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定无过错责任应当着重解决限额赔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中,责任人有无过错,于确定赔偿责任上应当有所区别,例如无过错的责任人应当承担限额赔偿责任,有过错的责任人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我国法规、规章中有了关于限额赔偿的规定,但与无过错责任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中,受害人能够证明责任人有过错的,应当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规定,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不能证明或者未证明责任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限额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婚姻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无效婚姻制度 ,这是婚姻家庭法领域的一项重大的进步。但我国目前的无效婚姻制度仍有不足之处 ,本文所述的无效婚姻过错赔偿责任就是其一。本文主要分析设立无效婚姻赔偿责任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构成无效婚姻过错赔偿责任的条件、损害赔偿的范围、无效婚姻过错赔偿责任与财产分割的关系和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善后期中的国家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中,危机善后管理与其它阶段同样重要.在政府应对危机过程中,因其过错或违法行为而造成社会或公众损失,应开展国家赔偿.这应是危机善后中的重要环节.但在此方面,目前我国危机应对中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待完善.从国际经验看,对危机应对中政府违法、过错导致损失进行赔偿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国家赔偿责任的豁免与限制,二是国家所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三是国家赔偿责任范围的扩展及国家赔偿理论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的危机应对中的国家赔偿责任应主要涵盖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违法行使或滥用行政紧急权力的赔偿责任;二是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赔偿责任;三是危机处置中的事实行为因过错而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其四是公有公共设施或技术性设施导致损害而引起的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4.
从虚假或不实验资报告的界定、注册会计师的主观过错、验资报告的正确使用、事务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顺序等方面讨论了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或不实验资报告应如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一验资赔偿诉讼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2009年2月10日的关俄卫星相撞事件,是有史以来首次完整卫星的在轨相撞,给《外空物体损害赔偿责任公约》的适用提供了一次机会。依据公约关于外层空间侵权的责任原则,首先需要分析当事方的过错,根据过错程度来确定责任。俄方的卫星属于报废卫星,而仍然长期占用轨道,没有进行报废处理。这可以认为是一种过错。关方规避不及时,也存在一定过错。结论是双方都应当承担责任,但以俄方为主。根据责任公约,赔偿应该以恢复原状为原则,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都应当赔偿。若相撞给第三国造成损害,美俄应负共同的赔偿责任。中国是航天大国,今后几年的航天发射活动日益频繁。本次关俄卫星相撞的责任问题对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诋毁商誉的侵权主体更加隐蔽、分散,且损害后果非常严重.侵害商誉权的结果往往具有不可逆性,且存在责任几率的问题.诋毁商誉的损害赔偿责任不仅要能够恢复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预防和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惩罚性赔偿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应参考侵权行为人过错的性质、程度和侵权行为的动机、手段、持续期间以及责任几率确定.  相似文献   

7.
家庭直接雇佣保姆和其构成劳务合同关系,保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雇佣家庭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保姆有过错的雇佣家庭可以向其追偿。从家政公司雇佣保姆的,保姆和家政公司是劳动关系,保姆和雇佣家庭是劳务关系。提供保姆服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仍然先由雇佣家庭承担赔偿责任,家政公司在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机场噪音损害赔偿立法对责任主体制度的建构存在严重缺漏,法规体系多重“防治”而疏忽“补偿”。机场噪音损害责任主体是机场噪音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从机场噪音产生的原因上探讨相关主体的赔偿责任是较为现实可行之道。航空公司应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赔偿责任,责任承担方式可通过其向机场缴纳的起降费中增加噪音防治费予以落实。机场应基于“过错推定原则”承担噪音损害赔偿责任,但因目前机场权属与管理的多样复杂性,具体的责任承担可具体分析。作为机场和周边建筑的规划方、建设方、环评方和审批方等相关部门单位,应依据“过错推定原则”对机场噪音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如侵权人就其所致的侵害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过错推定原则不同于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适用时,也应将其作为一项独立完整的原则来看待,除了应当注意举证责任倒置这项核心内容之外,还不能忽视该原则的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受害人或第三人有明显过错的,可以减轻经营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是对不动产权属法律关系实施确认的行政确认行为,这一认识为物权登记中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奠定了基础.登记机关承担国家赔偿责任时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国家赔偿主要发生在登记机关过错造成登记错误而致损失的情形.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登记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登记错误的产生,不同情况下,登记机构与相关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并不相同,责任承担应以过错程度为基础。在归责原则方面,虽仍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考虑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应采取过错推定的方式。对权利人受到的利益损失,应贯彻损失填补原则,使权利人得到完全赔偿。在赔偿费用的来源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相应的保险机制,对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责任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伤害事件,可以分为可防范的冲动性伤害行为和不可防范的冲动性伤害行为。精神病人伤害事件,并不是只要是在精神病院发生的,不管精神病院有无过错,都由精神病院承担赔偿责任,而应当由精神病院和监护人等分别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颁行实施以来,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原则确立并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运用。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把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界定为侵权责任更能反映离婚损害赔偿的本质。确定离婚损害赔偿侵权责任,应当丛行为违法性、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四个方面分析其构成要件。司法实践中,处理离婚损害赔偿纠纷还必须考虑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赔偿数额以及诉讼时效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法人作为有独立支配的财产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应具有什么样的损害赔偿责任,有待学术界进一步探讨。一、法人的侵权行为能力与法人的过错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6.
对垄断行为的同业受害者进行司法救济,是现代国家法治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我国垄断致损赔偿责任制度不论在理论上欠发达在实践中也缺乏运用。要改变这种状态,最为要紧的是必须结合我国司法现实的特征,明确垄断致损赔偿责任的法律属性,明晰我国垄断致损赔偿责任的权利主体范围,逐渐淡化“过错”原则在责任认定中的适用,提升赔偿的惩罚性,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由临床误诊引发的民事纠纷近年来增长较多,在法律评价上存在着损害赔偿的责任认定与范围确定问题。对江苏省法院在2016—2017年审结的该类案件的实证考察结果显示,对院方过错和责任的认定应在医疗鉴定结论的基础之上考虑案情,依照“合理人标准”确定院方过错与责任比例。在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时,以合理赔偿原则取代完全赔偿原则,适当限缩了损害赔偿的空间,防止损害赔偿规模的无限扩大。精神抚慰金数额的确定应将被害人所承受的痛苦与加害人过错置于与损害结果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计算上不应对抚慰金数额进行两次折减。  相似文献   

18.
网约车平台与传统平台相比,网约车平台与驾驶员、乘客之间法律关系更加紧密,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网约车平台公司与驾驶员之间、平台公司与乘客之间存在法律关系,网约车平台公司在各类型交通事故中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受害人为乘客时,平台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受害人为第三人时,若责任在网约私家车一方,平台公司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若责任在乘客一方,平台公司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当受害人为驾驶员时,平台公司应承担工伤赔偿或按照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赔偿。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7,(5):71-76
传统侵权法秉持加害人中心主义,倾向于个体行为自由之维护,因而以侵权行为为其核心,注重以过错之存在及其程度对加害人行为予以评断。近现代侵权法已转移至受害人中心主义,倾向于个体权益保护与救济,因而以损害事实为其核心,注重以损害之存在及其程度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由此,损害与赔偿成为侵权法上的两大关键词。损害是侵权责任成立之至关重要的条件,所谓过错、因果关系等因素皆可归入损害限定之内;而赔偿则是侵权责任承担之最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方式,旨在使受害人之状态恢复至侵权行为未发生时。损害的界定是侵权之诉的入口,其具体认定贯穿诉讼之整个过程,而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则是出口或完结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侵权责任始于损害,而终于赔偿。  相似文献   

20.
雇主代责任,即雇主就其雇员的职务行为对他人造成的损害所应负担赔偿的责任,是现代法律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各国规定各不相同,我国理论界也有很大的争议。从比较法上的考察以及对我国理论界两种代表性主张的评析,可以得出我国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应为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并且需要对过错推定原则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