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之分。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做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郑玄从今、从古的字例,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郑玄取舍今古文的五项原则。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三项原则,即“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和“存古字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兼采今古文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从本字不从通假字:有从今文本字而不从古文通假字者,亦有从古文本字而不从今文通假字者,因为本字更能贴切地表达经义。遍索《仪礼》中郑玄从古文本字不从今文通假字之例凡36条,一一考辨之。  相似文献   

3.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两种本子在长期传抄过程中都难免产生误字、衍字、倒文、坏字。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凡遇误、衍、倒、坏之字则皆不从,而必择无误之字从之,而不论其为今文、古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校勘精审、错误较少的《仪礼》,并流传至今。本文尽索《仪礼》中郑玄所不从之误、衍、倒、坏之字例而一一考辨之,以明郑玄之所以不从之由。  相似文献   

4.
略述郑玄校勘《三礼》所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东汉末年的郑玄在为《三礼》作注的同时,也对这些异文作了校勘和取舍。其取舍异文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即:字义贴切的原则,习用易晓的原则,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不轻改字的原则(在《仪礼》中则为存古字的原则)。郑玄校注《三礼》的目的,是为使经义得到准确表述,而又明白易晓,且于每一字之取舍,既考虑其用之于此是否合理,又考虑其字是否符合规范,同时竭力保存古字古义,以期尽量恢复礼书初本之面貌。因此经过郑玄校注的《三礼》能够成为当时最好的本子,且一直流传至今,而其校勘《三礼》所遵循原则,也可为今人从事古籍整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郭超颖 《东方论坛》2021,(3):136-145
《仪礼》的经文文法与《春秋》的"属辞比事"类似,同篇则上下相照,异篇则彼此互文,叙述修辞之中自有尊卑、轻重、详略、隆杀、吉凶、决嫌之义.这是由其内容性质决定的.《仪礼》经文体现了文、事、义三者的完美结合.郑玄的《仪礼》礼义建构的路径之一就是全面建立起《仪礼》经文文法诠释系统.此一点为魏晋南北朝经学诠释所吸收.清末礼学大儒曹元弼继顾炎武、凌廷堪、章学诚、陈澧等人之后,明确提出《仪礼》"经文例"概念,为清代礼学研究做出最后推进.重新审视《仪礼》经文文法,不仅符合礼学研究的学理,而且也是对经学研究固有传统的维护和推进.  相似文献   

6.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说提出异议者,认为上述文献记载的皆为周代礼制.就"稀"、"袷"祭祖礼制而言,清儒或遵循郑玄等汉儒之说,或遵循赵匡、王安石等唐、宋儒者之说,或折中诸说,或另倡新说,对"碲"、"袷"祭礼名实异同,"禘"祭礼的含义,"禘"、"袷"祭礼类型,"禘"、"袷"祭礼举行的时间间隔等问题进行诠释.以"汉学"、"宋学"对清儒经学诠释进行畛域分明的划分,则有失简单.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源于大陆法系的"既判力"理论.在空间上,一事不再理原则只禁止在一个国家内对"同一犯罪"进行双重处罚;在客体上,人权事务委员会根据"要件同一说"来解释"同一犯罪".但是,如果有新的证据或先前的程序中存在根本缺陷,可能影响案件结果,则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为了使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符合<公约>第14条第7款的规定,我们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设立数罪并罚原则的例外情形和改革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和古典希腊戏剧决定人物命运的两个相似而又相异的因素:天意和命运."天意"高于"人意",近于神意,是超人的,非人的意愿所能左右.此文以<三国演义>的"天意"和古典希腊戏剧和神话中的"命运"作比较,解释<三国演义>是一部有深刻意义的悲剧文学作品,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忠"和"义"的道德原则下选择"失败".  相似文献   

9.
“因声求义”是传统训诂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末年,郑玄就已经提出了“因声求义”的训诂原则,并在其注释实践中广泛地运用了这一原则。深入分析郑玄《礼记注》“因声求义”的训诂范围及其内容,证明“因声求义”作为较为科学的训诂方法,肇始于郑玄。而且,郑玄“因声求义”的思想,直接开启了传统训诂学研究音义关系的道路,促进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秦至西汉时期,"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内涵复杂的概念,它的愉悦义与言说义两个义项影响了人们对<汉志>"小说家"的理解.<汉志>"诸子略"中的诸予十家作品,唯有小说作品多以"说"命名.<汉志>以"小说家"来概括这部分作品,采用的主要是"说"的"学说义".对书籍文体特征的认识,使<汉志>中"小说家"的"说"又成为了文体概念.小说也逐渐从诸子小说向小说文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趋乐避苦原则与幸福原则都是经验性原则,经验不能达到道德法则,经验对于道德法则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道德法则是自明的、形式的,是悬置经验的剩余物。经验奠基于直观,道德法则并不建立在直观上面;道德法则在直观界域之外从因果必然性规律一定要向自由原则转化也可以看出来。作为因果规律的时间直观界域最终由主体造成,并且只表明主体的性质和机制。道德法则是直觉的在,道德法则的力量来源于它的纯粹性、直接性,来源于人们对它的直觉和领会;人们获得它只能通过自觉这一唯一途径,直觉是道德法则合法性的保障。直觉的道德法则的作用不在于增添或者获得什么,而只在于避免或者防止什么;它的意义仅在于给直观对象以本真客观性,给范畴以实在性。  相似文献   

12.
对英、汉礼貌原则作一简单介绍并进行分析、比较,以寻找英、汉民族在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上存在的语用差异及成因。  相似文献   

13.
论翻译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确定翻译的目标探讨了翻译的三个原则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遵循这三个原则,提高翻译的质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企业并购理论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并购作为现代企业资本经营的有效形式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现代经济中资本优化配置的最重要形式 ,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经济选择的一种途径。企业并购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交易 ,与一般商品买卖或资金拆借不同 ,其内容、形式、过程都较商品市场或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复杂得多。本文拟就企业并购的动因、基本原则和财务评价予以探讨和研究。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一、引言 :主要是界定企业并购的意义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经济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 ;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三、企业并购的基本原则 :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 ;创新原则 ;谨慎性原则。四、企业并购的财务评价 :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资产评估法、收益法、贴现现金流量法 ) ;企业并购的成本分析 ;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语表达的哲理剖析 ,学习者可以改善英语理解及表达能力。文化沉淀及文化表现、雅俗共赏、整体与部分、抽象具体是学习者应掌握的哲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来研究话语分析。用实例来探讨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从而使说话者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者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17.
借助行军拉练的启示,揭示了DBR法的管理思想及其“协同生产”的DBR元素,对协同生产原理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这样一种管理思路和方法非常适合我国企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纳税筹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其合法性、系统性、经济性、超前性和发展性这些重要原则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进程中,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联系,反映最新的科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遵循虚实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