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韵文由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格律,其美学趣味在总体上以中和之美为主,然而各阶段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其发展规律是,先秦格律以阳刚美为主的美学趣尚,汉魏六朝格律以阴柔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唐宋格律以中和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元明清格律对阳刚美趣追求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把平仄应用于诗歌中,早在格律谨严的近体诗形成以前就开始了,只是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更加严格,更趋于固定罢了。古代诗人把中古汉语的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仄就成了汉字的不同声调在诗词格律中的专用名称。平,指的是中古汉语的平声(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仄,是不平的意思,包括中古汉语的上、去、入三个声调。中古诗人把平仄作为构成声律的对立要素,通过平与仄的有规律的交替出现获得抑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诗格律的节奏构成陈光磊,王俊衡诗歌的格律,大致是由节奏的构造、押韵的方式以及音调等因素组成的,其中尤以节奏的安排为格律的重心。中国古典诗之所以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把诗的境界建立在格律化的节奏类型(如音节均衡、平仄相间等)上...  相似文献   

4.
近体诗是指唐朝以后诗人们用严格的格律写的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近体诗的格律主要表现在用韵、对仗和平仄调配上,其中尤以平仄规则为重要.为了邦助同志们掌握平仄格式,本文以七言律诗为例,介绍一种简便的记忆方法.我们知道,近体诗的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着的,有四种交替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实例,具体介绍律诗、绝句平仄格律的推导方法及程序。  相似文献   

6.
近体诗成于初唐,学界早有定论。但近体诗格律的核心——声律(即平仄律)的源和流似还未被深入地研究过,人们只一般地认为它源于齐梁格律诗。本文拟对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律诗的特点     
《新天地》2008,(7)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诗歌规律来写的,没有一定的标准,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  相似文献   

8.
小王同志: 你来信谈到近体诗格律的学习问题,感到平仄格式难以掌握,希望能找到入门的方法。这里,想对怎样推求格律诗的平仄问题作个简单介绍,供你参考。 我认为,首先要以五言律诗为突破口。近体诗里平仄格式繁多,不便记忆,但如果先把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搞清楚,就可以简驭繁,据此类推出众多的平仄格式来。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以自由诗为主流,但格律化的创作时起时伏,也从未真正中断,在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还分别形成了两个关于新诗格律化的讨论高潮. 20年代新月派倡导的格律化运动是新诗格律化的第一次尝试.当时不加限制的口语化创作充斥诗坛,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一文强调新诗格律化的必要,提出以格式、音尺、平仄、韵脚来作为诗歌格律的基本衡量尺度.除听觉方面的格律外,他还特别强调视觉方面的格律,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突出音乐美以外的建筑美,试图为新诗发展确立严密的规范.[1]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对联作法及评价对联优劣时,无不一味强调平仄,并认为:“……平仄不协调……全不能算是对联。”①当今不少学者在强调平仄时,则有更详细的阐述。如,刘叶秋同志说:“作对联应该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乎格律,读音须以韵书为准,不能依据普通话。”②在评选对联时,他们更是以平仄是否相协为主要标准,这正如吴小如同志所说:“八四年第二届迎春征联评选过程当中,特邀的顾问王力教授曾特意向评委会强调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词是语言的艺术。歌词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近年来许多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出现了语法方面的问题,词法、句法错误较为突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歌词语言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本文结合对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论证流行歌曲歌词语法规范的重要意义及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柳永和周邦彦皆长于羁旅行役词,然彼此风调各异,柳词"奇爽疏快",周词"深静和雅"。柳永秉有宋士林中罕见的"狂放"性格,周邦彦则渐染漆园意趣。柳词在形式上有创辟之功,周词后出转精,而缺乏高远的诗人之致,则是他们共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相似文献   

14.
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 ,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然而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还极少。要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可以从撰写《毛泽东诗词研究史》、建立毛泽东诗词研究信息库、采用新方法、加强对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研究和艺术性研究等十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咏赞或配合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名舞《白纻舞》表演的乐府歌诗——《白纻辞》盛行一时,在歌舞消亡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也同样受到诗人的青睐,拟辞不断。《白纻辞》可分为两类:拟篇乐府和赋题乐府。《白纻辞》在拟制过程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但也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复变规律,这也是乐府诗拟代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6.
顾贞立是明末清初独具个性的优秀女词人,孤高不群的性格及不凡的文学才华使得她的词作时常流露出当时女性少有的豪情与气概;而所适非偶的遭际与孤傲个性问的冲突,又是形成其郁愤心境的主要原因。所以,顾贞立词在总体上呈现出以意胜境、劲直疏宕的特点,同时也不乏凄婉幽咽、措语精隽之作,无论在词的内蕴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盘歌,是临川民歌——山歌母系中的一个子系,它的产生是与临川区域的自然环境、亘古以来的农耕经济息息相关,而它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性、娱乐性、赛歌性使得盘歌这种艺术形式深深地植根于临川这片沃土,是临川农民非常喜爱和乐于流传的艺术珍品。文章对临川盘歌的产生、发展、流传,歌词的结构形式,音乐的曲式特点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展现出临川盘歌这一古老山歌的艺术魅力,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去深入探究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临川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江苏在清代词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论在词人还是词作数量上都占有优势,但在地域分布上它又呈现出南多北少的不均衡性。通过对苏南梁溪等地词学形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苏南词学的兴盛与地域的自然环境、教育观念、乡邦文学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家族文化对词人群体和词派的形成、对女性词人群的成长起了内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仙道艳情词指受道教影响的艳情词作。在唐五代文人曲词和敦煌曲词中,有许多曲牌、词牌暗含仙道艳情本事,许多艳情词作通篇或有意象与道教相关,本文就此种文学现象的成因、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作了探讨,以期充分发掘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