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碰撞促使中国人的语言和思想发生重大变化,eimi这个西方文化基因植入中国文化的有机体,促成了汉语"是"字从用做实义动词转化为以系动词用法为主的重大转变.本文依据明清天主教的相关文献,描绘西方文化基因"eimi"植入汉语母体以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近代的理性思维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当然,这种转变一直要到20世纪中国白话文运动以后才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2.
从同一到多元的历史轨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盎格鲁-撒克逊遵从理论"和"熔炉论"的背景、原因、内容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文章认为,美国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从强势文化到多元文化的转型.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源于二战以后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和民权运动,其主要表现为政府体制的多元、宗教的多元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台湾文化创意的兴起,标志着物质消费进入了一个文化消费的时代.商品不再只是单纯的使用价值,还具有一个符号的意义,同时越来越具有"文化"的意味.布袋戏、法蓝瓷等等,都是文化创意的产品,经过文化创意产业经纪人宣传以后发光发亮.  相似文献   

4.
红极一时的张艺谋电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关于张艺谋电影的论争既为这道风景线增添了颜色,更开启了关于张艺谋电影作为文化现象的探讨.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武器,解析了张艺谋电影所开创的文化"中间地带"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17-18世纪,中国的灿烂文化,曾使西方国家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17-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欧洲文化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建筑领域里,最典型的变化是欧洲在18世纪出现了"洛可可"艺术和自由布局的"自然风致园"英中式"园林.  相似文献   

6.
秦汉至魏晋,社会上流行的"仙人"形象都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的形象.这种观念来自先秦阴阳家的学说,是燕齐地区的区域宗教文化特征,其起源当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有关.由于秦始皇、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大力提倡,使这一区域宗教文化特征推广成为秦汉时期的主流宗教文化特征.随着修仙理论为早期道教所吸收、改造,至东晋以后,这种"仙人"观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与民主的关系的角度对民主发展道路作最一般考察和概括,政治民主化演进的基本路径无非这样两条: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文化一民主制度一民主政治"进路和以后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一民主文化一民主政治"进路.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只能遵循"民主制度一民主观念一民主政治"的路径演进.  相似文献   

8.
礼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是早期人类尊神祈福的宗教典礼,自西周以后逐渐成为国家统治的辅助工具,具有约束人们行为与思想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礼"的思想精华,尽管时代不同,内涵存在差异,但是传统文化之"礼"的精神,却是可以服务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建设目前已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但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多元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氛围相对过去不那么"纯粹"了.在当今的高校精神文化中,有三种力量不可忽视:社会主义大学的主流文化、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虽然所处的位置不同,影响也不一样,但都不能独尊或忽视.正确评价三种文化的现状及其影响,是搞好大学文化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哲学领域到文论领域,"才" 范畴经历了一个产生、逐步发展和深入演进的过程.魏晋以后,文论中的"才"范畴有两大发展方向,这与古人对"才"原始意义的两种理解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董必武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和司法的创立者之一,他认为旧司法人员在新中国从事司法工作,应当了解中国共产党新政权的法律、制度、政策以及背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进行思想改造。但思想改造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思想改造有两个检验标准,即实践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过董必武在对建国初期的法律制度的解释中,也存在种种简单化、理想化的色彩,这种理解体现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从他的"基础本体论"出发,接触到了"物化"问题.他通过对工具的深入思考,找到了现代技术迷失的根源--笛卡儿的主体哲学.他认为,近代主体哲学采取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的思维方式是"物化"的根源,现代技术和它的体现物--工具,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对词源学的探究,海德格尔引出了"座架"一词,从而把他的"物化"理论深入到了对现代生活的整体批判上."座架"的思考方式在当今已经统治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诗"与"思"才能摆脱"座架"的辖制.  相似文献   

13.
民权主义作为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其自身有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论述了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历史演进过程 ,将民权主义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 :民权主义初步形成阶段、民权主义深化阶段、民权主义新发展阶段。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阐述了每个阶段民权主义的内容特点以及从资产阶级民权主义向革命民权主义发展的过程 ,深刻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的诗思同源理论,意在把我们带向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在语言上取得一种经验,以便使终有一死的人重新在语言中诗意栖息。同时,二者的同源关系,使对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统一,体现了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古今先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虽为三个鼎立的价值系统,但均属“现代”思潮,三者在要不要实现现代化转型、要不要接纳现代性的认知上是共同的,在体现现代性的“当下性”、“世界性”、“个体性”与“世俗性”等四个重要向度上不难体会其共性;但三者对现代化道路的追寻、对现代性诉求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示为“保守的现代性诉求——儒家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温和的现代性诉求——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激进的现代性诉求——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等三种不同类型;还可从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坐标上分析三大思潮现代性诉求的区隔,文化保守主义是以“前现代”的美好凸现“现代”的弊端,激进主义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思路可视为现代性的创新、也可视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类心灵认识史上,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历来有一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观点,即人的思维离不开各自所掌握的自然语言,并以之为加工的直接对象和媒介。近几十年来,随着心灵哲学的迅猛发展与长足进步,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心灵尤其是思维的认识向精确化和具体化方向的迈进,上述观点受到挑战。美国哲学家J.福多明确提出思维语言假说,并在其后许多论著中加以阐发,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贵和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主导精神.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儒家贵和思想取消斗争与矛盾,缺乏发展观念,是封闭、消极和保守的调和主义与折中主义,在整体上是落后与腐朽的.这些评价都是失之偏颇的.在哲学的视野下,从本体论、辩证法、价值现、方法论等多维视角来深度解读儒家贵和思想,就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积极、合理的因素仍值得挖掘与发扬,我们应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并赋予其时代新义,创建新时代的和谐现.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 2 0年里 ,西方经济学界在经济政策、财富分配和扶贫政策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在分析这些分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分歧的本源 ,认为分歧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两类思维方式 (“政府思维方式”与“民众思维方式”)在看待经济问题的角度和理解问题框架的不同造成的。最终 ,本文将冲突与分歧的本源归结为 :聚合尺度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及对市场机制与能力理解的不同。只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分歧的本源 ,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 ,持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人是完全可能进行对话而非对抗的。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梁启超思想解放的实质是思想自由,他主张人民从旧的思想观念的柬缚中解放出来,从外在权威的压制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今日之我否定昔日之我,从自己以往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梁启超思想解放是与时俱进的.但梁启超思想解放的根本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他不懈追求的国家独立和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