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修辞学形式,即它的节奏性、简单性和隐喻性,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维特根斯坦采用这种修辞学形式的意图以及这种修辞学形式与其思想的关系,即:通过为《逻辑哲学论》铸就独特的修辞学形式,维特根斯坦赋予这部著作以艺术作品的特质,从而拉开其哲学命题与自然科学命题的距离,并由此使自己摆脱思想的悖论;不论是对《逻辑哲学论》的写作还是在其中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他遵循的都是简单性原则,并使之成为真理的标准和哲学思考的要求;不仅如此,他还通过《逻辑哲学论》的形式结构隐喻性地彰显其宗教情怀或对不可说者的敬畏.  相似文献   

2.
张志公先生80年代以来对修辞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几个理论问题有了深入的阐释。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析:(一)论"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二)论修辞的"得体性原则";(三)论"汉民族文化传统与汉语修辞";(四)篇章论。  相似文献   

3.
对于奥古斯丁在《论基督教教义》第4卷中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修辞学,学者之间颇多异议.细读该书,可以发现奥古斯丁受到古典修辞学的影响.他承继了苏格拉底以来灵魂治疗的修辞传统,该书的论述符合灵魂治疗的要素要求,然而他是用基督宗教信仰来“圣化”古典修辞学,从而阐明了一种新的基督宗教修辞学.由此,可以肯定奥古斯丁形成了自己的修辞学,它既继承了古典修辞学传统,又开启了基督宗教修辞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的科学化”是90年代修辞学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评价80年代修辞学的成就,是认识修辞学科学化的前提。认为80年代修辞学“陷入困境”的说法和后来的”后期困境说”都有欠公允。科学的方法使90年代修辞学走向进一步的科学化。80年代修辞学一直重视方法论。90年代修辞学更应重视方法的创新、方法的改进、方法的选择和评价。认清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加快修辞学科学化进程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高于古代法律修辞学的新形式。辩证法、修辞学和逻辑,通过论式学说纠结在一起。现代论式学说的复兴,以承认分析性推理和论式性推理或辩证推理的区别为出发点。法律论证三学科——法律修辞学、法律辩证法和法律逻辑的互动发展,表明一种全面的法律论证理论有必要反映这三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规范,并汲取它们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哲学的修辞学转向,开启了语境论进路,被称为人类第三次理智运动。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哲学在"科学效应"的影响下,注重力求还原的叙事、强调可逆性的论证、重视对事件的逻辑分析,让自身的发展失去了生机。在还原与失真的两难境况下,社会科学哲学在经历语言转向、解释学转向后,呈现出向修辞学、心理学转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台湾地区"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土论"或"本土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在当代台湾社会思潮脉络中,"本土"和"本土化"逐渐演变为一种内涵单一的话语,甚至异化成一种封闭、排他和民粹化的政治意识形态.从"本土论"的形成与演变中辨析台湾知识界的分歧,观察本土主义思潮极端化发展与"台湾文学论"话语霸权建构的关系,并分析台湾知识界对"本土论"的诸种反思、批判与解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国家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旅游消费已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社会学家关于旅游消费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旅游消费的本真论、享乐论、日常实践论、文化宰制论和制度激励论等代表性解释.其中,"本真论"和"享乐论"从微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个体的不同体验,"日常实践论"从中观视角解释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动态的互动过程,以及对旅游者的日常生活世界产生的影响;"文化宰制论"与"制度激励论"则从宏观视角解释了旅游消费的社会分层机制和外部激励因素.这些观点对分析转型中国的旅游消费现象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发展历程上看,西方犯罪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我国犯罪学中的犯罪原因论在经历了早期的繁荣之后,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西方犯罪学中,就如何发展犯罪学理论出现了证伪与整合的路径之争。我国的犯罪学从一开始就讨论整合的问题,造成了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原因论发展的困境。证伪与整合的方法应该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上发挥作用。就犯罪原因理论研究来说,应该提倡"片面而深刻"的证伪研究路径;而对于厘清犯罪学理论和面向治理犯罪而言,整合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民主和平论"是冷战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但"民主和平论"面临着概念、事实及逻辑上的三重困境,因而引起很多人的批评.在这场理论的"挑战-应战"中,一些学者对"民主和平论"进行修正,约翰 M·欧文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自由主义怎样造就民主和平>一文着重强调自由主义的重要性,并引入"知觉"概念,试图应对人们对"民主和平论"的批评.本文认为该文虽在论证上有些许突破,但仍停留于一些理论上的修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主和平论"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