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笔下的高密世界既具有浓烈的色彩,又充满奇幻的声音。莫言主要从现实与想象两个不同维度建构高密世界的色彩与声音。以红色为主体,以绿、白、黑、紫、黄等为辅的色彩谱系组成了莫言笔下的色彩高密。虚实结合、主客交融是莫言色彩修辞的主要方式。莫言小说中的声音主要来自自然物象、民间音乐和人为声响。色彩与声音在制造视听盛宴的同时,也具有建构文本的叙事功能。莫言小说中的色彩常常超越其本身的视觉效应,具有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的叙事功能。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声音多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渲染环境氛围、增强语言表现力,后期则已明显超越外在表情达意的符号功能而具有内在结构文本的叙事功能。从初期对声音与色彩的并重,到后来更多关注声音,体现了莫言对声音叙事功能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将文学作品当做符号体系来研究,探讨文学符号的本质,对文学符号进行分类,是近年来符号学研究的新尝试。本文在阐明文学符号基本要素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将文学符号分为三类,即语言层面上的陈述符号、行动层面上的形象符号和叙述层面上的叙事符号。这种功能性分类展示了文学符号如何凭借其复杂的编码手段来有效构建文学文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强调作者代理、文本现象与读者反应三位一体的循环动态过程,突出读者在叙事中的重要性,认为读者的知识、信仰、情感应该全部参与进叙事进程,而小说中的叙事进程大都受文本动力和读者动力支配。借用这一理论来对《百年孤独》进行文本分析,有利于揭示小说叙事结构是如何引导读者进行多维度的叙事判断的。在文本动力上,以乌苏拉为核心和以魔幻空间为基石分析人物矛盾对叙事进程的推动,拓展读者对于孤独主题的理解;在读者动力上,阐明小说通过叙事聚焦和叙事技巧,调节叙事距离,引导读者理解隐含作者对愚昧保守的马孔多的摒弃,从而在读者与隐含作者的动态交流中,达到小说修辞性的文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贝克特小说《莫菲》中,国际象棋具有不容忽视的叙事功能,影响了人物、空间及叙事进程三个叙事核心要素。《莫菲》的核心是困境意识,表现为三个方面:身体困境、空间困境及交流困境,其中又以交流困境最为关键。贝克特创造性地采用了国际象棋来建构小说的困境意识,包括三个层面:身体层面上,莫菲与“镜像自我”安东先生通过下棋交流,二人的对局具有自我搏斗的含义;空间层面上,国际象棋游戏的封闭空间与莫菲的生存空间都有一种异质性,且故事空间的冲突表征了人物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矛盾存在;交流层面上,小说以一局棋谱解释了主要人物无法交流的困境,引导读者对人物及事件做出判断。小说中的国际象棋既是人物在无法交流之处的交流,也暗含理性与非理性对话的无法达成。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为一种消费产品,已具有品牌的独特市场力。电影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视听文化符号,对电影符号独有的要素进行分析旨在展示电影符号品牌的市场拓展力。从电影文本的叙事层面、影像层面、意义层面、启示层面等四个层面探讨电影符号品牌的市场建构,从而有助于不同电影符号品牌中主流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谍战剧调动多种符号系统建构了一个多维度的审美叙事空间,人物、影像、情感、意绪及潜在的意识形态在空间中做定向流动,文本空间与现实世界形成相互指涉,文本话语策略直指新受众的心理期待与欲望达成。新谍战剧建构的这种符号化表意空间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及类型的日趋成熟,而欲望化的叙事逻辑又流露出了当代影视文化中"身体叙事"或"身体消费"的某些症候。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小说表现出强烈的身体倾向.身体叙事在其小说中不但是一种技巧,也成为一个寓意丰富的符码.在他笔下,有身体才有故事,身体被无限放大,身体的痛苦与欢乐就是整个世界.郁达夫通过身体叙事寻找生与死、得与失的意义,并且辐射到民族性、文化和政治等领域,提供了通过文本认识身体复杂情态的更多可能.其成功的经验及历史局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身体叙事和身体审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兄弟》是种肉体狂欢化叙述,这种指向身体下部的叙事具有强大的修辞功能。在作品上部,狂欢化叙事反映出余华对悲剧时代人生苦难进行消解,以及对文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进行颠覆的企图;在下部,狂欢化叙述则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展示出当代社会的世态人生,另一方面也彰显了现代人欲望骚动的心理。肉体狂欢化叙事凝聚着余华对历史现象的思考与批判,也透视出作家对当代现实的关切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0.
景区营销、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文本构成当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叙事的三个重要方面。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杭州西湖三种类型叙事语言符号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景区营销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帝王经典与当代建设,重点叙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文化传播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地方发现与国际推广,重点叙述了国际视野下杭州西湖文化的再发现;旅游体验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浪漫故事与诗意天堂,重点叙述了人间天堂的浪漫故事。杭州西湖景区营销文本应充分吸收文化传播文本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语言符号叙事,以及旅游体验文本中有关幻想与诗意的语言符号叙事。  相似文献   

11.
修辞叙事学家和文化叙事学家受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影响,把叙事看成是一种修辞形式和文化活动,他们不仅关注小说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如何利用各种叙事方法来达到最佳修辞效果,还特别强调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在文化交流上不同声音的融合。美国当代女小说家珍妮.斯梅蕾的最新之作《山中十日》从叙事视角、叙事线条、叙事话语等修辞技巧上,独具匠心地融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一体,反映了后现代商品文化社会里,人类虚无的存在状态,为修辞叙事学和文化叙事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阐释文本。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的人物对话极有特点,已构成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小说人物对话在文本中有直述与转述两种存在形态,人物对话的时空语境、主体间关系、对话过程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在组织小说结构、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交往理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本中女性的身体成为建构其主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身体、欲望的觉醒具有反抗男权、颠覆既有的性别秩序的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具有独特、鲜明的女性视角,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文本所具有的对男权文化的反抗和颠覆性质。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杰作,其对叙事时间的处理一直为评论界所称道, 就作为文化与性格的空间,它始终没有被深层次的窥探和瓦解过.小说中作为空间意象的"木屋"对于文本具有结构意义和审美功能,作为文本潜在的关节点和一种叙事力量,始终在发挥作用,直到文本终结时形成最富成效的瞬间.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中国先锋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是形式化。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叙事视角由边缘人物承担;(2)叙事时间呈能指化倾向;(3)叙事结构符号化。先锋小说叙事模式形式化引起了中国小说美学的一次革命,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聚焦于小说叙事的多种技巧与手法,创作出了一曲南方贵族世家没落的多声部挽歌。由于该小说中交织着复杂的叙事策略、话语表述与文本结构等多维系统,因而最终呈现出很高的文学性。经过细心梳理与多角度的透视,可以发现: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绘制出该小说不同层面的文本结构,而且还可以分析其中人物的叙事话语及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兄弟”语义指向丰富,异父异母关系的限定,为夸张建构修辞主体的修辞身份提供了可能.固有修辞身份/对应修辞身份作为修辞元素,参与文本建构.在小说《兄弟》人物系统中,对应修辞身份认证推动叙事进程,规约文本结构,凸显复杂人物关系,升华人物内涵,丰满固有修辞身份类聚系统,实现修辞意图:兄弟俩互为镜像;兄弟俩与林红互为镜像;兄弟俩成为一女两个自我的他者化镜像.印证修辞预设:“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他通过现实的陌生化、人物的符号化、对时间的重构、叙述的重复与循环等方法,使小说文本的意蕴变得格外丰富。  相似文献   

20.
仪式化书写通过对叙事中仪式行为、仪式情境的提炼,形成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的叙事。从仪式化书写的角度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更为明晰小说的叙事目的,进一步挖掘文本在塑造人物心理时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幼时对家庭的牺牲到年老在音乐中达到永生,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与社会行为的矛盾和统一。仪式化叙事和象征功能是小说展现文化历史的重要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仪式叙事的视角能够帮助读者深入文本、贴近人物,继而获得更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