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双关语是英文标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然而,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汉译带有双关语的标题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语境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译标题中双关语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英语双关语的汉译往往会遇到不可译的鸿沟,实践中即使偶有佳译也被认为是译者在灵感思维作用下的妙手偶得,因此难以上升到逻辑思维的层次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本文认为灵感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译者翻译时其大脑网络中的监控机制是处于自发状态还是自觉状态,而人类处理语言的神经机制都是采取激活扩散的基本模式,因此我们可以据此解释逻辑思维的神经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双关语的翻译,从而揭开创造性翻译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双关语的可译性问题一直是颇具争议的问题。国内外对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有过总结归纳和相关理论。而笔者从比较的视角,探讨汉英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首先对中英语音双关语进行辨析和分类,探讨了汉英双关语的基本结构模式,再尝试对双关语的可译性限度给出假定的分级,由此提出了对翻译实践的一些看法,即译者在实际翻译操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理论和实际的因素,避免主观随意性对译文的影响,以获得相对最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双关语是英文标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然而,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汉译带有双关语的标题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与人的认知分不开,而概念整合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方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和很好的理论基础。将概念整合等认知理论作为标题双关语汉译实践的一种指导理论,是一个探索翻译研究的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扩大和翻译的跨学科、跨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并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女性主义译者通过采取干预性的翻译策略和发掘被埋没的女性作品,颠覆语言中的父权意识,以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女性主义为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翻译标准和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提供了不同于传统译论的独特视角,为解构“不可译论”拓展了较大的研究空间.就双关语英汉互译而言,可以采取谐音补偿、形象替换和意义取舍等变通策略,变不可译为可译.  相似文献   

6.
在"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下,《牡丹亭》中的双关语是可译的。汪译《牡丹亭》双关的可译性限度达到了二个层次:"常译"和"非常译"。"常译"是汪榕培追求的最高翻译目标,着力点在于译出双关语的双重语境,最大程度地保留原作双关的修辞效果。如若不能,则是退而求其次:"非常译",即运用翻译补偿策略译出双关的隐含意义,弥补双关语翻译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而带来的翻译失真与缺损,取得了与原文大体相同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情况的译者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难点。翻译有两个涉及到译者能力的重要阶段,即理解与表达阶段。不少人撰文提出,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对本族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如果汉语写作能力已有相当水平,进行的又是英译汉的工作,这种提法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在中国现代翻译史和莎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梁实秋的译莎活动与胡适的影响密切相关.作为翻译赞助者,胡适积极倡导并且十分关注梁实秋译莎,主张译者以原语文化为依归,以异化策略为主进行翻译;胡适制订了详细的翻译计划,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指令;在译文文体的采纳与注释的使用等方面,两人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赞助者的翻译要求对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关语是中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对双关语的解释和翻译是解析文学作品的难点。从语用认知及关联理论分析了双关语的理解过程,并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双关语的三元翻译理论,提出双关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双重推理活动,是译者对双关语原话语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译语文化和译语读者期待的一个估计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双关语的语用解释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语是中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对双关语的解释和翻译是解析文学作品的难点.从语用认知及关联理论分析了双关语的理解过程,并从语用翻译的角度探讨了双关语的三元翻译理论,提出双关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双重推理活动,是译者对双关语原话语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译语文化和译语读者期待的一个估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双关语的翻译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关语是汉语和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由于两种语言中词语的含义的不对等及语言中词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在汉译中再现英文双关修辞的效果是很难的。这一困难反映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双关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着重探讨英语双关的认知解读机制,认为:认知语境在双关"显"、"隐"意义的甄别中起促进和引导作用;双关"显"、"隐"意义的确定受制于意义的关联性。英语双关的理解是一个分两步、第二步经历"显"、"隐"双重解读的序列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英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等翻译法将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建立在人类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双关语和部分结构双关语;变通对等法是通过创造双关语译为不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思想主题意义不大严肃的文字游戏类双关语。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和语言特点的双关语有时也可以通过语音、语义或形式手段译为类双关语,还可以通过释义、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偿。双关语的翻译还包括谐音法、省略法、移植法等。  相似文献   

14.
英汉双关可分为三类:透明型、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通过对这三类双关理解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双关理解的初始阶段主要受等级显著度原则的支配,而双关理解的语境整合阶段主要受关联原则的制约。换言之,双关意义的激活取决于各个意义的显性程度,而双关意义的选择则受制于各个意义的语境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家对英语双关 (pun)的长期研究认为,pun只存在于词语 (word)或词组(phrase)这一级别。通过与汉语中双关语的对比分析,借鉴汉语双关修辞手法应用范围的最新突破研究,认为pun(英语双关或一语多关 )也应是一种修辞格,其体现不局限于同音 (近音 )异义或同词多义这些手段,其他修辞格如暗喻、反语、象征也可被使用。根据研究提出把英语中pun的应用范围从语素、词、词组延伸到了句子、句群、语段以及语篇。  相似文献   

16.
幽默语言从其社会功能来看,它主要是能引人发笑,产生乐趣;从其语言特征来看,修辞格尤其是双关语常用于其中,而双关语又是其中最常见的。双关语是幽默的主要载体,许多幽默语言就是建立在这种双关语的基础上,因而往往令人费解,耐人寻味,喜剧效果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趣译双关     
趣味是双关语的精神。双关语的功用在于使文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翻译中对双关语的处理应注意突出其两层含义中的深层含义,以双关译双关是理想目标,前后对照法译双关可作为常用处理方法,对照包括形式上的呈现和语义上的契合。但也可降低难度系数,采用其他方式。首次提出“对照法译双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关"话语的突出特点是"一音/形二义"。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分析双关解读中的心理机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利用关联理论中的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两个重要概念,来考察英语双关所兼顾的双重含义被激活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双关解读的心理机制,并发现存在四种双关解读类型:一石两鸟型、花园路径型、化整为零型和跳出圈外型。  相似文献   

19.
双关语是修辞中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手法 ,了解并掌握它对我们的语言学习大有裨益。本文拟从三个角度探讨双关语的构成 ,即 :语音双关 ,语义双关和典故、成语双关  相似文献   

20.
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对广告中的双关语进行分析。双关语是电视广告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它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和比较固定的语义模式;电视观众通常依靠语境线索和广告商的明示手段激活心理图式,经过推理,理解这种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和语篇的目的所在。双关语的运用能很好地达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引发欲望,导致行动(AI-DA)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