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班牙国家公园管理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迅速,但国家公园建设仍在探索中。以西班牙国家公园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概述了西班牙国家公园发展历程及其入选标准的变迁,介绍了西班牙国家公园的发展现状及其类型。从法律体系、管理机构、管理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西班牙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指出西班牙为国家公园建立了三级法律体系,总结了西班牙国家公园的确认制度、管理规划制度、财政投入制度、保护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最后,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从法律体系的建设、管理体制、规划体系、严格保护和公众参与5个方面讨论了西班牙国家公园管理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自然保护区治理体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国家公园的设立、建设及运行与公园社区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公园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公园内的资源,公园的运行、管理和保护工作又与社区活动分不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和运行有效统筹了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新体制也面临保护与发展、人兽冲突和地方保护主义阻力等诸多张力问题。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协调好这些关系,不仅会影响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也会制约公园社区发展,甚至导致和积淀更多社会矛盾。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协调保护区和社区的关系,提升国家公园体制的综合效能,需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从国家公园运营、公共管理、共治机制、基础设施和保障保险5个方面不断优化公园社区治理体系,促进保护区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而言,要优化国家公园体制及其社区治理体系,需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制度实践两个路径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从顶层制度设计上构建起“生态现代化”的均衡模式,另一方面可从基层制度实践中提炼出“补贴补偿+保障保险”的均衡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要有特色的环境伦理体系作为支撑,探讨中国国家公园环境伦理的本土化构建及其构建途径,对我国目前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有积极意义.首先分析了荒野思想对美国国家公园建立和管理的影响,继而研究中国国家公园环境伦理选择,认为荒野思想自身局限和中国文化、历史和现实特殊性导致中国不能沿用荒野思想指导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最后从观念层面和行为层面对中国国家公园本土环境伦理进行构建,并提出以"天人合一"为驱动,以生态文明为指针,运用传统生态知识和理念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开展环境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是指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为提高国家公园管理效率和公园访客生态体验服务质量,通过竞争及其他特定方式优选受许人,依法授予其开展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规定范围、数量、质量的经营性服务活动。文章对比了传统经营方式和特许经营方式的差别,分析了国家公园特许经营与其他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的特殊性,最后围绕我国10个国家公园(试点)当前的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及政策做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10个国家公园(试点)的特许经营管理机制制定时均提出了特许经营范围、授权方式、项目监管、社区反哺4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均呈现比较一致的系统化组织管理方式:合理规划→公平分配→有效监管,但各国家公园(试点)的特许经营管理组织方式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形式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此分析我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国家公园乃至整个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特许经营广泛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生态系统保护提出的新方向,加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家公园治理体系存在着偏重政府单一主体、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的问题.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研究框架,认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同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三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打破目前在国家公园试点中存在的府际横向协调、政企协作和政府与居民协作的困境,提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适度发展旅游的必要性与路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保护的同时兼顾合理利用是国家公园区别于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特征,适度发展旅游是国家公园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发展旅游被视为是对自然保护的威胁,国家公园该不该以及应如何发展旅游,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须直面的重要问题.剖析了当前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重保护、轻利用的倾向,然后从3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发展旅游的必要性.首先,适度发展旅游是国家公园实现综合功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促进实现国家公园的保护、科研、教育和游憩等综合功能;其次,国家公园发展旅游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协调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的二元矛盾,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第三,国家公园适度发展旅游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国家公园发展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混乱,管理上交叉重叠,呈现碎片化管理,为了构建一个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应当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符合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在立法路径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国家公园法,同时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国家公园进行单独立法。对于国家公园内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及用益物权权能受限问题,可以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进行生态补偿,重视民法手段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转型重构的关键时期,明确国家公园的发展思路与理念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National Parks:The American Experience一书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理念变迁,讲述了联邦政府、铁路公司和环保组织等利益团体围绕"国家公园该如何发展"这条主线展开的一系列博弈过程,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的推动性人物及相关开创性法案等内容.书中对推动美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思潮和理念做了总结回顾,尤其是国家公园应该"保护什么"以及"如何保护"的思考,对完善我国国家公园体制、重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广泛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公园的面积规模和特点,对今后的国家公园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巴西、南非、法国、日本、新西兰8个国家为例,对比分析国家公园的建设面积,进一步讨论以历史文化、珍稀物种、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及综合保护型国家公园的规模特点.统计了308个国家公园,其中2/3国家公园的面积在100~2500 km2,面积小于100 km2的国家公园一般因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海岛海岸自然景观或分布狭窄的珍稀物种而设立,面积大于2500 km2的国家公园多是对热带雨林、荒漠、冰川苔原等生态系统或多种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结合我国国家公园的定位和设立目标,建议综合保护型国家公园面积在500 km2以上,以河湖湿地和海岛海岸生态系统或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规模可稍小,但不宜低于100 km2.随着今后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适宜面积.  相似文献   

11.
以当前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立足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状问题已经从“顶层设计”层面转化为中央、地方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权责划分等现实问题,提出省级公园体制构建的建议,旨在弥补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省级层面体制建设的缺失,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在新时期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中的权责,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统筹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以美国州立公园、加拿大省级公园以及日本都道府县公园为代表的国外同类公园的先进理念和建设经验,其次从实践建设、规范标准、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省级公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省级公园体制构建的初步思路:第一,从设立标准、功能定位、主要类型三方面对省级公园的概念进行了探讨;第二,讨论了省级公园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第三,从监管机制、资金保障、法制保障三方面对省级公园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笔者希望通过省级公园体制的构建为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对于系统保护国家各级各类生态重要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社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生态旅游发展五个方面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综合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总体评价等级。以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评价得分为7.198,为生态旅游的II级水平;(2)为了促进浙江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建议从发展战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交通、社区参与和区域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析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对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多年来,美国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形成了十分科学务实的机构和详细的管理细则。该文分析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的成功经验,如公园的合法性、公益性、完整性、科学性等。这对解决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自然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以地质遗迹保护为主的地质公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我国也大力开展地质公园建设。湖北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质公园发展却处于初始阶段,资源开发不平衡,缺乏有效管理是目前的劣势,地质公园需求扩大、政府积极支持是面临的机遇,宣传促销不力、缺乏品牌优势是发展的威胁。应从资源勘探、统筹策划,从业人员培训、严格园区管理,加强宣传促销、打造优势品牌,开展科学研究、普及地学知识等方面逐步推进地质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科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公园是介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之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在综合分析湿地公园的定义、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功能和价值评价、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等。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湿地功能和价值评价,将科学、设计和教育综合到湿地公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灾害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给国家经济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带来大量人员伤亡。高效率的生态修复机制是当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建立与完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对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关注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谨防发生自然灾害时处于被动应付境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的“国之大者”。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国家文化标识建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国家性”在其整体定位、建构意义与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贯彻始终,并指导着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国家性”是国家文化公园的鲜明底色,也是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石。因此,推进“国家性”建构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国家公园建设的目的是探索一条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之路。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之一,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极其丰富。在分析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森林文化及对生态旅游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指出要突出森林文化的主体地位,把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融入到当地的森林文化特色之中。通过开发森林游憩区,举办森林文化节、高山花卉摄影展、绿色食品博览会、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展、绿色夏令营、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基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构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和谐社会生态的途径.企业是其运行的基础,遵循生态补偿机制把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融为一体,实现生态补偿和自身的科学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协调区域共同发展,完善补偿方式和税收制度,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将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