,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协作发展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8年湖北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PSM和GPSM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比土地未流转更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0.78个单位,水田转入和旱地转入分别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1.02和0.64个单位;土地转入能分别降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成本2.69和0.57个单位,且水田对不同类型作物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最大;由GPSM估计可得,土地转入面积、水田转入面积和旱地转入面积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即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要高于土地流转面积增加的幅度,且水田转入面积的规模报酬递增的效应最大.基于此,政府应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大规模经营扶持力度,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协作发展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重心模型刻画了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同时通过耦合“经济 禀赋”重心的空间变动过程测度农业经济与禀赋结构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经济重心总体上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宏观态势,近四十年呈现出先向东后向西北的小幅度移动。(2)在农业要素禀赋结构重心方面,农业劳动力重心呈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点;农业资本重心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先西后东的移动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则有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农业劳均资本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的“逆S”型移动。(3)我国农业经济重心在东西方向上的移动更多是由劳动力重心移动所引起,农业资本重心的移动带动了农业经济重心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动。  相似文献   

10.
(四 )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八五”以来 ,农业继续得到发展 ,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在农业中 ,畜牧业、种植业份额下降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渔业的份额上升 ,林业的份额略有下降 ,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看 ,农业总产值在全国的比重下降 ,其中畜牧业、种植业下降 ,林业和渔业在全国比重稳步上升。从产业看 ,东南沿海种植业、畜牧业的优势在减弱 ,林业和渔业的优势在增强。从产品看 ,原来专门化系数已低于全国平均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提高了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减少和降低了粮食种植面积及其在农产品种植面积中的比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粮食种植面积及其比重会进一步减少和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对积极提高粮食单产和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在洞庭湖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4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1986--2008年洞庭湖区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将分别上升1.17%、0.83%和0.40%,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湖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经过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与过去相比在向合理化转换。第一次就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些省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一定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还很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也还比较低。落后的就业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农业垦殖是封建社会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成为统治者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焦点。环北部湾地区作为清朝前期广东的主要垦殖区,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本省主要的产粮区和输粮区。但盲目性的垦殖又给当地生态等带来一定破坏性影响。研究清代前期该地区的农业垦殖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农业结构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农业结构一资源环境复合系统指标体系,对西北地区农业结构效益与资源环境质量作了综合评价;引入农业结构与资源环境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二者协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和甘肃均属于轻度失调衰退类结构损益型区域,青海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结构滞后型区域,宁夏属于严重失调衰退类环境损益型区域,新疆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区域。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62个农业区域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年农业投入产出的截面数据,运用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图分析了江苏省农业产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借助GWR模型估计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农业生产要素弹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产出在整体和局部均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弹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即各要素弹性在不同区域间具有较大差异,苏南地区大多数区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劳动力和土地要素弹性较小,苏中地区大多区域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土地要素弹性为负或不显著,苏北地区大多数区域农业产出依靠劳动力要素投入,其次为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  相似文献   

17.
对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与评估,可为政府部门优化与调整产业发展、合理制定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运用突变级数法与离差最大化法构建农产品物流产业评估模型,并选取广东和山东两省20102014年相关数据对构建的评估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基础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当前制约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庞大的产业规模是现阶段支撑山东省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进的突变级数评估模型既克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又不失科学性和合理性,计算简单,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粮经饲种植结构与水资源承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相适应,由过去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已成为必然,本文在对河北省不同水平年农业供需水量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不同水平年粮、经、饲播种面积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