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董必武在建国初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制建设的主张和思想 ,而这些主张和思想皆源于其“人民司法”的思想。通过分析董必武对“人民司法”思想内涵的论述、人民司法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贯彻人民司法思想的主要措施 ,可以得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奠定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董必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 ,重视法制建设 ,强调司法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强调加强立法工作 ,严格执行法律 ;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模范遵守法律 ;关心司法队伍的建设 ;阐明了党与法、党与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同志的法律思想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律教育、法学研究等诸方面,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董必武司法思想中关于司法独立的内容,以期对当前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孙中山先生的法律思想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在中国法制史上有重要地位。说明孙中山法律思想来源于他对政府与人民关系定位的构想,要“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主张将创制权与复决权给予人民;提出刑罚目的在于维持国权、保护公安,刑罚程度“以足调剂个人之利益与社会之利益之平为准”;确立近代中国司法体制的格局:废除刑讯,建立常任法官制、上诉制、律师制和辩护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执政党的基本功能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和政治社会化.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通过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录用和政治社会化等途径,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制度体现和机制保障,从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董必武法学思想的确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为新中国初期的法制建没作出奠基性贡献。其中强调司法工作重要、树立司法权威,法院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重视程序正义、促进司法公正,检察法院公安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制约,提高审判质量、杜绝冤假错案,培养法律工作干部、开展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观点,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视法律作用、没有法制不能成为一个国家,依法办事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观点,更为今天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在今天学习、继承和发扬董必武法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必武是新中国廉政建设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其廉政思想吸收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华民族儒家传统思想之精华。"性习于俭"、"俭以养廉"和"遵守法律"皆为他廉政建设的主要原则。董必武倡导的廉政建设坚持德育为首、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以及群众监督、依法办事等理念更是对当前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曾经十分注重我国的法制建设,他认为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是人民自己制定的,是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生产力的。他的宪法、刑法等法律思想非常丰富,特别是在刑事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有许多远见卓识的科学理论。本文就毛泽东同志有关刑法思想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从利益的内涵开始,分析了利益在政治中的作用,说明了中国人民正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历经曲折,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阐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显著标志,是党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引出了我国阶级阶层内部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揭示了新时期我国人民利益的表现形式及其时代特征,分析了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提出了代表人民利益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民司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厘清人民司法的理念和实践可提升人们对当代中国司法的理解。在梳理"人民司法"生成的理论渊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从权力的来源、目标和路径三个方面界定"人民司法"的概念。通过人民司法理念与中国传统司法理念、现代司法文化的关系来论证人民司法理念支撑当代中国司法理念和制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进式改革战略在这些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得益于其在战略实践中坚持了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体协调与局部推进的关系、新旧体制间的转换关系、体制改革与思想观念转变间的关系、对外交往与对内改革的关系等基本原则。实践证明 :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战略是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规律的较为成功的改革战略 ,是指导我国人民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是管仲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则,它的提出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修旧法”的核心内容是“尊王”,而“择其善者而业用之”的目的则是“图霸”。管仲在旧制度中寻求突破,而他成功的改革则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贾谊民族思想最突出的一点,是强烈的"尊王攘夷"意识。他提出的"三表"、"五饵"之术,是儒家传统的"修文德"、"来远人"、"怀柔"四夷的民族思想的应用,但其中也参杂了法家"术"的成分;董仲舒继承了汉初以来的"和亲"思想,并从大一统思想出发,提出"王者爱及四夷"的主张,但这并不等于各民族完全平等,华夷仍有亲疏贵贱之分,这是与他的阴阳五行说相辅相成的;何休主张的"夷狄进至于爵",其前提实际上就是"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又一次理论创新,它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属于唯物史观的范畴。所谓理论创新,主要是指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唯物史观理论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反映所形成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是思维的主体(人)的大脑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观点并不违背列宁的教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等学校教代会职权落实和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内部管理机制因素、外部体制环境因素、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和思想认识水平因素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坚持"主权在民",实现依法治校;二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规,三是提倡"人本主义"管理,改变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7.
殡葬改革是一项顺应历史潮流、利国利民、促进社会科学文明发展的有益举措。在火葬的推行过程当中,却有一些老年人“赶去”土葬,这种行为值得人们深思。社会总在阻力中前进发展,而综合考虑,多方面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发展成本,是社会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应该给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调和思想是李大钊早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并在十月革命后认定第三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明。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时代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太平天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家庭制度在太平天国颁发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其利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该文拟就男女平等的主张、婚姻制度的改革、严别男行女行、封建婚姻陈规陋习的"回归",这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旧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学校办学规模及教育体制。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国家迫在眉睫的一项教育改革内容,怎样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是当前学校体育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比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侧重论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