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 ,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 ,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 ,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 ,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 ,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 ,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 ,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 ,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 ,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在卢卡奇把"总体性"作为检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之后,总体性始终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和核心。总体性思想的产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理论的继承,是对第二国际、物化意识、实证主义的批判,是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回应。深入分析和研究总体性,对理解和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的“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入手,将“实践”确立为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基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绝对历史主义”,并在理论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实践观的话语转换。  相似文献   

4.
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客观性"的极端思考马克思哲学,得出"无主体"的社会结构观和历史过程论。这一结论将历史过程、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性及其能动活动,将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绝对对立起来,具有片面性,但也蕴含了合理性因素,它以鲜明的形式表明了历史观上的两种基本立场,以敏锐的视角关注世界观视域的主客体问题,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分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发展等问题研究的深入,马克思的实践观再次成为理论家们的热门课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开展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在国外,以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实践而著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则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对马克思的实践观作出了所谓的“现代解释”,并且自我标榜这种解释是忠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从理论上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解释”,正本清源,这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就其发展变化的主线而言,形成了苏俄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联系,还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面向新的世纪,建构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需要立足于实践、科学与哲学日益分化与整体化的历史进程,遵循在综合中发展的方法论原则,以揭示出一幅在整体上与局部上都远比过去更为清晰的世界图景,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以及哲学的历史超越。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专门的历史观理论体系,却不乏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历史价值论、历史认识论的真知灼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具有研究基点的多元性、研究视域的微观性、研究指向的学院性、研究路径的文化哲学性等学理特质.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学理特质的成因,在于其所处的理论环境和面对的社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哲学历史观变革的关键是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对以往哲学历史观超越的实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使历史第一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虚幻的主体性,使得历史观的时空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确立了历史的辩证决定论.马克思实践历史观在当代往往被误解为经济决定论,并受到了非决定论的强烈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罗莎·卢森堡做出了独创性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她运用总体性方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革新和丰富上.在她看来,马克思学说是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性体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最本质的核心是总体性历史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前提下,卢森堡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研究人的发展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动机,实现了社会历史观和主体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立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时俱进地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了光纤光栅激光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和信号的解调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LabView光纤传感检测系统。实验得出该传感检测系统成功解调传感器被测信号,系统噪声达10-6 pm/[KF(]Hz[KF)],动态范围达到了120 dB@100 Hz,线性度达到了0.999 9。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性能可靠,可对光纤光栅传感器信号进行实时的解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因果律与自然因果律不同,历史学中的"因"只起一种影响或促进作用。章学诚认为历史事实包括了"言"与"事"两部分,"事"的出现是英雄与时势的结合,"言"的产生是作者时代际遇和性情气质的结合。历史事件是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反应与选择。历史事件的因果解释由后视者来完成,因此历史不断地被改写。  相似文献   

14.
论唯物史观视阈下的波普尔历史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认为,历史的无规律性导致历史的不可预测性,"俄狄普斯效应"破坏了历史预测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假说演绎法"说明历史预测的不可能性。而在唯物史观看来:不能绝对化地理解唯物史观的预测功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必然的、确定的和可预测的,唯物史观既肯定主客体因素的相干性,又肯定社会预测的可能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内容,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必须重新加以审视。历史规律是否存在?历史规律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历史规律客观性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依据唯物史观,人们是在生活世界中、在亿万次实践活动中遭遇并意识到历史规律存在的。这是在本体论层面对历史规律存在的肯定。发现和表述这种规律,则是认识论层面的证明。历史规律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因此以人的实践意识为内在环节,所以不能抽象地说“历史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也不能抽象地谈论“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历史规律”。各种历史规律是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分析和理解综合的方法探讨章学诚对历史事实问题的看法,结论认为:史学家研究历史事实的基础是历史资料,历史资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考证以确保其真实性,与历史问题相关联的真实的历史资料形成历史证据,历史学家以历史证据为基点进行推论建立起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唯物史观的高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及其主要历史人物作出较为科学的评价,对所谓新历史观进行了回击。  相似文献   

19.
20.
重大历史事件的提出源于国家文艺创作政策,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内核。从历史文献学的视角来看,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形态表现为本源事件、衍生事件和文本事件。重大历史事件的衍生特征主要体现为本源事件的内容选择性、视角多样性、衍生多态性和历史叙事的结构层次性。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文献能产性,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历史主体的社会认可需要、纪念活动的客观物证需要和文艺创作的传奇叙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