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是一种特殊的回译,这种源语文本并非存在的回译被称为“无根回译”.如果从接受理论角度对华裔美国小说《喜福会》的无根回译进行研究,就可以通过译本对比,解析不同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探讨译者针对不同的目标读者所进行的差异性关照.因此,将华裔美国文学的无根回译置于接受理论框架下,剖析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翻译主体、翻译对象等翻译要素对无根回译的影响,可以用来指导华裔美国文学的汉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很多.本文则从修辞学的角度予以讨论,通过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的方法,从话本小说对"头回"运用频率的统计计算、"头回"的结构形式类型的分析归纳、"头回"故事"发端语"类型的概括总结等三个角度切入,对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了话本小说"头回"在结构形式方面 的共时基本状态与历时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3.
对冰心诗歌创作的研究本无新意,但从译介学的角度对之加以论证的却不多见.本文在论述泰戈尔对冰心诗歌创作的影响实质上是郑译泰诗的影响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阅读郑译本<飞鸟集>对冰心诗歌形式内容和语言意象的影响,并探讨了阅读译诗建立起来的翻译文学概念对冰心后来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目的论角度谈汉语电影片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汉语电影片名英译的现状,并从目的论角度对此进行解读.译名频繁采用增补﹑删减﹑归纳和改译策略而很少使用直译策略,主要原因在于制片人追求商业利润的目的.本研究的启示是如果"叛逆"(如使用改译策略)能更好地实现译名的预期目的,"忠实"应当让位于"叛逆".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复译问题在译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然而,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探讨复译的原因,少有学者论述复译策略。本文拟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复译策略,并提出了三种复译策略;勘误性复译,构建性复译,及倾向性复译。  相似文献   

6.
相比古诗英译,许渊冲在宋词英译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学界对其宋词英译的研究亦相对有限。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从美学、翻译过程内部要素、翻译理论、语言学和其他视角等角度对许渊冲的宋词英译研究进行回顾。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以"三美论"指导的成果较多,研究对象较为狭窄,存在翻译理论套用之嫌,跨学科的研究不多。本文提出,今后学者可从文化翻译、实证研究、跨学科、译者改译等方面对许渊冲的宋词英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汉语电影片名英译的现状,并从目的论角度对此进行解读。译名频繁采用增补、删减、归纳和改译策略而很少使用直译策略,主要原因在于制片人追求商业利润的目的·本研究的启示是如果“叛逆”(如使用改译策略)能更好地实现译名的预期目的,“忠实”应当让住于“叛逆”。  相似文献   

8.
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输出重要性逐渐彰显的大环境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典籍英译的翻译方法,走出文本分析的局限,强调译本的整体传播效果。回顾了翻译学回归伦理探讨的历史,针对译本体例编排和异质转化两个方面,从翻译伦理角度评析近十年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突出翻译伦理在典籍英译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丰厚翻译”法对今后典籍英译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理论依据,从译诗语言、译诗形式、译诗词语、附翻译角度,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及英译本为文本素材,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研究了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对辛词英译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0.
《西风颂》自传入中国以来,其译本和相关的研究论文就在日益增多,以往的研究多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比利时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则为《西风颂》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让研究者着眼于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从文化的大关照下来分析其翻译。操纵理论让中国学者意识到“怎么译”并不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全部,翻译的背后包含着更深刻更宽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回译,可以直观地展现英汉两种语言结构与表达方式的异同,把握英汉互译的规律,有效地开展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对表情文本的译文的质量进行检测等。在教学中引进回译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宽传统翻译教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部分翻译理论文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翻译界主要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比较广泛地将语篇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译论研究。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分别将上述语言学理论对译论研究发展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国内语言学译论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健翻译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对高健翻译思想的理论构建进行探讨,提出高健翻译思想根植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译学一脉相承,体系完整,自成一家,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科技翻译特点,通过例证来寻找科技翻译的标准;并从科技翻译的角度来思考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科技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无标记性的人称回指手段包括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英语无标记的人称回指手段以代词为主,而汉语无标记性的回指手段是以零式代词为主,在转换话题、指称对象可及性弱、处理成本高、心理距离大等情况下,英语和汉语往往都采取名词回指的手段.标记性人称回指或出现的不合逻辑的现象通常表达特殊的语用含义,这种回指手段只能从语用的角度来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相似文献   

16.
法律术语是指在法律语境中表示相对单一概念的专门用语,具有准确性、专门性、单义性等特点。结合法律概念和型式分析,研究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在实践中的一词多译现象。基于自建语料库,对《物权法》及其三个英文译本进行检索,总结其中名词性术语英译的混乱程度,从词义和普通语法角度对一词多译现象进行分类,辨析一些典型的误译和错译。为减少一词多译带来的译文质量问题,从法律文本功能的角度分析法律语言的应然特点并梳理了一些法律翻译策略,总结了若干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技巧。译者应遵循一个总体原则"不要人为制造歧义,但要保持原文的歧义",具体有三种解决方案:改变源语、创造新词、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间接回指是语言学中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其中名词性间接回指属于典型间接回指.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名词性间接回指的语义关系以及制约因素,并从语篇受话者处理语篇的策略及其心理表征角度对其推理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惟真求实”是学术翻译的基本规范,学术翻译的文献回译能否遵循这一规范,则是判断一部译著学术质量的重要依据。以新版清史“编译丛刊”《清初扬州文化》为例,该书在人名回译、地名回译、书名回译、其他专名及数字回译、直接引文回译等方面均存在文献回译过程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值得学界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从语言修辞学的角度来进行讨论哈萨克民间祝词,并且对民间祝词的艺术价值、重点、特点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登鹳雀楼》的英译文已有不少版本,关于汉诗英译的标准也是见仁见智,现今对汉诗英译的评论多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将《登鹳雀楼》原文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的及物性分析,从而探讨汉诗英译的得失,并检验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