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与政府网站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认为文本可以分成四类,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政府网络文本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表达型”和“感染型”文本,翻译团队应该充分了解委托人提出的翻译纲要,结合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文献型”和“工具型”翻译策略,制作出既符合委托人的翻译目的又能“忠诚”于目标语读者和源文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目的论与广告语篇汉英翻译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以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后认为,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汉英翻译可采用"自上至下"的工具翻译策略.文章还从广告语言、文化和管理法规等角度,以实例验证了使用工具翻译策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拉维夫学派的理论奠基人Even--Zoha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ytem)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且对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取向的因素作了全新阐释,认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多元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当其占据主要地位时,译者往往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当其处于次要地位时,则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天演论》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峰期代表作,严复在译作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符合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本文拟结合《天演论》的翻译策略,以系统论中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图里和切斯特曼相关理论,探析多元理论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特别针对译者根据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地位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翻译策略的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习语翻译的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得出: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进一步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汉语习语翻译时应尽量采用纪实翻译,但也应同时兼顾工具翻译。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翻译的异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翻译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译入文化还是译出文化,异化策略都应是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译者应改变传统的以释义为主,以目的语为中心的“等效”翻译,归化翻译,而应越来越多地采用以源语文化为中心,传播异域风情的异化翻译,这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用的侧重点不同的翻译方法,归化法的侧重点在于目的语读者,而异化法侧重点在于源语作者。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两者要结合使用,缺一不可。文中还探讨了在中、英诗歌互译过程中,归化法用于转译双语诗歌中的"意美",异化法用于转译诗歌中的"形美"和"音美"。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应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欧美文化的强势地位,在翻译我们民族文化所独有的特色时,应采用异化法,以保留我们的文化瑰宝,提高汉语文化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8.
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著的翻译与传播受译者的经历和为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制约。文章对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译本对原文本关键词、文化事实的翻译特点,指出文化典籍的翻译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有效的翻译策略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装剧的对外传播中,其剧名翻译存在语义错误、源于语法错误、缺失美感、剧名冗长、译法不一、拼音残留等翻译错误或偏差,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背景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译者专业素养不足等。在翻译古装剧名时,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剧名,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以著名人名、地名命名的古装剧宜采用音译法,以人物传记、朝代、帝国命名的剧名宜采用直译与音译相结合法,以中国典故、诗词成语等命名的古装剧宜采用意译法,以不知名人物命名或简单平淡的剧名宜采用增译法,过长或带有不必要修饰词语的剧名宜采用减译法,晦涩难解、剧名与剧情不搭边的剧名宜采用创译法,根据中国名著拍摄的古装剧或系列古装剧宜采用套译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原著中文化信息的翻译,两种译本的译者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杨宪益译本主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忠实于原文,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而大卫.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入语的特色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不同的文化视角下,翻译界对这两种翻译方法非常关注。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交流,在翻译的过程中,从基于源语文化或译入语文化倚重选取翻译策略是归化还是异化,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方向性的影响。文章通过例证阐述异化策略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贴近源语文化的翻译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传播,在保护边缘文化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际翻译必然是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即文化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文与译文的文化等值。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对文化翻译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译者应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必须适应译语文化,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而影视字幕翻译就是在时空的双重限制下,最大限度地向目的语观众传达准确有效的影视相关信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切入点,以国产影片的中文对白及英文字幕为语料,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了功能分析,提出了多视角翻译策略,使字幕翻译在时空双重限制的前提下,更忠实地传达原片信息,满足目的语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脱口秀幽默翻译中,语言幽默更多来自于双关的修辞手法,文化幽默更多来自于反语的修辞手法,而普通幽默则主要来自于反语和突降两类修辞手法;另一方面,语言幽默主要采用加注策略,文化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翻译策略,普通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语言修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译文功能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广告语篇的翻译功能和翻译原则的分析后认为,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除了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外,有必要以分析原文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改译,确保在目的语文化中再现源语广告劝诱功能及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出发,探索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化方法。认为在现阶段的英汉互译中,语言层面以归化策略处理为宜,而文化层面则应用异化策略。进一步通过提出零补偿,文中补偿,注释补偿和转换补偿等各种异化补偿手段,构建了跨文化翻译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专有项为切入点,从翻译过程的角度,采用即时回顾法,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策略,学生主要运用了10种翻译策略,分别是标准译法,文化对应译法,字面翻译,释义,近义词代替,改写,加注,音译,删除和移译。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文化立场,向来在翻译界引起激烈争论。翻译实质上是两个文化之间的转换,并非局限于符号学或者文字内部。普遍观点认为翻译过程中应更多的考虑把原语的文化,风俗和内涵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主张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可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异化策略符合翻译标准中"信"的要求;二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语文化,满足译文读者了解原语国家的好奇心;三是翻译中采用异化手段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翻译原则.从晚清译者文学翻译的具体实例中可见,晚清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主要受小说翻译的工具主义本质、封建礼教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中心观等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主要是小说翻译)的目的不是对文学本身的学习与借鉴,而是译者结合时政用来表达个人见解、宣扬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工具.翻译时译者大都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大量使用删减、增补和改写的方法,用以满足国内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以迎合本土文化的主流价值标准.在翻译活动中社会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译作显现出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