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石器时代是一个思考与探索的时代,人类的思维水平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这三大原始崇拜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认识人类自身、探索宇宙奥秘和人类组织结构形式的伟大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2.
月神是古代两河流域自然神灵中的重要成员,月神崇拜是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中持久显著的文化现象;月神的神性、家谱、神庙、节日、祭礼、象征、神话和赞美诗等构成月神崇拜的完整系统,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古代自然崇拜发展充分和成熟的文化特征.古代两河流域月神崇拜的历史考察对揭示人类早期宗教自然崇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4.
尧舜对自然的崇拜贯穿在当时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整治之中,整个社会的有机运转体现了当时人民心向自然。自然是最原始、最纯粹、最基本的存在状态。分析尧舜的自然崇拜观,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将会对人类未来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自然”的含义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不断的变化发展的,是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息息相关的.自然在人类进步的过程当中几乎一直是扮演着一个“母亲的角色”:从早期的母性崇拜,到后来的机械二元论,再到当下的女性生态主人类历史的演进,俨然一部母性肉身之存在的史诗呈现.对此,诸多层面的关于“母性自然”的隐喻和解读,均体现了自然之肉身与人类生存利益之间的重要意义.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二者间的相生关系?怎样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谋求人类自身的文明发展?都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环节当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界能力的提高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古代 ,由于认识自然和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都极其有限 ,因而人类把自然界当作至高无上的神加以崇拜 ;近代以来 ,由于科学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人类试图把自然界当作一种异己和敌对的力量加以征服 ;从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 ,由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随之诞生了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诗经》自然审美研究天文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文”对象和现象的感知和关注是中华早期自然审美的重要内容 ,《诗经》则是有关中华早期自然审美的重要文本。《诗经》“天文”审美包括天空宏观整体、天空中日月星辰微观天体对象和阴晴风雨等自然气候现象三个层面。《诗经》文本显示 :春秋时代 ,中国人对“天文”自然对象、现象的关注和欣赏已很广泛、细腻和普遍 ,已经开始将自然对象、现象与人类社会生活相联系 ,自然审美已由生理快感入于心理快感 ,这一转化的关键环节是以“天命”观为代表的自然崇拜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8.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为了解决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属于精神活动领域.就内容而言,原始宗教信仰反映了人类关于自身生老病死及其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客观现象;就形式来说,原始宗教信仰显然是充满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处处体现出非科学的特征;至于性质,透过荒诞离奇的形式,原始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人类关于与生存问题有着直接关系的社会、自然环境客观因素的朴素科学认识.这样的认识同样适用于对自然崇拜的把握.只有那些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存于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才会进入到其信仰和崇拜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有生命的自然物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论彝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举凡山、川、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万物有灵”是彝族自然崇拜的主要观点。自然崇拜是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分析和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中充满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对唤醒现代人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黎族原始宗教信仰作为黎族人民精神家园的象征,在黎族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研究黎族必须着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内容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始性、习俗性和坚定的虔诚性;其形成原因有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化对黎族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环保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探索认识自然规律、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实现与自然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时间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态意识,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体现在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生产方式、丧葬习俗以及禁忌、节庆、乡规民约和习惯法等方面,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殖崇拜是在原始自然崇拜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人们崇拜自然界中某些物象的直接目的,无非就是希望获得一种强大的生殖能力,以满足人们对自身繁衍和种族兴旺的强烈愿望。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观念多以动植物为载体,并以一定的巫术仪式进行传达。树木便是这些载体当中的一种,因其强大的生殖力和生命力,在它身上承载了原始先民浓厚的生殖崇拜观念,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仍然广泛存在于民间传说与民俗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岩画作为流传至今的人类最早最辉煌的艺术遗产,也是远古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在我国岩画中,有很多有关原始宗教的题材,主要表现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岩画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已大致具备某些人为宗教的特质和要素,既高于一般意义的原始宗教又不能纳入到人为宗教的范畴,是介于原始宗教和人为宗教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属于变异原始宗教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域民族宗教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本是我国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在春秋时具有了哲学范畴的含义;在战国末期的政治形势下,阴阳五行由自然哲学转变为政治化的五德终始学说。政治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流行民间的自然崇拜、数术方技结合起来,它是以夸大、扭曲感性经验为特征的传统巫术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神学化的阴阳五行对中国秦汉以后两千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侵染上巫术色彩。  相似文献   

17.
论信仰的类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信仰对象的不同 ,信仰可分为三种类型。科学信仰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目的是求真 ;宗教信仰是对外在于人、高于人的上帝 (神 )的敬畏或者对”天国”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其目的是求善 ;政治信仰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建立一个尽可能让人人满意、人人满足的公正、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其目的是求实。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信仰往往相互交错 ,却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与自然的相处中,用"语言"这一特有的工具作用于人力难以征服的客体对象之上,并使其顺应主体的意志,显示出语言所具有的超越自然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因而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人类对语言的崇拜。语言崇拜缘起神的属性、神的代码。因为远古初民无法解释人与自然的不同,无法解释自然的许多现象,分不清思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异,经常把主观的心理活动当作客观事物的发展缘由,所以他们的思维带有泛化、混沌的特征,这时的语言符号也迥异于后来的理性化、逻辑化的语言,故而此时的语言成为人与神沟通的中介物。原始人类对语言的崇拜有其文化心理特征,他们给语言词句赋予了一种物质性的力量,是建构在情绪体验和运动知觉之上的,而且认为语言就是一种行为倾向,几乎具有与实在相等同的威力。所以,语言崇拜起因于人们相信语言具有一种超常的可以作用于人事活动的法力。直到现在,这种文化依然存在于人类的意识观念中。  相似文献   

19.
大明山龙母文化与华南族群的水神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母文化的实质是水神信仰。中国华南族群的水神信仰按发生时间先后大致分为:泛水神图腾信仰、龙母信仰、妈祖信仰等三种形态,其共同渊源应为壮族先民古越人信奉的水界之神图额。广西大明山龙母文化具有鲜明的原生态水神信仰特征,并以其山神和水神融合,生态美和道德美统一,而成为中国华南龙母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区域,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大明山龙母文化是大明山自然生态环境、壮族先民的信仰思维、农耕稻作文化、生态审美意识诸因素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孔子罕言天道。孟子几乎不提天道。荀子主张远离天道。在原始儒家那里,天的内涵有二,即自然之天和本然之天。前者指苍苍之天空。后者指天生之本性。古人以为天等自然事物有生命。天故有神。遥远的天空因此具有神秘性。“绝地天通”后,儒家接受了天人相分的观点,以为天人不同、天道不影响人道。远离天道、不迷信天道的最终目的是崇人道、尽人事。勿信天、远天道及重人道才是原始儒家鲜论天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