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可以用来分析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在政治生活中,政府官员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来选择个人行为,其行为的成本函数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心理成本,收益函数则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理性的政府官员在特定制度约束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容易导致政府预算的最大化、机构膨胀、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等弊端。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诱致腐败的心理基础。如果制度存在缺陷,使腐败活动的收益超过其成本,腐败自然趋于泛滥。文章构建了政府官员腐败的成本一收益模型,指出腐败的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腐败成本则包括预备成本、实施成本和风险成本,具体分析了贿赂型腐败和贪污型腐败中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认为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缺陷,必须严格地对约束个人活动的不同制度环境进行比较,将廉政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对经济人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函数加以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人"假设.该假设克服了传统经济人假设只讲物质需求,忽视精神需求的的缺陷,使之更加接近现实,从而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经济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用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社会交易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文章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利用博弈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从剖析政府官员微观个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政府信用缺失问题.试图证明唯有从制度变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信用缺失问题,并提出了制度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尚存在问责文化滞后、问责法律缺失等问题。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根基,以“政府失灵”问题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低效率的原因,并提出避免政府失灵的对策。在我国同样存在政府失灵、政府部门及官员的经济人行为,所以公共选择理论所涉及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可以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对于公众而言,政府组织行政效率低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行为同样具有"经济人"特征,即政府组织及其官员出于"利己"本性,同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尽管"人性"使然而难以改变,但是通过政府治理过程,并在公众监督下逐渐改进政府行为,提高其行政效率还是可能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治理工作一直在积极进行中,但至今成效不甚明显。有关历史研究说明:在我国,政治改革滞后成为单纯制度建设难以提升政府绩效的深层原因,因此政府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实现合意的政府治理之根本途径是建立相应的政治保障机制、法规约束机制和道德自律机制;就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状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能够道德自律的官员队伍。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博弈论思想,在建立政府、投资商、官员两两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投资商、官员三方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提出了降低投资商向官员行贿和官员受贿概率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商行贿行为、官员受贿行为的概率与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政府反腐败的成本、政府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政府查明投资商和官员之间行贿受贿的能力、降低政府反腐败的成本、加大对投资商行贿行为和官员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反腐败效率。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是一个有着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人,在财政压力和政绩冲动下,地方政府的经济人的身份可能被加强,在行为中会不自觉地扮演"推进利益分化角色"。因此,必须研究、探讨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模式,如地方政府推行地方保主义、地方政府赢利的经济人行为、地方政府的短期利益行为。了解出现这种行为背后深刻的理论背景、体制根源、经济因素和机制因素,希冀寻求到一条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政府信用缺失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博弈理论分析政府信用缺失的机理,最后运用成本收益理论深层揭示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道德选择的经济分析与公正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源于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福利和效用的最大化,而进行利益权衡和成本收益分析。一个公正的制度体制设计,应当正视且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通过相应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建立利益制约机制,为人民进行善恶选择提供制度保障,使民众通过生活体悟到,德行既是美好的,也是有用的,从而使人们在做出某一行为前,在社会利益、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作出平衡和比较,找到利益平衡点而实践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定时期内,任何经济人的所有经济行为的最终结果,都会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以有效经济利益为半径的经济利益圆周;经济人的经济利益圆周范围不断扩大以至相互重叠,是合作行为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农民专业合作行为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家庭土地承包经营的充分发展,并始终以此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的经济效率来源于参与者的合作收益,但必须保证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农民的合作净收益必须留存于合作组织内部,合理、均衡的利益反馈机制是保证其可持续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实验经济学中理性假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实验经济学中关于理性假定的有关问题。从经济学实验中的若干悸论入手,分析了其中所隐含的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四条结论:个体理性假定并不能保证必然达到个体效用或福利的极大化:理性假定会受到行为重复性的影响:理性假定受到“公平性条件”要求的影响;非理性因素会受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产业化进程中农民道德选择的决策过程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农民的道德选择是其在进行个人利益最大化分析后的理性选择;是其道德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得出的必然结论,并提出应当通过采取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科技支农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措施,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道德选择,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经理人激励机制 ,债务约束软化以及企业家“官本位”等现实情况的存在 ,西方学者在研究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时所依据的“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 ,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时并不适用。通过对1 993年到 2 0 0 0年期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考察 ,可以发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与证监会发布的有关增发配股和摘牌等政策密切相关。因此 ,提出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两大经济动机 :“壳资源”假设和“配股生命线”假设  相似文献   

15.
当考虑农户的劳动成本之后,常会出现农地生产纯收入为负,而农户仍然继续经营的现象。在利润最大化的理论框架中,无法对此予以圆满解释。这是由于农户是集生产和消费于一身的特殊单位,分析其行为应以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标准,而农户模型是进行这方面分析的有力工具。对上述现象的恰当分析由分离性不成立时的农户模型给出。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总是假设企业最大化自己的利润,但是现实中企业有各种动机来确立多重目标,或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文章主要讨论了寡头企业在确立了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函数,即企业的目标是最大化一定权重的利润和一定权重的其他目标;从战略替代品、战略互补品等企业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目标之间的关系等,来分析企业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企业之间目标的影响,以及企业目标对于竞争对手的影响。论文中还具体讨论了两种非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函数,其一是包含了企业自己收益的目标函数,另一个是包含了行业某个利润水平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企业公司法立法从1956年开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践一直在进行修订,其目的在于在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但目前来说仍未达到立法者的预期目标。主要从法律经济学的基点入手研究、总结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在公司法制度改革中的应用态势,并考虑到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将在公司法的改革中继续深化和进一步升华的问题,使公司法在制度设计中达到协调交易成本最小化而使经济收益最大化,使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更加具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有效方法——EV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人们将会计利润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但会计利润最大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债务成本,而忽视了权益资本的使用成本,这使得会计利润无法准确评价企业最终经营成果。EVA方法则综合考虑了包括权益在内的企业的全部资本成本,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业绩,并且以 EVA为基础的企业薪酬制度可以有效地协调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软件即服务是云计算背景下捆绑IT基础设施和软件并通过互联网递交服务的一种新的IT服务形式。基于服务内容捆绑特性,研究垄断软件供应商面临捆绑定价策略和分开定价策略时的策略选择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并应用价格优化方法得出了两种策略下软件供应商的最优价格和最大利润,分析了供应商进行不同策略选择的边界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探讨了供应商利润最大化策略选择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捆绑策略并不一定损害消费者剩余,当服务可变成本较低时,利润最大化策略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策略在捆绑策略处取得一致,并处于较高水平;当服务可变成本较高时,在分开定价策略处取得一致,并处于较低水平。供应商可通过不断降低可变成本提高利润及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