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高校肩负着引领教育发展、支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旗帜。首轮“双一流”建设总体实现了阶段性目标,部分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但建设高校对国家急需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还不够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不够精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增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一流人才培养,坚定争创世界一流目标,重视一流师资引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向纵深推进,探索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明显具有全球比较的竞争含义,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世界一流"是国际评价水准,是给予位列前茅的大学"世界一流"的地位和荣耀。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组织的期望,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支持。所以深入研究国际大学评价体系,对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客观分析世界大学评价体系的优点与局限性,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以学科为基础,强化大学职能,坚持特色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着不同于西方经验的"中国特色"。大学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并紧密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要。大学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和土壤,在传承民族文化中担负着不可回避的责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学建设也是探索中国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探索在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是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应准确把握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特色,突出优势,切合区域发展需求,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要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农为本做好旱区大文章,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道路,坚持大力实施升级版“人才强校”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大学的形象建设面临着困境和挑战,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为其提供了蓝图。立德树人是中国大学的立身根本。要成为世界级一流大学,应当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一流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中国大学的本色。中国大学战略定位着眼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人民做学问的科研立场,以及注重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要实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的新形象,必须走多元发展的国际化合作道路,必须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新的教材体系,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的美丽校园环境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中国大学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21世纪,大学的理念、职能和形态都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嬗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应把"六个一流"作为努力方向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要转化为一流的生产力;一流的资金筹措.  相似文献   

7.
自从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被提出尤其是实施以来,高等教育界就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办一流大学就是办一流学科。然而,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少数高校确实没有一流学科。显然,新时代开启的"双一流"建设遭遇了评估困境。科学认识与极力突破这一评估困境,是"双一流"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必然选择。"双一流"建设目标可否达成关键在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绕不开世界大学排名但不能被排名牵着鼻子走;"双一流"建设评估体系要彰显中国特色,构建多元评估机制;"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慎用优胜劣汰,要引导高校分层定位与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命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特别强调,没有自主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如同无本之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面临着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的挑战和重构,我们要走出一条新路,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来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扎根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制度积淀。"双一流"建设要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特色办学实现高水平建设,回归大学使命注重高水平人才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统一、大学多重功能的统一,创新建设管理模式以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继承创新",尤其是如何克服之前重点建设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创新"双一流"建设管理模式。"三分法"之下的"双一流"建设突破点主要包括引导高校分类发展,构建"双一流"评价体系,确立高校主体地位以及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体现人类文明的一种文化机构,应当放之于人类文明的大视角中加以认识,并作为国家文明战略的组成部分加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早期是多种文明综合性发展的自然结果,历史性地"耦合"欧洲文明生态体系;是人类文明互动发展促成了"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并演化为有国别特色的建设模式,其中20世纪前后以"美国模式"为主导.21世纪,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则必须紧抓机遇,以和而不同、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借鉴发展的精神理念来推进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中国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22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双一流"概念的提出与演进为一流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党中央近年来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一流人才的研究赋予战略意义,从大学的基本职能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一流人才应是具有一流的知识技能、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同时有着超前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被赋予才高行洁,全面发展,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等共性特征,建立科学的一流人才评价标尺,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还应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对于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和潜力有着重要作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对国家战略需求的回应,也是呼唤育人本真的回归,更是满足人才发展的自身需求,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人才培养的同木之根、同水之源,牢固树立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四个面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双一流"高校要抓住机遇,勇担责任,呼唤更多英才在中华大地上涌现、成长、发挥作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并为一流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挥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基石。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祭期间,就如何提升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作了深刻指示。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论述,就是要我们全面把握"一流"与"特色"的辩证关系。一流大学是一流国家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和转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体现人类文明的一种文化机构,应当放之于人类文明的大视角中加以认识,并作为国家文明战略的组成部分加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早期是多种文明综合性发展的自然结果,历史性地"耦合"欧洲文明生态体系;是人类文明互动发展促成了"欧洲模式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并演化为有国别特色的建设模式,其中2 0世纪前后以"美国模式"为主导。2 1世纪,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则必须紧抓机遇,以和而不同、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借鉴发展的精神理念来推进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中国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14.
建设人民更加向往、更加满意和美好的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使命和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坚定目标。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教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更加注重公平的教育、更高质量的教育、更有智慧的教育、更加开放的教育、更高治理水平的教育;中囯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学习借鉴世界著名大学一流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可更加快速和有效地推进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程学院是最早采用跨学科体验式学习的学院之一,主要通过设置跨学院学位与课程、实施体验式研究活动与实习项目、设立专门机构等,来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借鉴多伦多大学卓越人才培养经验,我国高校可通过变革"教"与"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强调国际视野和加强伙伴合作、合理组织和调配战略资源等,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世界一流人才。  相似文献   

16.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重要论述经历了孕育产生、作为"双一流"建设指导思想正式提出、发展为教育全局性指导思想三个阶段;其核心要义在于中国教育发展必须扎根中国的特点和实际,"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其理论品格在于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和深沉理性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使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形成了以重点建设求突破、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支持方式、以提高质量为内涵的路径。以"2011计划"和"双一流"战略为拐点,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又实现了建设程序从"先确定资格再建设"向"先建设再确定资格",建设内容从注重高校内部建设向注重高校内外部融合发展,建设标准从"偏重发达国家指标"向"彰显中国特色",以及建设效应从"局限于部分大学"向"力求辐射整个高等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短期内建成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经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国家推动和政府主导模式与中国相似,也提升了借鉴价值。紧紧围绕"一流"标准思考大学建设的核心构件、以国际化推进大学建设、以研究密集型办学定位支撑大学建设是新加坡的主要经验。在借鉴新加坡经验时,应着眼于整体视角,思考一流大学的全观性设计;着眼于本源性思维,思考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构件;着眼于后发优势和跳跃式发展路径,走出"发展阶段决定论"误区。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安排。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作为“双一流”建设五大建设任务之一,已经明确纳入“双一流”建设大格局,彰显大学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文章以“双一流”建设所涵盖的重要维度为观察视角,在深刻把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大学文化与大学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进而从实践层面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旨在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创新发展,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传承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在于促进大学自身整体的建设和发展。在教育和文化的共生关系中,文化是能动和活跃的因子,是教育的内容和存在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流大学,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一流目标,按照一流标准,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流水平,这样才能推动一流大学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