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影音乐美学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历史梳理,论述了中国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人类的情感是表现音乐的源泉,音乐能给人们心灵以最深刻的情绪与情感变化体验;人类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也是其获得自我确证的一种方式;电影音乐是通过影视艺术音画结合的途径使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内心情绪及情感变化,在实现自我确证的同时,也实现了画面与音乐所表达情感的相互确证。因此,这也使电影音乐的审美情感活动更易于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对音乐中感情的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建立在对音乐音响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的对音乐情感的深入感知和体验。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和论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感知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邵莉 《新天地》2011,(12):228-228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才能深刻体验音乐的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是借助形象、以带情感的直观符号去想象的思维形式.音乐是通过带符号化的语言(乐谱)引发人们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人们把形象思维作为音乐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在音乐进行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喜爱、理解音乐。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精心设计,以感引情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  相似文献   

6.
音乐属于人们的精神、情感和意识范畴,而嵇康却认为音乐乃是天地间的自然自在之物,只有善与不善的区别,与人们的情感无关;阮籍则认为音乐是社会风俗的反映,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强调音乐“中和”的特性,推崇合雅的古乐  相似文献   

7.
嵇康的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文章<声无哀乐论>里,他认为音乐是属于外界的客观事物,哀乐是属于内心的主观感情,就是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只有快、慢、高、低的变化与和声的协调,人们听到音乐之所以发生丰富的情感变化也就是人们的哀乐,只是人们内在的情感变化与音乐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音乐感受。只有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起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们对社会认知的一种方式,而音乐则是情感表达的一门艺术。流行歌曲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的情感需求。文章以歌曲《常回家看看》为切入点,从情感因素的情感认知、艺术表达、社会需要三个维度分析其被人们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则是通过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强弱、长短的控制和对音列、音阶、调式、调性、节奏、旋律的组织构成艺术的表现手段,诉诸于学生的听觉,产生情感的激发作用。这种教学是一种动态艺术教学。由于音乐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演绎性,或曰不确定性,人们对音乐的感受需要依靠艺术的联想,通过情感作用而与现实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所以音乐教学不能也不可能离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思维的一种基本训练。它是指合理、有效的思维程序和方法的形成训练。在高等学校音乐课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  相似文献   

11.
音乐内容的主体性及接受的双重意义张密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它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的接受过程从感性体验开始逐渐过渡到理性参与,并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以音乐化的语言来传情达意的,或者说是通过富有旋律性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的感受、联想和内心视觉是表现歌曲情感的基础;语调、语气和语势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手段;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情感意蕴是音乐治疗之患者的心理基础 ,领悟音乐表达的情感 ,就能顺应乐曲调节自己的情绪而改善身体的状态。然而由于病人的文化修养、个人爱好、生活背景、年龄层次等不同 ,对音乐的理解领悟也不一。尝试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音乐与诗词对照 ,从内容、节奏、进入意境三方面论述在文字意义基础上感受音乐情感意蕴的可能性 ,论证诗词能够作为音乐治疗的桥梁 ,通过文字意义 ,提高病人的音乐感受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利用声波这种独特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欣赏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音乐艺术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尤其对人的情绪、情感有着巨大的诱发力和感染力。贝  相似文献   

15.
歌唱表演艺术是演唱者的音乐感觉、音乐记忆、音乐表现及音乐想象等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歌唱表演艺术及欣赏涉及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语言的连接美与音乐美,歌唱的声音,歌唱的情感表达,歌唱者的形体与神态,歌曲的个性与典型性等方面。虽然人们对歌唱表演艺术欣赏的方式、角度及审美品味不同,但通过歌声感染人、陶冶人,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却是歌唱者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音乐审美体验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是音乐审美者在创作和欣赏音乐作品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想象、感受、理解的活动,其中由这种心理活动所抒发的审美者的情感与想象对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量的前人实践结果例证的方法,阐述了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自身和对被观察者的一系列的思想倾向和反应,论证了情感性、想象性与音乐审美体验的关系,得出了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创作者和欣赏者由内心的情绪与思想所引发的情感性与想象性在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所获得的可以感知的形象。音乐的情感体验体现在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认知中,这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与认知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受由音乐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进而在有声语言创作上,由最初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不能与音乐绝缘,音乐情感体验对播音员、主持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播音与主持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其教学需要借助音乐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根本途径。音乐是一种思想情感的形象表现,它作为艺术与美的结合,给人类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触动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启开着人们智慧的心窗,作为在知识海洋中邀游的大学生需要这种精神食粮的哺育,许多著名科学家与音乐结缘。音乐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能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学习音乐有助于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要让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自身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情感,以美育作为基本属性,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徐宜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4):142-142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通过听觉激起听者情感上的共鸣。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确定音乐主题以后,就要借助学生对生活中的景象、事物的认识,引导学生去想象、感知、理解,最终完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不能脱离情感,它总是通过某种渠道来表达作曲家的自我情感,音乐还可以趾高气扬地、最深刻地去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