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实践价值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构成了实践美学的价值论维度。从实践价值论研究美学,不仅是世界哲学和美学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而且使实践美学研究可以克服自然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的客体主义、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理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偏颇,还可以在实践基点上统一利、真、善、美,使实践美学成为培养和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美学的知识求美导致了西方传统美学面对失去精神家园的尴尬。生命美学对审美价值的主体回归就是对以上情况反思的必然结果。生命美学有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审美价值向生命主体回归是美的本质 ,美是生命自由体现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3.
美本质问题研究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西方分析美学对美本质问题的否定是否成立?美本质问题何以无解?以往美本质问题研究的合理性和失误何在?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对美本质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美学于生死反思中,显现出美的智慧之光,并突出体现了重“生”的生命美学特征。植根于原始生殖崇拜的中国文化与哲学,十分重视人的现世生存,汉字“美”的初形也体现出以生命为美的观念。在儒家美学中,从孔子对时间性的诗性领悟到《周易》的生命美学,成为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庄子美学体现出对于生死的审美超越。魏晋时代在死亡的反思中激发浓烈的艺术精神,促进了人的美与自然美的发现。禅宗美学则体现了禅者勘破生死的精神美与审美解脱。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思想家在反思中把握到的时代。哲学、思维方式和生活三者之间内在相关。以反思的思维方式透视哲学史,哲学的发展历程又呈现为本体论反思、认识论反思、逻辑学反思及实践论反思等思维方式的跃迁进程,交织着思维方式、知识形态的哲学和时代生活互动共变的内在关系。反思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哲学的本性,使人注重追寻生活的意义。确立反思的思维方式,是哲学与生活合理性变革的双重诉求。  相似文献   

6.
经过语言论和分析哲学的批判,对“美”的思考已经不再是美学的主要问题,当代美学的艺术化和实用化倾向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然而“美是什么”与“美的本质是什么”是应加以区分的两个问题.通过反思西方对美的问题的思考史,并参照中国美学的运思模式,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在美学研究和美学学科构建中,“美是什么”仍是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孔阳是实践美学的总结者,但是,蒋孔阳不是实践美学的终结者,而是实践美学的创新者。蒋孔阳提出的“从审美关系出发”研究美学的思路,不仅是整个世界美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对西方美学的主客对立二分思维方式的超越;蒋孔阳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美学资源,正好显示了蒋孔阳美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蒋孔阳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在创造中”、“美是多层累的突创”、“人是世界的美”等命题也体现了蒋孔阳对于实践美学的创新发展,不仅在结论上,而且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蒋孔阳对实践美学的总结和创新是新实践美学的宝贵财富,新实践美学将沿着蒋孔阳先生的创新之路不断前进和发展,创新出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相似文献   

8.
课程本质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反思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制约了课程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立足当代哲学立场,提倡一种与本体相分的在实践中动态生成的多元、关系性、开放、合理性的本质观,合理的对待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从多视角以动态生成的思维在目的、规范与规律的统一、应然和必然的统一中探讨课程本质的一系列超越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思路和原则,以期推动对课程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国哲学家S .C .佩佩尔从目的性行为结构分析和选择系统理论两方面探究价值的来源和基础。它代表了在价值本质与来源问题上的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为反思自然主义价值论径路提供了一个经典蓝本。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美在西方早已式微,在中国却依然处于主流地位.针对这种现象,论文从哲学、逻辑、现实三个角度,分析了本体论美学的不合理性,认为本体论美学是本体思维方法的产物,美本质问题的产生违背了基本的思维逻辑,把美学研究引入了歧途,进而提出了美学研究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统一起来,在历史观领域实现知、情、意,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来看,"三个代表"内蕴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我党践行"三个代表"的行为本身也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行为.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美学包括认识论美学、主体性哲学美学和“情本体”美学3个部分。其思想来源复杂,早、中、后三期美学价值取向分岐较大,其中理论观点互相掺和甚至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李泽厚的关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具体地说,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关学理论形态。分析认为,尽管李泽厚美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其主线仍是比较清晰的,即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来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关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实践美学从认识论、价值论的角度规定“实践”范畴,导致其美学理论出现严重局限性,而后实践美学用“生命一元论”、“存在一元论”解释人类审美现象也是捉襟见肘。因此我们应重新认识“实践”范畴,从人类本体论(社会本体论)角度重新阐释“实践”范畴,吸收传统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双方的合理之处,建设新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蒋孔阳是一位融人格、生命、学问和美于一体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总结形态".历史地评价蒋孔阳美学思想,需要把握学理认知的两个评价维度:世纪中国维度和世界美学维度.亦即在纵向上,看其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贡献;从横向上定位于世界美学舞台上的中国声音.蒋孔阳美学人生的方法论启迪在于:独特的入思方式,厚重的内修之道和求真创新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17.
克罗齐是康德、黑格尔之后西方影响最大的美学家。作为西方美学现代转型的枢纽,克罗齐美学立足于从主体的方面看感性直觉,不但完成了对传统美学的批判性总结,而且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建树,推动西方美学实现了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美学思想是中国特定的社会现实与文化语境的历史产物。是特定时代与独特个体的双向互动,是梁氏启蒙新民的政治文化理想在美学思想领域的个性化体现,具体表现出尚实意识、趣味理想、人文品格三大基本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们的价值哲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学科层面看,价值论是继存在论、意识论之后形成的一大哲学基础理论分支。在学说层面上,导致“价值论空白”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非学术的社会因素,二是传统哲学体系及其思维方式对于价值问题的可容纳性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必须把人类生活实践及其历史发展作为价值论研究的最终“文本”,深入到实践结构的内部去揭示价值现象的基础和地位,要用具体的历史的主体分析方法来把握并揭示价值现象的本质,坚持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