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惠 《理论界》2008,29(3):185-187
不同时代都有各具特色的礼俗,但任何礼俗,都是前代旧俗的延续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过寿礼仪"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农村"过寿礼仪"的描述,对比今昔"过寿礼仪"的异同,突出人物的地位变化,表述了农村文化习俗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从落后趋于文明的鲜明表征。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的礼仪习俗,是在上海独特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大致上经历了古代、近代与现代三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古代时期,上海的礼仪习俗还没有完全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它受吴越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了与整个吴越文化圈较为一致的文化风格与特性。古代上海礼仪习俗的形成大多具有浓重的封建色彩,较为鲜明地体现了封建主义的宗亲血缘关系与道德伦理思想,这在婚姻、丧葬、寿庆、祭祀、交际等各种具体的礼仪习俗形式上都有明显的表现。其内容大多与封建家族利益相关,形式大多十分繁缛复杂,它们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族制度和血…  相似文献   

3.
每年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饮食应考虑春季阳气初生的特点,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可选用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则应该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鼓、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丧葬礼仪是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与傣族在丧葬习俗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价值,就相同点而言,有临终仪式的相同;丧葬形式上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就不同点而言,有奠仪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个民族在丧葬形式的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两民族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存在差异。藏族与傣族在丧葬习俗方面存在异同的原因如下:藏族与傣族在丧葬习俗上造成差异的应该是两族不同的生死观;原始宗教对两个民族的影响程度不同;佛教的传入与地理环境影响了两个民族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5.
殡葬,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表现之一;葬礼,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礼仪之一;丧葬习俗,是中国民间习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真实可信地描绘了民国初期中国安徽、江苏等地农村的丧葬习俗,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6.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主要体现在居室建筑、居室装饰、起居礼仪与禁忌等方面。传统的长屋(房)、男女公房、干栏式建筑、地居式住宅以及装饰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随着珞巴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其居住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神话传说与珞巴族早期居住习俗、房屋的类别与特点、居室陈设与装饰、起居礼俗与禁忌以及居住习俗的变化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毕旭玲 《学术月刊》2024,(1):155-163
中华创世神话是探索和建构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切入点。节气神话是中华创世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间谱系的建构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形成过程。以燧人氏观大火星叙事为代表的节气发生神话表明求真务实地解决生存问题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创新动力;以神农正节气叙事、黄帝迎日推策叙事、少?设节气官叙事、帝尧敬授人时叙事为代表的节气体系确立神话表现了中华先民创新思维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特征;从夸父追日测影到大禹治水测影,再到周公测影定都,节气测定神话展示了早期中华文明创新传统的形成,甚至“中国”一词的产生也与先民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传统密切相关。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今天,应大力发掘中华创世神话的创造创新传统,引导民众充分认知和应用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增强中华文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每年阳历的1月5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每年的农历立冬到立春时节,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但是进补并非只是吃大量的滋补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气血阴阳虚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礼仪是在原始社会风俗和礼仪的基础上由人类继承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就单项礼仪来看,都可以从原始习俗中觅得其踪迹:冠礼是由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化而来,婚礼则是经过了后世的改造而形成的,而丧礼是保留原始文化最多的领域。本文以我国古代的冠礼、婚礼和丧礼为例,分析其中隐含的原始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0.
散居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早已形成为他们共同所遵循的各种风俗习惯。鄂伦春人的传统性生活习俗和守则性禁例,不仅是他们特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产物,而且是阐明他们民族个性和民族素质的标帜之一。任何一族之民的风习礼仪,虽然是属于民俗学范畴之内的课题,但它对于详细研究一个民族来讲,确系不可忽略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玉平  牛磊 《齐鲁学刊》2006,4(6):152-154
行政发展是衡量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与否的重要参照系。在政治系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中国行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背景下,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理念的服务化、手段的信息化、过程的法制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遏制党内腐败要从健全政治制度入手.本文从加强权力互相制约和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等角度,阐明其对增强党的反腐能力的影响,指明把权力监督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催生乡村城市化道路以来 ,学术界对“乡村城市化”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定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乡村城市化”的众多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 ,这对正确认识、辩证理解和深化推进我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燕斌 《兰州学刊》2006,(12):108-110
“礼”是古人取法天地而创设的一套理想的人间秩序,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精神的追求。礼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对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是源于传统网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MOOC用户的准确建模是实现个性化MOOC教学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探讨了MOOC用户模型的内涵,建模要求,重点讨论了贝叶斯网络技术在用户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詹明安  刘晨雨 《学术探索》2004,(12):112-115
高校扩招在拉动内需、缓解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几年后却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矛盾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短期和长期措施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双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75-76,88
本文试从《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的反语讽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在深化犯罪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敬煊  屠静芬 《江汉论坛》2001,60(12):79-81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9.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三者是完全统一的.三者具体统一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中,这就是<资本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