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效地利用人力及物力资源,优化护理工作程序,激励护理人员发挥潜能,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对小儿身心的侵害,降低小儿身心疾病的发生;降低小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2.
疾病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整个历程,特别是具有传染性的“疫病”,对人类的健康、生命乃至统治秩序均构成了严重威胁与影响,远在汉代时期“疫病”就曾对百姓生命健康与统治秩序构成过严重的威胁,因此汉代对“疫病”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积极防控与治疗,将“疫病”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汉代在“疫病”防控方面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4,(2)
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些死者中的80%在低中等收入国家。预计到2020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比该数字增加50%,高达2500万。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正在下降,而东欧、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却增长迅速。心血管病是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巨大负担。在我国,心血管疾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始终是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这样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如何预防,便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去年,北京垂杨柳医院举行了有关心血管病防治的健康讲座,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作了精彩的报告,题为《心血管病要防患于未然》,现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院 2 0年间死亡教职工回顾分析发现 ,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多 ,研究表明 :目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病毒、细菌等生物所致的传染病 ,而是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由此转变医学模式 ,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减少中青年教师的早衰 ,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老年人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常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共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其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睡眠呼吸暂停包括中枢性、阻塞性及混合性,其中阻塞性发病率最高,患者在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引起间断低氧或微觉醒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本文主要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老年高血压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界对公共健康伦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公共健康伦理的元理论研究,包括公共健康伦理的内涵、学科定位和研究目的;二是对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反思,包括公共健康领域中的伦理冲突、公共健康伦理原则和实践途径;三是对具体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检视,包括对艾滋病等疾病防控、社会弱势群体健康问题以及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研究等内容.我国的公共健康伦理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宏观与微观互补、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特点,并呈现出学科建构、实践对策研究及全球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等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视域下,基于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为健全新时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行发展策略研究与前瞻性对策思考。提出创新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二元结构框架,构建新型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主的公共卫生内涵建设和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我国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要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律加快,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各种矛盾更加复杂,社会紧张刺激因素加多加剧,心理疾病随之与日俱增,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系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为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现在的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系病变引起的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溢血占70%。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血管系疾病的身心障碍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为经典心身疾病之一,即本病的发生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所致,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临床观察证实,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全面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德冲突是目前我国艾滋病防控面临诸多难题的一个重要的深层因素。艾滋病防控中的道德冲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规范性道德冲突,包括政府干预与公民自主、资源稀缺与分配公正、宽容策略与道德标准;二是事实性道德冲突,包括宣教策略的选择分歧、吸毒人员的伦理定性、性工作者的管控难题以及自愿咨询检测困局;三是主体性道德冲突,包括"道德多数"与少数人权利、社会支持与社会歧视、部门合作的主体困境。道德冲突往往使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方面和环节陷入两难的境地。协调这些道德冲突,必须在区分两种不同性质冲突的基础上,坚持相应的道德原则,强化责任伦理,实施宽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是全世界因病致死的第三大原因。大肠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而且富有多样化,随着人平均寿命的增加,中老年人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呈上升趋势,因此早期筛查出有结直肠癌风险的个体,可以对该疾病实施适当的治疗和管理,这可能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很大帮助。近年来,遗传易感性因素在调节大肠癌易感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大肠癌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基因多态性有望作为大肠癌易患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炎败血症休克大鼠血肾上腺髓质素(ADM)和IMD的变化。方法在SD大鼠用结扎肓肠和穿孔的方法复制大鼠腹膜炎败血症休克模型,术后10h为早期败血症(ES),术后20h为晚期败血症大鼠(n=7)血浆ADM和IMD分别增加196.5%和609.3%(P<:0.001),主动脉含量分别增加30%和75.2%(P<0.01),左心室含量分别高67.1%和36.2%(P均<0.01);与休克早期大鼠相比较,晚期败血症大鼠血浆ADM和IMD分别增加31.5%和60.6%(P均&It;0.001),胸主动脉ADM增高32.8%,IMD降低23.5%(P分别&It;0.05和0.01),左心室ADM增加42.5%,IMD减少74.2%(P分别&It;0.05和0.01)。休克早晚期血浆、动脉和心脏ADM/IMD均增加(P均<0.05)。结论ADM和IMD在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浆和心血管组织中显著增加,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形成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9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并与高血压分级、病程、脉压、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253例同期住院的无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行相关指标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对412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采用个体化降压治疗、强化调脂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血压分级程度、收缩压、脉压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与TC、LDL—C、UA、CRP、FBG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关,高血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调脂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临床冠心病发病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强化降压调脂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性干预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异常的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高危心血管病的血脂异常患者均接受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8周后将LDL-C达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10mg/d组(A组)19例;瑞舒伐他汀5mg/d组(B组)18例,继续治疗8周。观察4周、8周和16周后各组调脂、LDL-C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 4周后,LDL-C下降27.72,达标率52.94;8周后,LDL-C下降37.52,达标率72.55,HDL-C上升2.89。与A组相比,B组LDL-C有明显上升(2.13±0.35vs2.93±0.36mmol/L,P<0.05),LDL-C达标率明显下降(89.47vs38.89,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中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瑞舒伐他汀10mg/d可明显快速降低LDL-C和TC,升高HDL-C,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瑞舒伐他汀5mg/d则不能使高危血脂异常患者LDL-C持续达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贵州省县级医院建立心血管病专科科室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贵州省7个县区农合办获取2015—2016年新农合报账费用明细表,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数及流向县外的患者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县内、外住院总费用、自付费用、补偿费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部分条件相对成熟的县级医院推进心血管病的专科建设,对患者、医院以及新农合基金、国家医改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对南宁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在2004年南宁市7917名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数据评估分析基础上,随机抽取其中两个社区的500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随访四年。每年定期测量血糖、血压、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按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CVD)的诊断标准确定发生的CVD和死亡事件,作为终点事件。结果完成随访人群483人,代谢综合征(MS)组人群的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为11.5%,非代谢综合征(Non-MS)组人群的发病率为5%;MS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是Non—MS组人群的2.45倍(95%CI:1.23-4.87),经Cox模型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MS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度是Non—MS组人群的2.29倍(95%CI:1.10—4.77);生存分析得出MS组比Non—MS组人群增龄性发生心脑血管危险有显著性增加(P=0.01),随着MS组自然病程的进展,心脑血管的风险递增。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患者随着自然病程进展心脑血管疾病的累积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物综合干预代谢综合征(MS)是否可以改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符合纳入标准为本次综合干预治疗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强化干预组人群按照是否患有MS及其相关疾病、疾病前状态(包括高血压、血压前期、肥胖、超重、糖尿病、糖耐量减退、血脂异常)等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每年随访1次,按WHO—MONICA方案心血管病事件(CVD)的诊断标准登记本年度发生的CVD和死亡事件。结果前瞻性随访研究43.5个月后:①经比较对照组中MS亚组与非MS亚组,M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比非MS显著增高(P=-0.02);②经比较干预组中MS亚组与非MS亚组,干预后MS心脑血管事件下降明显,M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与非MS相比无差异(P〉0.05);③经比较干预和对照两组MS亚组之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干预组为2.7%,对照组为10.1%,差异显著(P=0.03,OR值=4.01,95%CL:1.07—15.10);两组非MS亚组之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4.2%,无显著性差异(P=0.12)。结论药物综合干预代谢综合征(MS)可以改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与对照相比干预后风险降低了约4倍。  相似文献   

18.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