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全部要素收入(如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合法化,这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拟通过对生产费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从理论上论证“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这一命题,进而为“允许全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或要素收入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生产费用价值论是价值理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高翔同志在《价值理论反思与劳动价值论争论》(《学术月刊》1997年第9期)一文中,对经济学说史上的价值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述。高翔认为,价值理论总的说来是沿…  相似文献   

2.
奈斯比特提出“必须创造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我国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诸多讨论,其结果可概括为以下两类看法:一是倾向于批评这种代替论,强调要捍卫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论中已包含着对知识价值的肯定,两者并不矛盾;二是认为知识价值论更符...  相似文献   

3.
“三元价值论”的实质及意义─—兼议“劳动价值论”的片面性丁建中笔者提出的“三元价值论”,即自然生产力(上地)、物力资本主产力(资本)、人力资本生产力(劳动)三元协同价值论。对此,笔者先前己进行过三论:第一论,《价值形成和分配的基本原理新探——“三元价...  相似文献   

4.
李德顺,1945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人《价值新论人《价值学大词典》(主编)、《思维世界导论》(合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著)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三十多篇论文。《价值论》一书荣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一等奖,1991年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立传,并被授予1992-1993年度“国际文化名人”称号。记者(下称记):您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已有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发表《试论劳动功能价值实体》一文,副题《新型劳动价值论初探》(以下简称《试论》),内容新颖。该文在肯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实体是人类劳动这一本质问题后,对价值实体是“劳动时间”的观点提出疑议,提出了“劳动功能价值实体”的新论点。这篇文章提出的这一新论点,对于多层次、多侧面地认识劳动价值理论,丰富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内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是有启发的。但是,作者王志华对马克思的“劳动时间论”有误解,许多观点如不加以澄清,会使读者对马克思的理论产生误解。为此,本人就以下问题与作者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对一元论劳动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元论劳动价值论的评论宋承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一、价值论必须是二元论价值作为反映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必须买卖双方同时出场,缺一不可。售卖(供给)者的使用价值哪怕接近无穷大,没有购买(需求)者,其价值也等于零。把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分...  相似文献   

7.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8.
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价值论”的内涵不断扩大从重农学派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观点上看,就孕育着劳动价值论,到了亚当·斯密时就已经将商品的两个因素揭示出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地证明了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资本论》(第...  相似文献   

9.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拙作《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拙作”)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发表后,赞同者固多,持异议者亦不罕见。据笔者所知,持异议者的批评意见大同小异,其中肖永平教授提出的四点商榷意见(以下简称“肖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价值与自由     
价值与自由●黄海澄一商品价值与哲学上的“价值”范畴等同吗?叶知秋同志在《超越虚无走向真实》(载《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6期)一文中,对我国新时期以来价值哲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一笔抹倒,认为“我国学术界既定的价值概念已将价值哲学导向了虚无主义”,而在...  相似文献   

11.
我在90、91年发表了《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天津社会科学》90年第4期)、《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云南社会科学》90年第6期)和《挣脱美与用的困扰》(《文艺研究》91年第4期)三篇拙文,明确提出美用同一观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清一色的反对意见。有的先生批评我说,把美的本质界定为用,界定为广义的功利价值,就是把美和用混淆了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方法性错误:既然美的本质就是用,就是广义的功利价值,人类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和“用”这两个概念呢?又有的同志直接反对我所提出的“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命题,说我在这一命题下面已经把美混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混同于“物的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的涵义看价值理论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明 《江汉论坛》2004,(1):33-35
本文着重阐明经济学理论中价值应有的涵义,价值是对效用(使用价值)的抽象,反映的是商品的一种社会效用,而非个别效用;价值量的大小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多少,两者成正比关系。进而分析价值的源泉,说明生产要素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三者之间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本质上也是一种要素价值论,即劳动要素主体价值论和知识要素主体价值论,但最全面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生产要素价值理论。理论界应当解放思想,承认和坚持生产要素价值论,同时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缺陷作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创新”实已内涵有“辩证发展”的精神方克立《文史哲》1996年第1期蔡尚思先生的《今后新文化应当是“辩证发展”》(又载《新华文摘》1996年第4期)一文,其中对拙文《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3期,又载《新华文摘》19...  相似文献   

14.
我撰写的《剖析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原因》(原载《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同年第6期全文复印)发表之后,在学术界没有什么反应,我确实有点着急.十六个月后,朱宝信同志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不宣提“一分为三”?》的献疑文章(载《广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我读后由衷地感到高兴,不过还是有些想法和意见,需要提出来供宝信同志和学术界同仁参考.一、希望开展一场关于“一分为三”命题能否成立的学术争论1982年7月,我的拙作《“一分为三”新议》(《争鸣》1982年第3期)发表了,顿时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新华文摘》作了论文提要介绍,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原理》全文复印,还有其他文摘报刊和各种资料都作了反映.半年后,林青山、李烈炎两同志发表了题为《“一分为三”是唯物辩证法的命题吗?》(《争鸣》1983年第1期)的商榷文章,指出:提出所谓“一分为三”的命题,不仅缺乏理论根据,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完全是从想象中推论出来的.一场关于“一分为三”命题能否成立的争论眼看就要开展起来.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争论并没有进行.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并且不断地发表该命题的文章,至今累计已有93篇、其间,有王旭东、王威廉、王征国、  相似文献   

15.
小引自1994年秋以来,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94年秋,在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陈尚君、汪涌豪H先生合作撰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节要)》,提出:《二十四诗品哟作者是明代嘉禾人怀悦。1995年3月16日,上海《文汇报》策8版,有篇报导,题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文中说:陈、汪二先生在们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件“指出:《二十四诗品刷真正作者应为明代景泰间嘉末人怀悦。”1995年9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年会上,陈、汪二先生又提出他们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16.
也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简评苏、谷之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苏星同志《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谷书堂、柳欣两同志《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之间的争论,认为各有偏颇之处。苏文否认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参与价值决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谷、柳文提出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以及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文章最后还对有人主张“改造劳动价值论” 的错误观点,进行了评析和批驳。  相似文献   

17.
晏智杰先生在《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上发表题为《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对一种传统观念的质疑》(以下简称《晏文》)的大作,说什么“价格决定是比价值决定更高层次、更带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价值决定只是价格决定中的一种,并且理应从属于价格决定的一般法则。”对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称王羲之对《兰亭集序》的著作权包含两层意思:一,其文是王羲之所作;二,其书法,也为王羲之所书。我在《王冬之文学艺术创造力与道教文化的关系》(载《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2期)、《王羲之的道教文化背景特色》(载《学海》1993年3期)、《中古仙道诗精华》(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王羲之部分)已阐述了我的观点。感谢穆欣先生在他《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中,对1965年进行的《兰亭集序》真伪的讨论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这样,使世人对这场“兰亭公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场特殊的争论。争论双…  相似文献   

19.
曾敏慧 《云梦学刊》2006,27(3):10-11
陈平原先生在当今一代的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参读余三定老师《博取杂用,守旧出新——陈平原治学述略》(载《云梦学刊》1994年第1期)及一些资料,觉得陈平原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人间情怀”。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追求、学术思路、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是学术界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认真学习、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