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伪造的本质特征是"假造"。刑法意义上的伪造是指以代替真物进行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行为为目的,无制作权人制作、不在特定的条件程序下制作或制作内容虚假的对公共信用与交易安全具有法律意义的物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对票据伪造的追认,是被伪造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而实施的一项新的法律行为,其法律性质应是一种积极形成权的行使,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票据行为.票据伪造追认是否发生溯及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被伪造人追认的内容,探求被伪造人追认的真意而定.伪造人、被伪造人、付款人、持票人等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亦会因票据伪造追认而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票据伪造人是伪造票据的实际行为人.伪造人伪造签章的行为在主观上应是出于故意,且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伪造人因其并未以自己的名义在票据上签章,一般认为,伪造人不享有任何票据权利,也不承担任何票据义务.但是,肯定伪造人应负担票据义务、承担票据上责任的观点逐渐成为有力的主张,主要有伪造人行为说和类推适用说两种学说.伪造人是票据伪造法律关系的最终义务人,应承担由伪造行为导致的全部不利后果.伪造人可能承担的票据外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4.
票据必须符合票据法规范,一旦存在瑕疵,将影响票据权利的行使。票据伪造、票据变造是典型的票据瑕疵问题。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会给票据的持票人、付款人以及伪造、变造票据的行为人带来相应的法律后果,使该票据关系的相关主体承担极大的风险。有必要对付款人承担的错误付款风险,给予必要的法律救济,加重受让伪造、变造票据人的风险责任。对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进行规定,完善中国票据法对票据变造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论票据伪造中各当事人的责任刘家刚票据的伪造,有广、狭三种不同意义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票据的伪造仅指发票行为的伪造。如学者谢怀轼即持该观点。①这是一种最狭义的理解。第二种观点认为,伪造是指伪造或变造文件的行为。它是一种最广义的理解。英国法学家杜莱德...  相似文献   

6.
伪造货币罪是以真假货币为犯罪对象,通过对假币实施犯罪行为从而达到对真币的侵害。伪造货币罪行为客体包括真假货币,其中假货币为直接客体,真货币为间接客体。行为客体是界定实行行为的重要因素。伪造货币罪实行行为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事实并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性的行为,具有方式的多样性、途径的间接性和危害的程度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0,(34):6-7
制售假纪念币以假币罪论处 I1月3日起施行的《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伪造、出售、购买、变造伪造的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将纳入假币犯罪进行惩治;制造真伪拼凑货币的行为,以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8.
深度伪造技术是以生成对抗网络为基础、主要应用于影像合成领域的新兴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应用门槛低和相似度高的特征.滥用深度伪造技术有可能引发大规模侵权风险,加剧虚假信息传播的负外部性,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的"换脸"视频有可能侵害相关主体的肖像权和名誉权,以及原有视频的著作权和演员的表演者权.面部特征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的使用限制也能为当事人提供相应法律救济渠道.深度伪造技术的使用应当征得相关主体"多重同意",并采取明确标识和说明的方法提醒相关受众群体.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提示说明义务和技术正当义务,配合监管机构实施分级分类、审慎包容的监管政策,以实现技术发展、产业进步和自然人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侵犯客体是文书的证据机能。公文书和私文书的界限在于文书是否出自于公务人员职务上的制作,并且是否具有证据机能。伪造、变造国家机关、证据罪的伪造、变造包括有形伪造、有形变造和无形伪造、无形变造两种形式。该罪的主观方面应作“以行使为目的”的主观目的限定。  相似文献   

10.
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化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必须首先解决范畴界定,且应符合规制逻辑。国家立法处理科研不端行为,须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化改造。法律化是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原则,具有规范意义、价值意义及现实意义上的正当性。根据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法律解释,是科研不端行为法律化的主要方法,也是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中的基本认定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科研不端行为可能会引发民法上的法律后果,因此从民法视角对此类行为加以分析具有必要性。科研不端行为涉及的调整性民事关系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关系与合同关系。科研不端行为所引发的保护性民事关系主要包括侵权关系、违约关系与缔约过失关系。科研不端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著作权和商业秘密,能够引发违约与缔约过失的具体科研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刺窃、伪造、一稿多投,可能引发的民事责任形式体现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教、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2.
作为权力象征的印信,在传统官僚管理体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印信管理制度极为严格,印信的制作、授予、更换、文字修改、日常交接,以及对偷窃、破坏、伪造印信等行为的处罚,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清代伪造印信案频发,伪造种类包括皇帝御用宝、政府机构关防印信、公私机构戳记等。参与伪造印信者,既有官员、胥吏,亦有普通民众和服刑人员。清代中后期印信造假案层出不穷,尤其是官吏参与伪造的案件较多,既是吏治腐败所致,更表明清王朝国家治理体系的失败和治理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报作者在投稿中屡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且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损害了学报的学术声誉,严重败坏了学风,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  相似文献   

14.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事实行为,而不是意思表示;作为事实行为的要约邀请当然具有法律意义,只不过不可能产生如同要约一样的法律拘束力;要约邀请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具备法律意义,是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利益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事实行为,而不是意思表示;作为事实行为的要约邀请当然具有法律意义,只不过不可能产生如同要约一样的法律拘束力;要约邀请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具备法律意义,是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利益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法律行为解释是将法律行为的意思明确化的活动,是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确定法律行为解释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许多国家直接决定着有关法律行为解释的问题能否上诉、上诉审法院的管辖及上诉审法院的裁判结果。只有在司法过程中才能理解法律行为的性质,法律行为解释发生在法律适用的小前提形成的阶段,而形成小前提的阶段是一个法律适用过程。法律行为的解释在性质上属于法律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购买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根据对向犯理论:向制假者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要求购买该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能认定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向制假者购买身份者的行为不是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但利用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从事其他活动触犯刑法的,则应另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征兵工作尤其重要,民国政府为此制订了《兵役法》《妨害兵役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抗战征兵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并不能由此抑止各种形式逃避兵役的社会现象。因此,本文通过对避征免役与倒卖专卖商品而希图获利致伪造关防等伪造个案进行详尽解读与分析,折射出中国传统的安乡重迁文化、战争恐慌心理是底层民众躲避兵役的重要心理因素,应役出征等伪造情事实质上亦体现民众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张力。类似伪造案,揭示出利益是人们一切活动乃至犯罪的直接动机,反映了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伪造个体行为也反映了个体心理与社会因素之间存在某种必然关联,反映出社会样态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19.
论伪造货币罪的法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造货币罪侵犯的法益应当是货币的公共信用,因为从本质上看,货币具有公共信用的价值,体现了刑法中的社会法益,伪造货币能够动摇社会公众对货币的信赖程度,而目前作为通说的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保护货币公共信用的一种手段,其本身并不能作为法益。伪造货币罪的行为客体是指能够体现公共信用的具有强制通用力的货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尚无法律意义上的商行为概念,而商行为的概念直接涉及商行为的性质、商行为的范围,并影响商行为的判断。商行为是具有商行为能力的主体从事的营利性行为。营利性是商行为概念的法律界定的实质性要素,是某种行为是否构成商行为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商行为属于推定法律行为,在立法技术上适用法律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