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6至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范围内呈现出在某一时段内大规模地向某一中心地区流动的态势。商人资本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商人资本为了自我实现,奔赴不同货币中心市场;二是西欧16-17世纪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促使了商人资本的国际流动;三是商业利润的高低变化,为商人资本流动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欧近代转型时期,商人资本职能在不断地转变。安特卫普时期与热那亚时期,商人资本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与生息资本;荷兰时期,商人资本在前期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后期主要表现为生息资本;英国时期,商人资本在早期也主要表现为商品资本,后来随着经济变化部分商业资本逐渐转型为产业资本。在这些商人资本职能转变中,资本逐渐完成了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历史过程,从而加快了工业资本主宰社会经济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盛行重商主义政策,伴随而来的商人和贸易家地位的提高以及商人资本的扩充,大大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为18、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西欧各国相反,自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处于封建国家状  相似文献   

4.
英国首先在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革命绝非偶然。在中世纪早期和中期,相对于当时的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和中国来说,西欧尚属于不发达地区。然而,13世纪以后,西欧经济日趋发展。16世纪以后,西欧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相对地位则开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西欧各国也经历了一个经济兴衰的更替过程,西班牙、荷兰、法国先后成为欧州经济强国。然而,只有位于大西洋上的英格兰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开始了一场自发的工业革命。“英国为什么首先开始工业革命?”这个问题从研究工业革命的第一代学者起就被提出,而且至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5.
经尼德兰革命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波恩格斯称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在世界上首先取得海上霸权,大规模的海外掠夺完成了其资本积累,造成了17世纪荷兰经济的繁荣。当18世纪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而形成世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时候,荷兰这个靠海上转运起飞的资本主义国家终因缺乏国内工业的雄厚基础而迅速走向衰落,以至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相似文献   

6.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早期报纸开始出现并获得迅猛发展.早期报纸出现顺应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等的变更.17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陆以及英国国内的战争和革命则为英国报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不仅促进了报纸在数量上的狂飙突进,而且使得报纸的形式及内容都有了革命性变化,因此有"文化革命"一说.这种文化革命恰恰发生在17世纪还得益于此时英国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英国国内邮政事业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荷兰商人资本是西欧中世纪以来商业资本体系中的集大成者,它的发展轨迹与热那亚、威尼斯、汉萨同盟等地商人资本的发展轨迹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它们的成功得益于转运贸易,它们的失败亦因转运贸易。然而,它们衰落的真正原因是资本自我扩张中所固有矛盾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是远程贩运、囤积居奇、亦工亦商。其利润流向,分为生息性流向与消费性流向。商人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变革,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了贵族等级制度松解.也使文学趋利、弃本逐末、法制与教化恶化。  相似文献   

9.
17世纪的荷兰尽管面临资源方面的强约束,但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一方面不断创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领先国家,从而客观上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上限。同时,较自由的制度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分的激励,使荷兰的经济增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荷兰得以在西欧众多强国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17至18世纪期间不仅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成长的时期,而且在这种经济中,财富和成就都必须个人化,从而为资本化提供手段和动力。社会变革的步调也紧随其后,作为社会最小单位的家庭则成为这种变化最直接的指示剂。生物、社会、政治、经济、心理和性的变化,为个人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为社会个体尤其是传统的弱势群体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创造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人情感需求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也成为现代自我意识的肇始。因此,个人主义的兴起被视为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此时英国上层社会中流行的情感式个人主义不仅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宗教道德对人性及家庭的束缚,也在社会中引领了一种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