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白的一些生平事迹在他生前身后被非凡化了,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长庚入梦"的神话化、"醉使力士"的英雄化以及"捉月骑鲸"的传说化这三个非凡化了的形象是人们向往"非凡"的心理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2.
苗瑶语的多音节词在单音节化过程中,有些方言、土语中没有变成单音节的词,其前音节要么变化为跟其他词的前缀一样("前缀化",preffixalize),要么"词汇化"(lexecalize)。由于它们位于多音节词的前面,反而变得好像"没有虚化的词汇"一样,其实它们是由没有意义的音节变化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各界关于如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代表性对策建议有三类:一是大力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二是大力推进免费性学前教育,三是大力推进义务性学前教育。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面向全国青年教师发起的“是否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怎么看与怎么办”的通信笔谈提出了以下共识建议:目前我国不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是目前的务实定位选择,应积极创造条件并循序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免费化及义务化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名词化在单语和跨语表达中都很普遍。文章从词汇派生层面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的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名词再名词化现象进行了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霍克思、闵福德译本在行为动作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和名词化的使用方面均高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且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对而言,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中语言的表达更加凝练和集中,语篇更正式简洁,信息密度更大,用词灵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认识有分歧。笔者在明确了语法化和词汇化这两个概念后,介绍了二者的6个相同点和6个不同点。关于话语标记的形成,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语法化或词汇化。在具体分析4个实例的基础上,提出话语标记是语用化的结果,而非语法化或词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系统论原理,探析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论原理,探析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聚焦德国社会学家玛利亚·米斯的主妇化理论,展现了广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框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玛利亚·米斯从分析印度纳尔萨普尔地区的蕾丝女工开始,在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探索主妇化的进程,以及主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表明在父权制和全球资本主义下,主妇化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理解当下劳动力就业方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进行资本主义批判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最”类极性程度副词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四个最典型的极性程度副词"最、顶、极、至",着力从历时角度来勾勒它们的虚化过程,从而理清极性程度副词语法化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极性程度副词语法化的一般机制,同时也为分析极性程度副词之间的内部差异奠定基础。通过分析两组极性程度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推知,极性程度副词的来源不外乎是名词和动词,极性程度副词"最1"和"至"是来源于动词,"顶1"和"极"则来源于名词。在虚化机制上,极性程度副词一般都是在"泛化"、"隐喻"以及"相邻句位"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完全演化为程度副词之后,它们的语法化并未就此停滞,而是一直在继续进行,表现为语素化、主观化、可补化和双音化。  相似文献   

10.
“语境化”理论与方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化”理论是J.J.Gumperz相互作用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组成。本文从语境化概念、语境化提示和语境化过程及其描写三个方面对该理论作了简要描述 ,并以其他语境理论为参照对该理论的独到之处作了四点归纳  相似文献   

11.
12.
语法化和语用化的认知-语用和语用-翻译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以狭义语法化和广义语法化的二分法,讨论和拓展了两种语法化观点,指出前者为实词虚化,后者为语用目的的合乎语法规范的言语化.由此出发论述了语用化,着重论述了语用化过程,即"PP1(语用目的1)→F1(形式1)→PP2(语用目的2)"的嬗变过程:一定的语用目的势必经过一定的广义语法化,而其结果即某表达式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经过一定的语用化.语用化的结果是以不变的表达式表达与原先的语用目的有关而有别的语用目的.笔者提出,任何两种语言的语法化和语用化的方式、结果和语效都不甚相同,研究语法化尤其是考察语用化,对翻译实践(与语言教学)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翻译过程中不求语法化的相同,所求者为:(1)语用目的的一致或一样;(2)语用化方式和语效的近似.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文学理论界关于“理论”与“历史”的关系有诸多探讨.论者都意识到以往那种“理论”的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存在着问题,都试图为今日“文学理论”寻找一条突破困境的可行之路.走向历史,使理论“历史化”;回到历史语境,进行语境化研究——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历史化、语境化呢?走向历史的文学理论还是不是理论?其与文学史研究有何区别?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语素和语素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例证法,指出汉语共时与历时层面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语素化现象,梳理不同层面语素与语素化研究的现状,并讨论语素化演变阶段、语素化与词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一"和"直"在古汉语中有多种相邻使用形式,但直到唐五代时期才成词,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拐弯(一直1)。成词后又继续语法化,宋元以后产生了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的"一直2";到清代又产生了表示事物范围或界限的"一直3"。在现代汉语中,"一直1""一直2""一直3"同时共存,但从来源上是有先后历时引申关系的,现代汉语的"一直"是"一直"在历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诗经》,我们可以看到,周代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与夏商相比,有一道明显的嬗变轨迹;这道轨迹具有以下特征:宗教理念的人本化,宗教活动的礼俗化和价值取向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故事化、生活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说新闻"这一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趋向,以引起业内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翁源县是一个纯客县,内部的客家话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语音方面。翁源县客家方言古见组字大部分地区不论洪细都读舌根塞音[k kh],但东北部存在腭化现象,见组细音字读为[tth],有些方言点还进一步发生舌叶化和舌尖化,读为[h]和[ts tsh]。翁源东北部与江西接壤,其见组腭化现象受赣南客家话的影响而产生,远离赣南的翁源西部或南部则还保留见组读舌根塞音的语音现象;东北部的仙南和坝仔客家话又在腭化的基础上出于自身的内在演变机制产生舌叶化和舌尖化的音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