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以及不同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两组被试之间的内隐集体自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了集体自尊量表将女大学生被试分成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两组,选用内隐测验方法GNAT来考察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研究发现,两组被试在女性-积极与女性-消极实验材料的辨别力指标(d')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积极与男性-消极上的辨别力指标(d')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相似文献   

2.
内隐自尊是指个体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的自我态度效应。研究大多采用间接测量的方式对内隐自尊进行测量。我国学者关于内隐自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内隐自尊的稳定性、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内隐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以及内隐自尊的ERP研究等。内隐自尊在临床中的应用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取自尊与情感两个个体内部心理特征,探讨二者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自尊由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两类独立的自尊结构组成,外显自尊用问卷来测量,内隐自尊用内隐联想测验来考察;情感包括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用问卷法来考察;创造力也用问卷测量。结果发现外显自尊是情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它也是创造力水平的有效预测变量,而积极情感是创造力水平的有效预测变量。研究探讨了自尊与情感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为创造力的培养与科学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个体的攻击倾向受自尊、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定论。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健康等因素,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尊在心理健康等影响因素与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之间具有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心理健康对被试的内隐自我攻击评价,被试对待父母的内隐态度对其内隐攻击评价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学生上网对人格的影响,文章以9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研究网络行为和评价反馈对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低网络组前后测的内隐自尊效应都显著;网络和评价反馈的组间主效应不显著;网络*IAT*反馈交互作用显著。实验说明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有较强稳定性,经常上网者的心理表征对正面反馈的情境信息更敏感警觉,对经常上网大学生给以积极反馈更能唤醒内在心理能量和动机驱力,促使自我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6.
焦虑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且自尊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二者都是心理学家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内隐自尊的提出,又掀起了对自尊研究的热潮.文章通过对焦虑和自尊概念及相关理论的介绍,阐述了焦虑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探讨的热点。通过创设评价性实验情景唤起被试的行动式自我妨碍行为,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并引入了内隐自尊的测量,与外显自尊相对照,探讨内隐、外显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低自尊个体比高自尊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妨碍倾向,男性比女性自我妨碍倾向更强。  相似文献   

8.
基于稀缺降低人们的心智,本文将阿马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拓展至认知、元认知功能与自尊,共同构成心理"可行能力"。然而,贫困对劳动力人口心理"可行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探讨贫困对农村劳动力心理"可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困并未阻碍劳动力人口的基本认知功能,而对其元认知监测功能有阻碍的倾向;贫困对劳动力人口的外显自尊无影响,却显著损害其内隐自尊,而且劳动力贫困人口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互背离,呈脆弱型高自尊。因此,今后的扶贫政策可将认知功能作为劳动力贫困人口精准瞄准的参考标准之一,设计应对劳动力贫困人口元认知监测功能下降的助推方案,聚焦劳动力贫困人口内隐自尊的重建,以激活他们可持续减贫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一致,研究分别采用态度问卷和SC-IAT对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均为积极的。男生外显态度显著低于女生,而男女生内隐态度之间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两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结构;(3)SC-IAT可以真实反映被试的内隐态度,作为内隐态度测量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分别从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对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与非对抗项群运动员、普通大学生在整体外显攻击性上不存在差异;不同组别均存在IAT效应,即都具有较强的内隐攻击性;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比普通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但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相比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社交焦虑、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引导大学生采用“合理化”、“解决问题”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注意避免自责,将有利于降低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并考察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罗特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自评抑郁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内控与抑郁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外控与抑郁相关不显著。(2)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内控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外控没有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外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内控没有相关。(4)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可以联合预测抑郁。结论: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山东省4所高校1050名大学生运用应对方式问卷、集体效能问卷以及SCL-90心理症状量表施测,研究集体效能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男生与女生SCL-90总分,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 独生子女在合理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科生与文科生在心理健康、解决问题、自责上差异显著。(2)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得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负相关。(3)多层分析表明,宿舍水平的集体效能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集体效能正向预测了求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负向预测了幻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升集体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应对方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来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职生基本情况问卷、职业决策效能感量表、希望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97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高职生职业决策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有无工作经验上存在显著差异;(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希望特质及其因子途径思维、意愿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个维度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而广泛的正相关;(4)高职生自尊、希望特质能有效预测其职业决策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人际交往在生活中占的比重显著加大,人际交往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社交焦虑问卷(I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从性别、专业等角度更细致地分析大学生应对方式不同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探讨其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内隐联结测验(IAT),回避社会赞许效应等干扰因素,考察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女性印象的内隐态度,发现他们更认同与现代女性形象即他们女性印象是积极地,独立自主的。且这种内隐认同态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及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自尊是自我概念中的核心部分,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南京邮电大学的3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罗森伯格量表》(RSES)、《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自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以揭示大学生的自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制定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659名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于女大学生(P<0.05)。②总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这三种消极应付方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问题解决维度与应付方式的合理化因子存在负相关(P<0.05)。③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者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结论:医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应付方式间存在一定关系,应注重大学生积极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