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距省会昆明102公里,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区面积约170平方公里,类型为古生物遗迹类。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十分丰富,包括中侏罗世的禄丰恐龙(蜥龙)动物群化石遗迹、  相似文献   

2.
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寨,而积8.7平办公里,盛产中侏罗世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在已发现的2800平办米范围内以鉴定出200多个个体,1万余件骨骼化石,有恐龙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鱼类、两栖类、似哺乳爬行类,分属18个属21个科(其中20个为新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嘉荫县城西部,总面积38.44平方公里。地质公园以晚白垩政恐龙化石及其伴生的动植物化石为主。地质公园含有晚白垩世(距今8800至6500万年间)丰富的恐龙、腹足类、鱼、昆虫、龟鳖类及植物等化石,产化石地层剖面完整,层序清楚,层位稳定;  相似文献   

4.
郭静云 《殷都学刊》2010,31(3):66-75
人类信仰的一切形象都源于可被观察的自然现象,受崇拜的形象并非来自虚幻,而是自然现象被神化的结果。本文旨在比较各上古文化的信仰内容,并藉此了解中国龙的形象自然来源。对照上古文化信仰可以发现,自古埃及以降的闪米特文明都有神奇蛇的信仰,但这些蛇都是克托尼俄斯的神物,代表地下界,从不升天也不飞翔,这种信仰符合蛇的自然本质。然而中国的龙完全不同,其为天神,既不符乎蛇的本质,又和其它古文明崇拜的蛇神形象大异其趣。因此可以推断,埃及蛇与中国龙的形象和神能俱不相同,形象来源应该也不一样,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笔者以为龙的形象来自昆虫。龙的崇拜源自农耕文化,而昆虫对农耕生活影响极深。农人天天观察昆虫,发现其具有羽化神能。在大自然中,只有昆虫能由蛇体化为鸟形,也只有昆虫能暂死后再生、升天。因此古人神化昆虫,这实为龙的形象与崇拜来源。不同地区的萨满教,都有崇拜昆虫变形、羽化神能的痕迹。不论从考古资料或古代文献中,都能发现中国先民确有尚虫信仰。古埃及人也崇拜过昆虫,事实上,笔者认为与其和埃及的蛇神作对比,中国龙可能更近似于古埃的金龟蜣螂甲虫崇拜。尽管埃及的金龟和中国的龙崇拜在起源、发展上关联性不大,但两者的信仰观念与象征意义却相当接近。本文以中国龙的古代造型和自然幼虫作对照,发现很多幼虫尾巴上有带着犬齿的假头或尾刺。这种双嘴的形状恰好符合古代中国龙的造型特征,尤其在商周礼器上,头尾两端双嘴的龙形更是随处可见。头尾双嘴是幼虫的特征,农人观察昆虫,依其形体创造出神秘概念,而神龙的双嘴形状正可旁证龙的形象源于昆虫的说法。在本文的最后,笔者将着重讨论夏禹的故事和其名号。夏禹形貌为虬龙,其名"禹",恰和"虫"同字,故龙、虫义同。夏禹神话也表达了幼虫与神龙的同等性。  相似文献   

5.
恐龙     
《快乐青春》2011,(11):77-77
我们是很久以前的动物了,从前我们是地球上的霸主,到现在博物馆里都有我们的化石。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农历辰年,即龙年。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至高无上,是权力的标志,希望的象征,因而在许多中药中都冠以"龙"字,以示雍容华贵,不同寻常,现介绍如下。龙齿出自《神农本草经》,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牙齿化石,主产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性味涩、凉,人心、肝经,有镇静安神、清热除烦之功,适用于惊痫、癫狂、心悸失眠、烦热不安等。用法:取材9~15克,打碎,先煎,温热内服。  相似文献   

7.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水库库区(现称太极湖)北岸。地质公园以成群的恐龙足印为主体。刘家峡恐龙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体感强。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等,构成了足印、卧迹、拖痕和粪迹共存的场面,非常独特。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最多的国家,继内蒙古之后,在山东、广东、江西、河南、辽宁、新疆、湖南、浙江、湖北、安徽、陕西、吉林、江苏、重庆和甘肃等地都相继发现过恐龙蛋化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河源地区短期内发现了成千上万枚恐龙蛋化石,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拥有恐龙蛋最多的国家,共有9科18属74个种,世界首屈一指。其中,广东河源和河南西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龙与《周易》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一个新的千年的到来,人类ZI世纪的第一年头,正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龙年(庚辰年)。当此“总把新桃换旧符”之际,笔者不期然想起象征着中国文化之本源的古代哲学经典《周易》一这是一部展示远古时代中国龙的哲学、龙的思想、龙的精神、龙的情操的震古烁今的...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既有兼并,也有融合,主要是融合的关系,而龙的综合性形象,就是这种融合关系的最显著的表现。龙形象及概念自它产生之日起便为各民族普遍接受,中国的汉族崇拜龙,少数民族也崇拜龙。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因而龙文化在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对龙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团结,这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龙的文化意蕴与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沃土之中 ,与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龙的崇拜心理和人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 ;龙与汉语修辞也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 ,对人或事物作出生动的描摹 ,把人、物神化了 ,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远古湖湘水文化的时空透视与洞庭湖船文化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民科 《云梦学刊》2002,23(3):55-57
洞庭湖远在华夏文明伊始之前即为汪洋大泽。居住在水边的湖湘远古各族先民们所创造的灿烂水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湘文明孕育出了洞庭湖船文化 ,它是世界船文化和中国龙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轩辕作舟”之说不可靠。它同视洞庭湖地区为蒙昧的“南蛮”地区一样 ,都是受了所谓中原正统文化观念的局囿。湖湘远古居民的灵感、智慧、思维和创造力 ,对中华文化构成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竞渡本招屈考——兼论龙舟竞渡的起源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6,27(6):48-52
先秦至今历代龙舟竞渡文献资料及竞渡起源诸说表明,龙舟竞渡起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春秋战国时期融入纪念意义。各地、各民族原本差异很大,后世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纪念屈原成为共识。竞渡中的巫风与其他习俗源于夏、周时代,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正是继承与发扬了夏、周文化。  相似文献   

14.
钱益汇 《齐鲁学刊》2007,1(5):55-60
步达生是加拿大解剖学家与人类学家。1919年来到中国,他与安特生等合作,调查、收集与研究了沙锅屯、仰韶等地的人骨材料。1926年周口店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使他与周口店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他组织领导了周口店的发掘研究工作,正式命名"北京人",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他的学术活动奠定了中国古人类学的基础,促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步达生知识广博、善于合作,为科学勇于献身,并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人才。  相似文献   

15.
外向型汉英词典中“龙”的释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与dragon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但人们一直把中国“龙”译成dragon,多数汉英词典及英语辞书把drgaon作为龙的唯一英译对等词。把dragon作为龙的英译对等词忽略了两者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从而人为的在两者之间制造了一种假的对应关系。对于译者而言,具有浓厚文化意蕴的词语,不仅要译出它的表层意义,更要准确再现其深层的文化内涵。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从龙的这一文化原型出发,国内辞书编纂者在外向型汉英词典中把Loong作为龙的释译对等词才是恰当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采莲探源     
“采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常见主题之一。从发生的时间上看,采莲分为秋天的“采莲子”与春夏之交的“采新莲”;文学作品中的“采莲”,多为描绘春夏之交的采新莲。从发生的地域上看,“采新莲”最早产生于古代荆楚“江南”地区,是古代江南地区的端午民俗,以后才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7.
锦江苗族盘瓠龙舟节是以苗家祭龙拜祖为核心的一种独特的民俗,充分体现了巫术与原始宗教的特点,与苗族祖先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锦江盘瓠龙舟节有两大特点:第一,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堪称龙舟竞渡之最。第二,锦江苗族由于长期封闭和落后,古文化保存完整,透过锦江盘瓠龙舟节这个活的文化遗产,可以窥探出龙舟竞渡古老的原始意义——原始渔猎活动与巫术结合的产物。不过经过长期的演变,宗教和巫术的色彩也在逐渐淡化,体育竞技和娱乐的色彩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8.
刘光汉的《中国民约精义》是我国近代学者最早参照卢梭《社会契约论》阐扬中国古代民主言论的开山之作。刘氏所发掘、辑录的中国古代民主思想包括:主权在民、"民为邦本";通达民情、导民使言;君臣合作、通功易事;废除世袭、唯才是举;王位可变、君民平等;财为公产、公平理财;顺天应人、革命合理;赞美禅让、伸张民气;抨击专制、鼓吹民权;天下为主、民主法治。刘氏的发掘整理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但也因择取疏漏与某些牵强附会之处而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和中国戏曲同是世界上艺术成就最高、形式最完备的戏剧体式 ,但后者却比前两者晚出了一千多年。之所以如此 ,从外部原因来讲 ,是由于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不充分、宗教观念淡薄 ;从文学自身来讲 ,则与中国社会重抒情文学轻叙事文学及由此形成的叙事文学不甚繁荣有关。中国古代神话的零碎、片断及过早地历史化、政治化 ,使其缺乏庞大的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及具有一定力度的矛盾冲突 ,而这又正是叙事文学不发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褒姒的神话传说贯穿着中国古代的命运观念,俄狄浦斯的神话传说贯穿着古希腊的命运观念,两种命运观念之间既有惊人的一致之处,又有根本性的区别。相同之处在于都反映了命运的不可逆转的必然性特征以及由此所决定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一致性,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命运与道德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对于命运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