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现代知识观受到人们的质疑。与现代知识观相联系的现代大学思想和职业教育理念也在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博雅教育与技术传授的论争与反思中寻找发展方向。对职业教育而言,应适应知识观转型的要求,致力于教育目的与价值、知识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达到"做"与"想"、"实践"与"理论"、"物质"与"理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笛卡儿以及康德理性主义和牛顿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寻求普遍意义的现代科学观坚信机械自足的宇宙观、客观的线性积累的知识观,并追寻理性的方法论.现代科学观突破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而主宰了人们的现实与精神生活,达及教育.人们对教育科学化的追求使现代教育在目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现代科学观的痕迹.当今,超越技术理性的后现代科学观兴起,教育面临着又一次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观与艺术观的转变,环境艺术教育也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向,即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转向"人本"的教育。文章从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展开了"智态"教学理念的当代性与本土性、材料观与器物观的讨论,并通过两个教学实践项目建构了实施"智态"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5.
教学"静待花开"意指老师对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期待状态之中,其焦点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它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且教师对学生要进行适度等待并学会智慧性"修枝剪叶"。其立论基础,源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知识观和人的本质是生成这三种观点。现实中之所以出现实施困境,根源在于功利主义视域下的教育观、错误的发展观、知识观和重结果的单一评价体系。为追求理性的教学"静待花开",应采取以下措施: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信念、理智性的进行教学等待、教学过程中的适度教导和实行重过程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高校管理观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创新是高校教育创新中的子系统,管理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先导。理工科高校管理观念创新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树立"大工程"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改革思想作了全方位的梳理 ,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即 :培养品德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教书育人观、多重管理与优质高效相结合的科学管理观、发扬民主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师生民主观、面向全体与重视差异相结合的学生教育观、语文中心与广泛涉猎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文化建设关键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等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行为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变化、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重视过程性教学、建立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氛围、关注评价中的反思和反馈作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心理观点、意识的重要性 教育学科教学主要有双重任务:一是向学生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培养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在掌握教育学科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心理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心理观点。当然这二者并不是毫无联系的。教育观、心理观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育学科基础知识。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教育观、心理观是在反复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识和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固态度和行为方式。形成这种观点就是善于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从宏观的高度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侧重于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心理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和经济的影响下,新时期语文教育实用主义观表现出追求经济实用教育目标对"工具论"教育目标颠覆的同时,反思语文教育的本真性,语文教育应在一个历时、共时的视角和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建构起经济目标与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新实用主义教育观,从而赋予语文教育真正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按国内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试图在对工业设计创新的前提及创新的特殊性与工业设计教育理念结合分析的基础上 ,找到一条更为合理可行的针对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设置的教育实践方案 ,更为强调“创新是知识的延伸”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太原师范学院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确立了"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在"行知统一"指导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在教师道德、教育理念、教师身心、教育艺术、教师技能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以服务于山西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该理念是太原师范学院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决定着学院整体的教育行为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对爱情关系的认知发展来探讨以爱情教育的通识化为目标的课程建设。目前在台湾地区的各大学校园中,与爱情关系相关的成长出现“活动”较多与“课程”较少的情形,现有开设的课程多半是以性别教育为主。根据爱情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本研究以143位台湾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爱情”的定义进行开放性描述,经内容分析后,将资料进行分类归为“理性论”、“感性论”、“单向论”、“互惠论”、“主动论”、“被动论”及“比喻论”七类论述;其中以互惠(reciprocity)论述爱情占最多(43%),其次是“比喻论”(15%)。至于男女对爱情的定义主述内涵方面,在理性或感性的认知上,男生以理性论述较多,女生则是以感性论述较多;以比喻的论述来形容爱情的部分则是以女生居多。最后,基于爱情定义之认知及大学阶段爱情的发展历程,本文从爱情教育的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及教材三方面提出爱情教育通识化的建议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解读了大学传统教育教学思维形成的原因,根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反思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及其影响;提出了如何改善大学教育教学现状,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新设想;通过举证岩土工程实验教学实例,对实施案例实验教学法展开了应用与理论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大学人文知识教育过程中,由于缺少情境教学,人文知识仍停留在“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的层面上,未能真正内化为人文素质。在教学层面上,只有通过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接受人文知识时能亲身感受人文精神的巨大魅力,才能使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运用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齐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家训是“齐家”思想的载体,有着丰厚的内涵,在文化传承和人格培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家训中“由家及国”的教化理念,“义为利先”的中心命题,“以德教子”的重要内容,“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因材施教”“预防教育”等方法体系,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但古代家训中也有一些封建的烙印和糟粕,对传统家训加以现代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教化体系进行现代重构,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根据探究学习的理念提出了相应的探究教学设想,对高校体育课程探究教学的内涵与意义、特征、模式、策略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不能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求,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孔子在教育公平、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思想对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创新教育,切实推进启发诱导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20.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现行管理学教育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理论与企业实际“两张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MOOC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都还原了“学”的本质,从而实现教师从“讲授者”到“启发者”的角色转变。在罗伯特·塔尔伯特翻转课堂结构基础之上,结合MOOC的教育理念及思想,构建了基于MOOC的管理学课堂教学应用模型,并以管理学核心章节战略管理为例,对课程开发进行了详细说明。调查结果显示,管理学MOOC课程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对管理学MOOC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