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8世纪的两次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所具有的经济与政治色彩,赋予了现代社会典型的经济与政治的"两面性"特征,为"应得权利"与"供给"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提供了思想渊源."应得权利"与"供给"及其辩证关系,孕育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萌芽,构成了达伦多夫社会冲突思想的理论基石.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期,社会问题相伴而生,并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从"应得权利"和"供给"的辩证关系来看,当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经济持续发展、政治与社会发展滞后的不平衡状态;从"应得权利"和"供给"的辩证关系入手,通过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良性互动来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要从"应得权利"的角度出发,健全包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涉及个人自由条件的现代"权利体系";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强化并完善多元的社会矛盾冲突疏导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冲突论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之一,它从社会冲突的角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冲突论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始终是在有着各种冲突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进行的;不应该简单压制这些矛盾和冲突,而是应当允许和鼓励它们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存在,并利用它们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未,西方社会学家越来越多地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普遍存在的对立、紧张和冲突等社会现象,同时,深刻地反思和批判结构主义者主倡的社会均衡、和谐与稳定的社会思想,进而形成了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冲突论。它极力强调社会冲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此,本文将美国的刘易斯·科塞与德国的乔治·齐美尔的社会冲突积极贡献论加以比较,从中透视西方社会,促进我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新形态,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际和谐交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际和谐交往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际和谐交往思想,其中老庄思想独具特色,他们倡导人际交往的和谐,试图消解人际冲突,提出"慈"、"不争"、"信"、"贵和"等人际和谐交往道德原则。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消解社会矛盾和人际冲突,有利于淡化人际交往的功利性,有利于正确对待名利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公正需要构成社会秩序的各种要素合理配置和有机协调,其中合理而公正的利益边界是基础。计划体制模式下,国家、集体和社会利益高于一切,个体利益追求服从集体意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成为普遍趋势。社会矛盾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不和谐的利益边界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故而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合理而公正的利益边界观念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种倾向:忽视对社会矛盾、群体冲突及其解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冲突是社会系统的普遍性特征。对于冲突的根源有四种解说:人类天性说、社会差异说、互动关系说、不平等说。冲突既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又具有消极的负功能。当代中国已进入利益博弈的时代,利益冲突已成为社会常态。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的关键点是构建减化矛盾和冲突的制度和机制,其中包括权利平等的制度、公平竞争的机制、公平分配的制度、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利益表达和参与的制度、协商与合作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利益多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多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多元利益之间在竞争、冲突和妥协过程中使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多领域达到和谐状态。其中,经济利益多元通过孕育平等、自由与诚信的市场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和谐;政治利益多元通过生成真正的公共意志,构建民主与法治的和谐政治秩序;文化多元通过不同文化价值和文化类型的冲突与妥协,推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良性互动和发展,促成文化秩序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社会冲突视阈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错位和缺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关涉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在社会冲突视阈下围绕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现状、利益表达机制缺陷等问题展开论述,揭示失地农民利益表达不能的深层根源,提出构建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对策和建议,对增促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题之一,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冲突的高发期,所以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有效化解社会冲突。而人的非理性是社会冲突的参数,它既能加速社会转型进程,也会加剧转型期社会的混乱。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冲突中,必须积极强化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实现非理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使非理性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相一致,从而全面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