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晚清画报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读图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其中以《图画日报》刊载之《新茶花》为代表的晚清画报文学作品体现了近代转型期中国读图文学的基本特征,其一是画报的大众定位和报刊化写作带来了叙事的时事化和情节化;其二是晚清的读图风尚和画报的图像旨趣推动了图像叙事的强化与文图关系的突破,以及连环故事图画基本体式的奠定;其三是画报关于西方意象的表征所再现的西风东渐中的晚清中国对西方世界的想象、接受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冲击和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2.
西方人将近代媒介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将近代新闻传播观念移植到了中国.这一过程体现着观念的现代化与观念的中国化的辩证关系.本文关注近代第一批新教传教士所办中文报刊的定位,从译名"统记传"入手,探讨"杂志"一词经历着由试用词、过渡词再到通用的专门词汇的变化过程,而"杂志"成为流行词与日本方面关系非浅.  相似文献   

3.
海派小品散文是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文学的时代生命意象,本文试图把海派小品散文归入现代散文的大视野中,就"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问题,与闲适派及太白派作比,去把握海派小品散文的文学生命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4.
海派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都市文化,它主要由吴越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混杂而成.以海派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海派文学的商业性、现代性是研究的热点,其传统性则有待于拓展、深化.从传统文化角度加强海派文学研究.有助于把握海派文学的全貌、本质,也有助于认识海派文学精神的复杂、多元,揭示海派文学的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的"京派"和"海派",代表着本土文化与现代外来文化的碰撞,体现出现代与传统二元对抗并存的现代性特征."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已具备了都市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为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作了准备和铺垫."京派"和"海派"的出现,以及其不同的文化和文学特色,标志着都市文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海派的文化位置及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之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鸳鸯蝴蝶派文学同海派文学,不是源与流的关系。鸳鸯蝴蝶派和海派在很长时间里是两股文学流。海派自产生之日起便是"现代性"文学的一部分,鸳鸯蝴蝶派则有一个较长的获得"现代性"的演变过程。海派以展露现代文明条件下人的生存与物质关系为基本母题,鸳蝴通俗社会小说却缺乏独特的眼光和生命的体验。海派的两性文学,从生理搏动到包孕现代生命哲学,都市人的内在心理冲突均得到充分的展示;而鸳鸯蝴蝶派的言情文学,长久地在"传统道德"的圈子里打转。鸳鸯蝴蝶派对都市的看法远远落后,海派的都市意识具某种超前性质。在全部或部分地走向"通俗"这一方面,海派和鸳鸯蝴蝶派倒是最有接近点的。但两派的思想意识仍不在一个层次上。人为地去规定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结合是不会奏效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报刊是促使当代香港文学发生的媒介和最重要的传播手段,香港文学与报刊合力推动了香港作为"汇通东西"的"现代"都市形象完型。在进行文学现代性解析的同时,首先绘制现代性、文学与报刊媒介在香港特有的语境中所呈现的关系图景;并勾勒出香港文学与香港报刊在具有边界特质和跨界体验的场域下,寻求自我生存的线索;从香港报刊及文学演变的线性历程中,圈点出当下由媒介间性理论建构的香港文学特殊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戏剧结构、小人物的金钱与情欲的切入点选取、对新文学"人的文学"观的呼应上,上海沦陷时期的杨绛和1955年赴美的张爱玲在戏剧创作上多有相似.但在文学叙事格局、悲剧内涵理解、文学精神谱系与渊源等层面,二位女作家的剧作颇多差别.杨绛的剧作基于五四文学启蒙精神,在有限的创作格局中呈现了一代知识人的悲剧命运,张爱玲的剧作继承近代以来市民文学精神,既叙以普遍人性悲剧,亦偏好书写小人物们的小小得意和小奸小坏.这呈现了海派文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丰富了海派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学时尚化、流行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文学"明星化"现象出现于文坛。它一方面使文学与大众日益密切,促进了文学的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却使文学过分的与商业结合,造成了文学内在性缺乏和作家自主创作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1.
论清末民初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公共领域是研究文学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近代自由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以各种学会、社团以及报纸、杂志等文学性刊物的兴盛为中心,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逐渐形成了文学公共领域的雏形。清末民初的文学公共领域具有和18世纪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文学公共领域颇不相同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戏剧观念的变革,并成为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降,西方人纷至沓来,在中国创设了近代最早的报刊,传播了西方的新闻传媒理念,促进了其时国人对于近代报刊传媒社会功效与社会责任的认知,推动了中国报刊史上的一页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中国留学生报刊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留学之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留学之风盛起后,留学生在海外所办报刊──留学生报刊的内容、特点及其在近代史和报刊史中所起的作用。文章通过留学生报刊的兴衰,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台赋》出版,其时鸾文赋体之作,自鸾书搜录而得,此在台湾赋学发展史上为一相当特殊之现象。此后,笔者复搜得台湾赋作六十余篇,其中有数篇与医疗相关,刊载于台湾的报刊杂志,其创作背景及赋文特色不同于传统赋文,从这些赋作中可观知两岸文学之流动现象。本文就医文赋作讨论之,并兼及《教书赋》、《木犀赋》等转载于台湾报刊之作,由此得知当时两地之交流,同时透过比对,亦可收集佚、校勘之功。早期赋作《盛京赋》之转载,则透露出日本极力拓植东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满州国的时代背景。通过本文之梳理,可更周备地掌握台湾赋学发展之脉络及时代因素之影响,对赋学的整体观察可以提供一个参照点。
Abstract:
When The Complete Taiwanese Fu (quan tai fu) was published in 2006,the style of luanwenfu are collected from Luan Book.This is very spe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fu.Thereafter,the author collected again some sixty Taiwanese fus,some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medical care and were published in som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t that time.The background and the literary features of these fus are strong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fus.Thus,through these fus,we can get to know the literary intera...  相似文献   

16.
具有现代意义的市民文学在近代初步形成。它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使文人开始重视平民的作用 ,为市民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城市的发展需要市民文学 ,同时也为之提供了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近代报刊的发达 ,使市民文学这一大众文学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杂文创作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是以其配角、杂的特点独具风格.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当代杂文创作空前繁荣.内容上表现为杂文创作成为"公民写作"作家创作乃至无名小卒的习作,多为真性情、新见地、针砭时弊的杂文;形式上,众多的报刊杂文专栏,专版以及网上论坛给当代杂文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园地、坚强的后盾.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转型与“文学浙军”的现代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吴越文化的影响下,“文学浙军”取得了独特 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吴越风情、吴侬软语和江南文体三方面。与此同时 ,“文学浙军”也面临如下挑战:对吴越传统文化的正确体悟问题,如何面对上海文化带来 的影响及缺乏创新精神和理性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报刊资料是近代报刊业逐步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近代报刊史分为7个阶段:1815-1872年,1872-1915年,1915-1927年,1927-1949年,1949-1976年,1976-1995年,1995年至今;应该加强对近代以来的重点报刊的研究,对报纸的学术版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对报纸的生活版、娱乐版以及时尚类、休闲类、通俗类杂志的研究,对政府内部报刊、企事业报刊的研究,对文革期间的“红卫兵小报”或“文革小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刊资料具有记录内容的全面性、资料存量的丰富性以及新闻性、文献性等特点。利用报刊资料应该注意7个问题:对报刊史、过期报刊的收藏状况和检索方法应有一定了解;注意核实报刊上面发表的文献资料;对报刊上的新闻资料,注意遵循新闻学的某些规律来看待它的真实性;注意核实报刊发表的新闻资料,以免采用失实的新闻报道;在评估史料价值的时候,适当注意新闻的倾向性因素;注意字号、化名、笔名、网名的使用问题;注意互联网和网络资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消闲性是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基本属性。最初见诸于报端的副刊性质的文字,完全是提供给作者或读者消闲、解闷的。中国第一张文艺副刊《消闲报》,立足于当时文化市场的需求,明确提出了“遣愁、解闷、醒睡、除烦”的办刊宗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消闲性的文艺副刊遭到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报纸文艺副刊既注重消闲性,又不失去文化品位,是一种很高的理想追求,也是始终困扰着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