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五四时期湖南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兴办报刊,将其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爱国和革命成为当时湖南报刊宣传的主题。湖南进步报刊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主要大众媒介,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进步报刊主要有《湘江评论》《新湖南》和《湖南通俗报》。湖南进步报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新思想,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组织和进步书社联结成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使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革命运动和湖南早期党团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论浙江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规模日益扩大,此间,浙江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浙江早期报刊不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而且在全国的影响也较大.浙江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浙江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了浙江新文化运动的成果,而且也促进了浙江近代报刊体系的形成和建立.  相似文献   

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报刊这一平台,对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借助纪念活动对巴黎公社进行宣传,是中共报刊宣传巴黎公社的一大特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利用好纪念活动这一党的传统政治资源。对巴黎公社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的领袖,也是我们党杰出的报刊编辑家、新闻宣传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参与创办和主编的报刊有数十种,其中的《中国青年》是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也是最杰出的革命报刊之一,是当时引领中国进步青年前进的一面旗帜。恽代英在主编《中国青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宣传党的中心任务的编辑出版原则,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编辑出版理念,注重策划与兼容并包的编辑出版策略,以及尊重读者意见与读者交流的编辑出版态度,为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宣传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梳理和总结恽代英在主编《中国青年》时的编辑出版实践对于我们如何做好新时代报刊编辑出版工作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振兴中华的出路在于推翻封建王朝,提出了唤起广大民众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的为革命而办报刊的新闻传播思想,这促使中华民族近代新闻传播思想出现初期革命性转变。这次转变以为革命办报刊的宗旨,把报刊当作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和积极反映民意、影响和指导舆论为显著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一富有革命性的新闻传播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改良派的新闻传播思想理论,自然取代了改良派的新闻传播思想而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新闻传播思想,同时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进入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中心,有力助推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转向。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成功,得益于五四精英多元互补的翻译赞助策略。通过赞助推出简明的阐释性文本强化《资本论》学理的易解性,在《新青年》等报刊刊文介绍、评论与节译强化传播广度,筹划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社团的译介与研究活动、演讲、授课及与进步力量积极互动强化传播深度和力度,五四精英有力赞助了《资本论》的中国传播。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翻译赞助之道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国际传播力建构极具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学角度审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地区的大众化活动已经有深刻表现。众多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主体,他们影响下的青年学子是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首批信徒。报刊、社团等传播媒介的广泛延伸,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共同造就了安徽地区蓬勃的革命形势和党团组织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中国最早介绍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流派之一。他们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在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中研究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辟了道路。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早期国民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既有客观因素,如国内外的政治局势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受到日本影响等;也有主观因素,主要是为三民主义寻找理论依据、早期国民党人充满革命选取精神以及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评价。早期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给当时处于迷茫状态的中国人民以重大启发,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留法群体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科学性和资本主义两面性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且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打下了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中国革命爆发必然性的科学判断上,二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上,三是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深刻认识上、四是对中国革命步骤的坚定选择上。  相似文献   

10.
试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的制定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被确立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斗争实践、与错误思想进行论争、全方位多途径地进行传播,以及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它标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分众传播的思路和特点。运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等相关理论,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的比较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不同定位、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报刊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3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从"小众"传播到"大众"理解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驱,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党北方区委的卓越领导人。大钊同志为中国革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的革命思想、斗争精神、崇高品质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气概,深深铭刻在革命人民心中。今年十月二十九日,是大钊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日,值此纪念之际,谨写此文,以表达对革命先辈大钊同志深切地怀念。大钊同志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大贡献。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后,他通过创办革命报刊,组织革命团体,撰写革命文章,以及在大学讲课等方式,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一九一九年五月五日即马克思诞辰一  相似文献   

13.
1911-1920年毛泽东的编辑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年毛泽东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报刊的编辑实践 ,在创办《湘江评论》和主编《新湖南》以及为《大公报》、《申报》等国内诸多报刊撰写、编辑稿件、设立各类通讯组织等编辑实践中都表现出以报刊为阵地 ,与封建专制制度、与军阀作战斗 ;表现出积极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和宣传的编辑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达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者和先驱者。为了能够更好的动员群众、启发民智,他不仅勤于研读,而且身先士卒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以系统性、整体性和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以革命批判的精神等构成了李达宣传马克思主义所突出的特点,这种思想特点不仅完整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统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经验主要包括:译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首要前提,著书立说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重要基础,创办报刊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有力保障,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有效形式,科学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传播的方法论指导。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宣传工作仍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过程中,江苏因毗邻上海,加之本身就是极富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的区域,因此,涌现出了张闻天、瞿秋白、恽代英、沈泽民、杨贤江等一批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们或发表文章,初步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剖析中国社会;或创办刊物、组织学会、利用课堂对各种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确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具有指导作用;或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初步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也促使他们自身世界观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上半叶进步理论期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具体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大量绍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系统梳理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动等.  相似文献   

19.
武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地方组织的七个地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主阵地.这个过程大致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致从1919年秋到1920秋,为自发宣传时期.第二时期大致是1920年秋到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为有组织的传播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李汉俊、董必武、恽代英、陈潭秋、刘仁静、林育南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人物,产生了<阶级争斗>、<劳农政府与中国>、<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必要及我们现在入手的方法>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著述.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初步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通过对各种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确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革命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用唯物史观剖析中国社会,寻求革命的基本规律;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的面世,彰显了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份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派学人”具有地缘性、精英性和政治边缘性特点。他们以知识分子先行者的敏感关注俄国革命,并从学理角度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验,鲜明地体现出了其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基于这种立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太平洋派学人”自由、宽松的政论基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他们的自由主义立场彰显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尊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