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时代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便是各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状态。马克思主义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其内在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是共命运的,是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的。现代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不会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能发展和丰富其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不会过时的。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代科技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当代科技革命的进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社会面临层出不穷、复杂多变的问题,新的形势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必须改革。首先是它的整体性,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缺一不可;其次是它的时代性,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动力,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科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革命是近年来正在发生的一场以数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带来了世界观、认识论和伦理观等哲学变革,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新挑战.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这场数据技术革命,这是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60位学者从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视野对这场大数据革命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及时回应了大数据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挑战,同时试图用最新的大数据革命素材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明确了社会革命主体和领导力量,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指出了一条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在不断丰富社会革命理论的过程中却遭受到了种种诘难。为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有力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责难,就必须厘清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议会斗争策略和暴力革命道路、一国胜利理论和多国同时胜利理论、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新技术革命的哲学意义与辩证性质。强调指出,无论是近代的还是现代的科学技术革命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而且它们之间具有相互影响与促进的互助关系。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及其最新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文章最后得出了“科学实践也同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这个崭新的逻辑推断和命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工业技术文明批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近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并非只有巨大的物质财富,还有反主体效应的“全球问题”的凸现.对近现代技术文明的“人—自然”关系观、科学技术观进行批判必须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从哲学批判到新技术革命,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联系钱学森的特殊经历,从人类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世界本质的探讨、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世界社会形态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钱学森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文章最后归结为:钱学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整体观,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科学最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古今中外智慧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这一新学说,也是他半个世纪以来亲身经验的总结,是他全部智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期与 2 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指导自然科学研究跨越“物理学危机”所造成的认识论障碍具有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 ,科学革命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挑战。 2 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告诉我们 ,自然科学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哲学 ,必须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从不断进化发展的科学中吸取养料 ,坚持与时俱进 ,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学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构筑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甚至人类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指导思想;前科学技术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深厚土壤;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由11个要素三个层次构成。11个科学技术大部门划分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矛盾论",从着眼点和侧重点之不同来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三个层次的划分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实践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来划分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两个突出的特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复杂性、思维科学、产业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等问题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也标志着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最高概括的整体学术思想与方法,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课遭遇冷遇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教材本身方面的因素等.要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坚信其科学性,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加强与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关注、吸纳科学的最新成就;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关注现时代的问题;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费恩博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费恩博格的技术哲学理论。费恩博格把非常广泛的理论探讨与具体经验事例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领域的民主化、技术准则、可选择的技术理性等理论,为“反本质主义”的技术哲学和可选择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辩护。他的技术批判理论不同于肤浅的技术乐观主义和阴沉的技术悲观主义,是有开创意义的,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系统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原理和范畴。应当深入研究系统科学的这些理论问题及其哲学升华、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利于正确处理系统科学研究与其哲学问题研究的相互关系 ,由此而建构起整个系统科学体系的“自我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现代社会科学的观点,范式转换的存在与完成,是一门学科成立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由马克思本人创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形态或原生态,后来被斯大林创立的"教科书哲学"所湮没,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的中青年哲学学者群所恢复与弘扬.目前在范式转换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范式转换成就是通过对"教科书哲学"、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以及经济哲学自身已经形成的范式创新共识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钱学森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纯熟地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高瞻远瞩地、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一系列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思想: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城市学;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山水城市的战略构想;提出“建筑哲学是建筑科学技术大部门的领头学科”;提出要区分宏观建筑和微观建筑的思想;提出建筑科学技术作为独立的一个科学技术大部门并且构筑了体系结构.这些战略思想为建筑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科学技术的影响一是科学家们通过自然科学工作专业实践活动,探索、寻找并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其科学研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成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基础,这些国家以国家教育的方式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指导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界的影响相对有所削弱.深刻分析认识其中原因,有利于我们在21世纪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息”创新方法运用于社会学和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使生态问题同自然界、社会在控制论和信息高技术中达到高度的综合统一。而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创立的定性观念和经验的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对复杂的生态系统的动态描述。因此,对有机的多因子系统的信息目标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态控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