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的研究发展状况,重点述及贸易政策思想的发展阶段、贸易扭曲理论、次优理论和互惠贸易理论,为认识和理解贸易政策提供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演进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和要素禀赋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成为创立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而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新贸易理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制度因素与空间因素研究的贸易理论相继涌现,反映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理论到新贸易理论发展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优势理论不能够解释日渐扩大的产业内贸易。本文归纳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然后论述了新贸易理论的特点并以之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在新贸易理论的启示下,我国应如何发展经济、扩大贸易。  相似文献   

4.
从迪克西特和斯蒂格里茨创立D—S模型后,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新的探索,新贸易理论更加逼近现实,否定了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不变的传统假设,大大扩充了贸易理论以前无法达到的领域,也成功地解释了大量现实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递增的前提下,有些学者将技术作为一个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有些学者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还有些学者引进交易效率概念对国际贸易成因进行了研究等等,为未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大致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三个主要阶段."新贸易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并且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成果引入国际贸易领域,极大的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贸易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国际贸易理论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理论基础,其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等,对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以贸易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贸易发展之路,加快实现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际资源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资源贸易发展迅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贸易学者从理论与政策两方面对国际资源贸易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涵盖H-O模型对国际资源贸易的解释力、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资源贸易的分析框架、国际资源贸易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与价格弹性估计、国际资源贸易与"资源诅咒"的关系等问题。政策研究主要包括对国际资源贸易实施的出口税、出口配额以及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资源贸易分析框架,WTO需要把国际资源贸易置于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制之下。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和新贸易理论阶段,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问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是,新理论与传统理论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对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进行评述,对于纠正学术界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某些“误读”,并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业已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与传统贸易理论比较的角度,介绍了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为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而不是传统的比较利益。新贸易理论所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核心是要求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扶持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文章最后重点分析了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国家应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受到可持续消费全球化导向规律的深入影响 ,当前我国贸易战略重点都选择了发展可持续贸易。本文继提出可持续贸易发展原则与“政企协调分工模式”理论之后 ,再探发展可持续贸易与国企策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贸易应当是可持续贸易,即可持续发展的贸易,这就要求发展国际贸易必须兼顾环境保护.WTO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保护问题.CBD及其他有关公约也包含了贸易条款或者对贸易具有影响的条款.我国作为WTO成员和CBD等有关国际条约的缔约国,为履行有关条约义务,同时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在执法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待加强.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有效地利用WTO规则应对可持续贸易与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环境要素禀赋和可持续性贸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结构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面貌的一个新的变量.一国的要素禀赋体系中应包含环境要素,各国环境要素禀赋和环境标准的差异性共同形成了环境比较优势,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才是可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14.
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一种,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隐蔽性和歧视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非关税壁垒之一。为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我国必须加快预警制度的完善,加强环境规范和国际公约的研究,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外贸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刻阐述了外贸可持续发展内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江苏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江苏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贸易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提出由贸易升级指数、贸易稳定指数和贸易环保指数构成的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再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浙江省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浙江省2002-2004年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该时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和评价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苏、浙、粤三大贸易强省数据对比了三省的环境污染差异以及特色鲜明的贸易模式差异,并且通过非观测效应模型验证了贸易模式如何影响环境污染。最后,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最理想的出口贸易模式应为"高加工贸易比重、高产品结构层次以及低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因此,为了在发展贸易的同时保护环境,应大力发展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加工贸易并促进其产品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WTO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希田 《东方论坛》2002,(3):123-126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也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大进步。本文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 WTO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种种表现 ,论述了“入世”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在入世后的社会经济背景下 ,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贸值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广西的水果、蔬菜、药材的出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水海产品和食糖的出口则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广西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和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减少农产品外贸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以实现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